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親愛的家人們,早上好!今天金媽不得不跟大家嘮叨一下關于青春期前后,男孩和女孩的一些親密動作和親密的“性行為”這樣一個話題了。
就在前幾天,一個正讀高中的男孩的媽媽著急了,爸爸也沖他咆哮了。原因是男孩突然跟媽媽說:“我的小雞雞好像發炎了。”
這么大的男孩也不知道害羞,直接跟媽媽說了,可想而知他對媽媽多信任,也可想而知他得多害怕、多為難、多恐懼。可這一說,媽媽的洪水開閘了。
原因是,最近媽媽有兩個發現,一個是給兒子收拾被褥的時候發現孩子在用一些成年人的用品,而且是女性用品;二是媽媽發現兒子對她摟摟抱抱的行為多了,加上今天孩子公然告訴她自己的“小雞雞”發癢,媽媽一下子就摟不住了。
媽媽讓兒子去跟爸爸說,但是可能還沒等孩子跟爸爸說,媽媽就已經告訴爸爸了。爸爸一聽更急了,結果就是兩個人一起沖孩子一頓咆哮。
孩子非常憤怒,也很尷尬,一聲沒吱,當天晚上也沒有吃飯,把自己關在了屋里。
顯然,媽媽這樣處理完就后悔了,跟金媽發了微信,金媽看到微信后就著急了,問她:“這是個道德問題嗎?如果你覺得孩子性的發育、性的沖動、性的宣泄和性的模仿都是道德問題的話,那我好像也沒法跟你說什么了,因為你站在道德這個角度認為孩子過分地跟媽媽摟摟抱抱就是不對,拿女性的用品來自慰也不對,“小雞雞”發炎了這個后果就更不對了,那我沒什么可說的。”
后來媽媽說好像也不全是道德問題,我告訴她:“你閉眼想一想,如果把它推成道德問題,那你怎么跟他溝通?”
媽媽覺得有些后悔,就跟老公商量向孩子道歉,當天晚上兩個人不斷地跟孩子道歉,然后第二天早晨帶著孩子去醫院了。
沒有想到在到醫院等候的過程中,孩子一言不發黑著臉,媽媽問我為什么,我說“你覺得呢?”她說,“害怕、恐懼”。
我說,“你是親娘,你別看他已經那么大個子了,他還是個孩子,當孩子遇到各種各樣成長中困頓的時候,何為親娘?就是能懂他所有的表情背后的裝、要面子,背后的那個無助和恐懼。他沒有經驗,每一個人遇到第一次,內心都是緊張的,想想我們自己遇到過多少次第一次,別人再給你描龍畫鳳,當你自己親臨戰場的N多個第一次的時候,你都是打哆嗦的,孩子們不也這樣嗎?!”
從醫院出來之后,媽媽特別高興地給我發來短信:金媽,孩子檢查沒問題,一知道沒問題之后,孩子特別開心,居然在路邊跟我們要了一個冰激凌,然后邊吃邊燦爛地笑著,那張笑臉好單純啊!
02
我為這一段描寫而感動,媽媽終于明白孩子們是單純的了。
對孩子來說,只要不是殺人放火,或者即便是做了很多十惡不赦的事情,那他離所謂的魔鬼或人性墮落也還遠著呢!他的眼睛仍然是干凈的,他只是用了一個違反人倫的方式來向世界吶喊:幫幫我,救救我,誰懂我?誰愛我?
他們的方法是錯的,從道德的角度來說,那些少年犯也站不住腳,甚至他們的手段是極其殘忍的,但是,只要他是個孩子,你就得明白,那是他們千呼萬喚得不到回應之后,內心的那一份扭曲。
如果僅僅從道德的角度來評判我們的孩子,那真的就連孩子的話也聽不懂了,更別提成為能夠引導他的最好的朋友或者導師,那將是多么不可設想的后果!
這個案例中的一家人算是皆大歡喜了,留給這一家爸爸媽媽最大的考驗就是時代變了,科學在發展,孩子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在發展,而不變的孩子要經歷青春期,要由小孩長成大人,可是由小孩變成大人這個青春期的過渡,年齡開始提早,內涵也開始有一些變化,這是我們要尊敬、尊重和面對的一個客觀的現實。
我經常跟大家開玩笑,如果一個孩子27歲讀完博士還不知道談戀愛,那你該著急了,不僅著急,是急的發狂。你一定聽說過有些爸爸媽媽扛著自己孩子的介紹去招親,那些孩子一個比一個優秀,可是該嫁的嫁不出去,該娶的娶不到。
當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但是至少我們要知道,在該懂什么,該陪孩子去了解什么的過程中,我們沒有做的遲早要補回來。
03
這就是我前幾天得到的一個案例,今天跟大家做一個分享。無獨有偶,今天我又看到了類似的問題,說一個孩子上六年級了,老愛跟媽媽親密,禁止多次也沒有改變,這可怎么辦?
