一層樓,生為一個普通的人。(18歲之前)
二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人。(18歲創業泡泡網)
三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22歲二次創業汽車之家)
四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領導者。(27歲汽車之家成為國內第一)
五層樓,成為一個優秀的領袖。(37歲創辦車和家)
我自己第一次創業是16歲,但真正創辦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在18歲。雖然不敢和李想這樣的成功創業者相提并論,但是在年齡上倒是有一兩分相似之處。所以自然而然代入自己,感慨也就頗為深刻了。
在18歲之前,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普通人,尤其是高考失利,第二次創業失敗,2016年的那個冬天我一個人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全部積蓄只有我在一個創業活動上中獎一部iPhone 6s賣的4800塊錢。那天我在北京拜訪了一位90后創業者,他送給了我一本《少有人走的路》,他說那是對他改變最大的一本書,而這本書也確實帶給了我非常大的改變。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最值得讀的是第一章“自律”的部分。作者把自律歸結成幾個點,也是為數不多我時隔三年之后仍然能記得的話:延遲滿足感,尊重事實,承擔責任,保持平衡。
延遲你的滿足感,你會有動力堅持的更久并且做到更好;尊重事實,你會面對真實的世界和自己,從而主動改變自己的認知;承擔責任,意味著主動面對和解決屬于自己的問題;保持平衡,讓彼此沖突的目標和責任之間劃出一道分界線,然后努力從中做到自己最應該做的事情。
這四點加在一起,就是自律,而自律是心智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優秀的人必備的品質。
接下來的2016年,我超額數倍完成了自己的目標,而后則是在飛速增長中痛并快樂著的2017年,和跌宕起伏的2018年。這三年給我的改變,幾乎超過之前所有人生經歷的總和。
我覺得今天22歲的自己,可能只是剛站在李想所說的第二層樓上,離第三層樓門口還有不少距離。雖然從2014年到現在創業五年,但坦率而言,難說有什么太大的成績,無非是讓自己有了一份相對沒那么匱乏的物質保障、直接間接給幾百人創造了就業崗位、為客戶和合作伙伴創造了一定的效益、以及給國家繳納了七位數的稅收。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只是相比較大多數同齡人而言,我覺得對于“優秀的人”這個標準我應該算是合格的。
但如果以“優秀的管理者”為標準,我覺得自己最多能得50分,甚至更低。團隊賦能的口號喊了一整年,仍然并沒有大的起色;聚焦的決心下了一整年,攤子卻鋪的越來越大;在經濟下行周期控制風險的警鐘敲了一整年,虧錢的投資仍然比比皆是。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2018年下半年,我在“人、事、錢”三個方面同時交出了巨大的學費,這其中,團隊管理上的不足則是重中之重。
于是再次,埋頭讀書。
第一次讀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應該還在上小學,當時老媽在清華讀碩,我借著幫她整理論文資料的機會把她的書看了一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本。當時年紀尚幼,當然讀不出太多東西,而時隔十多年再讀起來,又有了許多新的思考。
如果說《少有人走的路》是關于一個人的成長,那么《第五項修煉》則是關乎一群人的成長。關于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也被濃縮為系統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團隊學習這短短二十個字。
為什么需要系統思考?在21世紀這一人本位的時代,公司的本質不再是盈利機器,而是內外共生的“社區”。而作為系統的基本模式,一個完善的系統一定包括正反饋、負反饋和延遲,而這又會帶來“增長極限”(天花板)和“轉移負擔”(舒適區)兩大問題。當一個組織的大多數成員被自己的職位和短期事件所局限,無法系統地認知外部世界和長期趨勢,那么他們很難超越長周期,最終在壓力下面臨崩潰。因此,如果一個組織沒有辦法實現自我學習,那么它將很難發展,甚至無法長期生存。
而《第五項修煉》給出的解藥是:
1.自我超越:創造個人的愿景并保持充分的情感張力,洞察真相從而克服無助感帶來的情感沖突,運用潛意識給予自己更大的力量。
2.心智模式:反思實踐,重塑世界觀,將學習制度化,平衡對外部觀點的探尋與對自我觀點的宣揚。
3.共同愿景:愿景是能真正讓組織煥發生機,超越平庸的事物。激勵組織成員的個人愿景,并集體探討建設組織的共同愿景。改善組織成員對愿景的態度(承諾投入,報名加入,真心順從,行使順從,勉強順從,不順從,冷漠),并最終將愿景扎根于企業的主導理念當中(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4.團隊學習:組織中“協同校正”(所謂擰成一股繩)的能力至關重要。團隊學習需要平衡溝通中的深度會談(求同)和商討(存異),降低個人和組織的“習慣性防衛”,進行經常性的演練以提升決策質量。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了兩個月,而上一次在讀書時有這種想“給自己打臉”的感覺,正是三年前讀《少有人走的路》。我相信,一個人總要面對自己并不擅長的事情,而對于今天的我而言,就是做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一個人能走的很快,但一群人能走的更遠。而我相信,比之2016年的我,2019年的自己無論能力、閱歷,還是經驗、資源,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臺階——是時候,帶著夢想,也帶著兄弟們,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