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只是兩篇純屬搞笑的文章,但其實,我們心中無時無刻不在給遇見的人歸類,并利用這種歸類來決定我們與對方的未來關系。
為什么要歸類?因為這是人的思維習慣。只有歸類了,才能記住對方的特點,才能解釋對方的行為。最重要的是,歸類后容易預測對方的未來趨勢。
比如:當別人把你歸類為“典型的上海人”時,你應該知道別人已經預設了你許多優點和缺點(請參見我的文章《上海人的優點》)。
我雖然是湖南人,但我也害怕別人給我歸類為“典型的湖南人”。因為我馬上會想到湖南人也有許多并非可以頌揚的缺點(請參見我的文章《湖南人的優點》)。
與外國人交往時,我其實也不喜歡對方把我當成“典型的中國人”,因為中國人的“國際聲譽”并不是那么光彩照人。其實,美國人也一樣,都有被其他民族譏笑的缺點。
雖然我是做企業管理的,但我害怕別人把我當成“典型的商人”,這里面無疑有許多貶義。
去年我被某大學聘為“客座教授”,我又不希望別人在內心中把我勾畫成只會夸夸其談,沒有實用價值的“叫獸”。
我喜歡寫文章,但好討厭別人把我當成“文人”。那會讓人聯想到自命清高、虛偽做作、無病呻吟。
我不喜歡別人把我歸為“理性的人“或者”理工男“,那幾乎等于“冷漠無趣、不近人情”。
我也不喜歡被別人歸類為“感性的人”或者“文科男”,那幾乎就是“邏輯混亂、情緒不穩”。
我還害怕別人把我說成是“聰明人”,那似乎會讓人想到“精明、狡猾”。
雖然在英國公司工作了20年,我其實不喜歡別人把我說成“西化的人”,那會讓人想到“不通國情、不愛祖國文化”。
我也不習慣別人稱我為“領導”、“老師”,因為那會讓我產生一定要“出口成章、為人師表”的負擔。
當然,我更不希望成為“肥膩的中年男人”…….
這一切,都是因為“每一個圈子都是狹隘的”(我的另一篇文章)。我不希望別人把我放進任何一個圈子,然后用這個圈子的標準往我身上套,并因此預測我的所有素質、想法與行為。
我希望我能脫離所有圈子的束縛,成為具有獨立個性、獨立思維的人。我希望別人無法把我歸類,而認為我就是一個有自己特色、可以在不同的圈子中根據需要扮演不同角色的人。
當然,也許這一切都是徒勞。無論我如何想逃離圈子,別人還是會把我歸類,因為這樣對他們更輕松。只不過,我要讓他們的歸類越來越困難,并且要不斷修改。最后,他們只好為我另外開辟一個類別,那就是“不斷學習的地球人”。
本公眾號點擊率最高的文章:
有多少人生悲劇是因為“剎車失靈”?(為什么有這么多人抄襲此文?)
長按下面并識別“二維碼”,可以參加全國邏輯測大獎賽。它可以檢驗你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