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釗 讀趙佶溪山秋色 68x35cm紙本設色 2018
丹青千古事
——趙佶的山水畫和藝術貢獻
丨文 / 吳釗丨
畫史的邏輯方式,以及山水畫的宏觀宇宙思維告訴我們,繪畫審美最終回歸到亙古不變的經典本身。經典藝術作品,必須有典型性,在時代長河中才有劃時代的意義,而民族經典繪畫一直活在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所有的歷史往事,講述的其實是那個時代的人心,而畫史亦然,經典和人心是根源,是每個時代藝術參與者的心靈呈現和藝術追求。文藝作品格調的高下,取決于作者的心。心的清濁、深淺廣狹,決定其人的學識修養,趙佶是皇帝,也是藝術家,其作品與人的價值是一致的。
文章千古事,用宋徽宗自題畫詩“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所說,追求的是俯仰一瞬間的永恒,是謂千秋。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變化,不管哪個時代,而亙古不變的,是那些值得仰望的經典,宋代繪畫當看宣和體,以及當時藝術的締造者宋徽宗,也是繪畫史上卓越人物的卓越心靈呈現。
吳釗 物外
宋徽宗的主要價值在藝術貢獻和思想主張上。中國繪畫具有道禪哲學思想底色。而宋徽宗的畫,則基于大宋文明的背景。繪畫史上,宋畫高峰在大宋文化藝術氛圍最好的徽宗時期,足夠讓后學探究。宋徽宗的山水畫倡導“林泉之趣”和野逸的追求,延續著唐代王維詩畫派的審美,和當時文人高雅婉約審美的大力建設,尤其是在政治經濟文化高度文明繁華的國度,熠熠奪目。宋朝繪畫的書卷氣,源于士大夫審美高度確立、時代的富碩、文化的多元以及皇帝的思想、審美主張是分不開的。宋徽宗領導并親自實踐文藝主張,不管是在詩詞、書畫、古琴,乃至飲茶、家具、瓷器等方面,以宋朝文人的審美,為后世確立了“中國式”審美典范。那時宋朝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這樣的“中國式”審美,影響了當時的世界文化。
吳釗 重讀讀宋徽宗的畫 90x35cm紙本設色 2018
宋朝是那時世界最富足的國度,不只是思想與宗教的奔流時期,更是文化藝術的高峰時代,尤其是徽宗朝。宋徽宗接受蔡京提出的“豐亨豫大”思想,在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時期,搜錄書畫,編纂圖書,整頓健全畫學、書學院,從全國征集花木奇石興建苑囿園林艮岳,大興土木,建道觀,精神玩樂的藝術空前繁榮。兩宋國策極重視文化,畢竟,朝代興亡有氣數,而文化是千古事。
吳釗 讀雪江歸棹 34x88cm紙本設色 2018
最成功的藝術家趙佶,藝術成就是宋代的高峰代表,詩文、書法、人物、花鳥、山水,時人翹楚,代表著文人士大夫的上層主流審美。宋徽宗的花鳥畫,主張寫生細致觀察,“孔雀升墩,必先舉左”。山水畫要有詩意,常以詩句命題,比如“踏花歸去馬蹄香”“深山藏古寺”“野渡無人舟自橫”等等,而且看重畫出新意。這些文化思想和藝術主張,極大地鼓舞了士人,促進繪畫發展。整個宋朝文化藝術作品極其精致高雅,一種含蓄美的上層審美,一直存在。后人不免感嘆,“最婉約當是宋朝,一首詞換一壺酒,一卷書換一座城。”徽宗朝的詩詞、繪畫、瓷器,當屬精妙婉約的,而含蓄婉約美直觀地展現在徽宗朝的繪畫作品中。
丹青亦是千古事,蔚然大觀。
吳釗 萬壽山 68x180cm 紙本設色