第一,六年級的孩子,媽媽要考慮孩子在青春發育期,他的好奇、模仿,以及他的性沖動需要宣泄。也就是說,媽媽要從性心理、性生理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直接從道德的角度給孩子扣一個大帽子。這樣媽媽輕松了,孩子才能夠更輕松地把需要跟你分享的那些困惑、煩惱和好奇大膽地說給你聽。
第二,媽媽說孩子經常跟她做些親密的動作。那金媽要問:“你們娘倆在此之前親密嗎?你有沒有在孩子三、四年級的時候就開始主動跟兒子劃清一點界限?”
這個界限不是不能摟不能抱不能親,而是慢慢減少一些過度親密的、不分男女的肢體接觸,包括媽媽是不是在孩子面前回避上廁所、換衣服。當孩子問一些關于男男女女的問題的時候,媽媽是否給一個清晰、準確的、科學的、正面的一種引導,這都是前提。
如果孩子跟母親的親密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界限,那我覺得此時此刻就因為他六年級了,媽媽就突然覺得不該跟兒子這么親密了,顯然是我們操之過急,是我們沒有完成的功課想讓孩子一夜之間就明白了,那怎么可能?這符合規律嗎?
第三,孩子突然在媽媽身上磨磨蹭蹭,摸摸揣揣,我們確實要思考是孩子青春期性發育,性懵懂,但是他不能找別人,他知道那是不道德,于是就可能順藤摸瓜更多地向媽媽求愛了。
可是,媽媽千萬不要以為這是男女之愛,差遠了,根本不是一個事情,更不要把它認為是一個道德的恥辱,甚至上升到亂倫的地步,這都是不把孩子當回事,過于消極和絕對的看法。
媽媽說,“我禁止了多次沒有改變”,金媽要問你是怎么禁止的?根據我對這個問題的感覺和母親的描述,我覺得你禁止的時候,臉色一定不好,一定讓孩子覺得如臨大敵,甚至弄不好會讓一個六年級孩子覺得你在裝正經。
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孩子去做,因此這種禁止的方法沒有說服力,甚至讓孩子更加看破父親和母親,然后撒嬌耍賴,“我就不變,你怎么著吧”,還會激起孩子的逆反。
所以,當我們眉頭緊皺,眼睛懷著恐懼,鼻子和嘴巴充滿了不屑,甚至覺得這是個小流氓,當我們不說話之前,我們的表情已經泄露了我們內心秘密的時候,我們怎么禁止都沒有用,你就是搬來救兵也未見得有用。
因為你已經把孩子貼上了“小流氓”的標簽,孩子是無法接受這樣的禁令的。
04
那么怎么辦?其實剛才我在描述問題的時候已經告訴大家了,我現在就這兩個問題兩個案例進行一個總結。
第一,與時俱進,站在這個時代,孩子們性發育的年齡、特點、內容等等方式上與時俱進的去理解孩子。
第二,用科學且合理的,通情達理的方式借著這樣的事件順藤摸瓜,給孩子普及性生理和性心理相關的知識。
第三,媽媽講給女孩,爸爸講給男孩。
第四,在描述的時候注意多一句話都不要說,孩子了解到哪里,好奇在哪里你就說哪里。千萬不要添油加醋地去描寫。一添油加醋不是過于恐懼制造空話,就是制造多余的好奇。因為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談性和對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談完全不一樣。十幾歲的孩子不用說談性,就是看到一些照片都會面紅耳赤,都會性沖動,而一個三四歲的孩子不會。
最后,堅決相信我們的孩子是向上而上的。他有基本的良知,有基本的人性,有基本的道德準則,他內心是知道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做。
因此,絕不能把孩子因為性的發育和一些親密的動作就把他打入低谷,讓他處于一種小流氓、小阿飛這樣道德的狀態。
還有一點,爸爸媽媽也要注意自己的親密行為,注意家庭的網絡環境是不是會給孩子造成一些過度的刺激,父母的親密行為只在自己的屋子來發生,不可以讓孩子看到,一旦看到了也需要去坦然幽默的面對這件事情。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意味著這件事情的背后會帶來一次成長,都意味著一個新的話題擺在我們面前,我們是著急、罵罵咧咧、羞辱、咆哮,還是讓它成為一次平等的成長機會?父母怎么想,可能孩子的命運就會順著什么樣的方向去發展。
畢竟孩子是孩子,他們沒有經驗,所有的經驗和難題基本上都會從爸爸和媽媽的嘴里得到一些正確的或者不正確的一些知識,還有情感和情緒的表達。
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
注:本文所有圖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