宋徽宗朝的繪畫,在院體畫成熟史上是高峰代表,尤其是后期政和、宣和年間的文化藝術。也就是說,宣和體是徽宗朝院體畫的高峰。宋徽宗的繪畫以院體花鳥畫為主,倍于前朝,然花鳥畫多是院畫家的代筆,山水畫卻少而精,都是上品。董其昌題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卷尾跋文“宣和主人寫生花鳥,時出殿上捉刀”。然而,“至于山水,唯見此卷。觀其行筆布置,所謂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者。是右丞本色。宋時安得其匹也。”宋徽宗御制山水圖《雪江歸棹圖》,帝王作品中第一。宋人鄧椿《畫繼》有記載,“王敬美氏,嘗以百千購藏宋徽宗《雪江歸棹圖》,絹本細著色,御題璽押全,其布景用筆大有晉唐風韻,當為宸翰中第一”。歸于宋徽宗名下、有簽名花押的山水畫《溪山秋色圖》,將宋朝南北兩宗繪畫思想和審美都有涵蓋,既有北派的雄渾崇高,也有南派的秀潤華滋。水墨為主,溪山清遠,煙云升騰,筆墨清透,留白空靈婉約,顯現出宋畫山水的情態和意境。宋人山水多是全景鳥瞰式,以宏觀宇宙視角,小物景中見大氣象,尺寸千里。宋畫如宋代詩詞一樣“尚意”,理性與性情統一。“圖意象天成,工奪造化,妙外之趣,咫尺千里。飛觀倚空,則仙人樓居也,至于祥光瑞氣,浮動縹渺空明之間,使觀者欲跨汗漫,登蓬萊,飄飄焉,峣峣焉,若投六合而隘九州也”。鄧椿說趙佶山水畫之妙,造詣之高,不虛言。
吳釗 重讀宣和體 絹面紈扇 2018
宋徽宗不僅有相當高的藝術造詣,而且對整個宋代繪畫藝術教育,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領導作用,從事藝術管理和教育,具有一定的規劃性和遠瞻性。大辦畫學、書學,大力發展院體畫,親自去教授,以詩命題考畫取士,提高備選者的繪畫技巧構思和意境表達能力,他排斥平庸直述、圖解式的繪畫構思,以提升院畫家文學藝術修養和上層意識形態的高雅審美。搜集整理歷代好的藝術作品,甚至親自臨摹唐代張萱《搗練圖》,組織編撰大量文化藝術書籍《宣和睿覽冊》等著述。趙佶非凡卓越的藝術才能,對藝術史的作用,有著超越時代的意義和啟示。在繪畫藝術上,他重視寫生,對畫家作品常親自審評,主張構思要不落陳套,對畫作要有詩意趣味,極大地刺激中國畫意境的發展。
吳釗 臨祥龍石 紙本 斑竹摺扇
欲知其藝,先知其人。《百家講壇》講宋徽宗時期的歷史比較普及。歷史往事雖是事件,但寫的都是人心,畫史也是,講的是畫家的心。然而,文藝作品的優劣,和作者的生活閱歷與思想境界高度一致。梳理千年畫史文脈,用美的啟示滋養心靈,才具有意義。其實,藝術作品的表現本質,就是藝術家心靈游戲的產物,藝術家的天賦就是玩,而且要玩得高明。
藝術史上著名的藝術家趙佶(1082-1135年),北宋第八代皇帝,18歲以端王即皇帝位,44歲退位,54歲客死黑龍江依蘭。北宋第一藝術家趙佶,廟號宋徽宗,集放浪形骸的藝術家和正襟危坐的皇帝于一身,錯位的人設,其本身就是矛盾。帝王的個人成敗自有后人論說。他是亡國之君,更是“天下一人”的藝術家,他所獨創的瘦金體無人能及。他極具藝術家天性的自我與思維的不羈,理性的皇帝工作要受影響,即使是能扭轉歷史的牛人做皇帝,也恐難回天。難怪哥哥宋哲宗死后,向太后要他登基時,宰相章惇反對說“端王輕佻,不足以君天下”,一語成讖,亡國靖康之恥,囚于東北五國城,八年屈辱殘生,只是順應歷史規律的必然趨勢,大宋文明在高度繁華之后的積弱積貧,和個人的力量關系不大。趙佶自幼聰明過人,天資藝術家,做端王時,想必接觸的多是儒雅之士,有時滿嘴市井俚語,覺得新鮮好玩。他玩馬球,蹴鞠(花式足球),彈狎(騎射、狎妓),品竹調絲(樂器),詩詞書畫,苑囿,道場,關于文人的玩法有極高秉賦,不論雅俗無所不精。會玩,是藝術家的天賦與潛質。
吳釗 寫生蘇州園林 34x68cm 紙本設色
藝術實踐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精神游戲,紈绔少年的生性風流,成就了藝術的上流。他在藝術高度上,的確是古代少有的天才與全才。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如此能力,建立畫學,提高文化參與者的社會地位;發展院體畫,開創“瘦金體”書風,文化建設上著述極大,授意或著作豐碩,收集書法集成《大觀貼》;關于茶文化的代表著作有《大觀茶論》、醫書類《圣濟經》;對歷代書畫總結性整理為《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對歷代文物古董整理《宣和博古圖》,古琴類《宣和琴譜》等,文化藝術上的這種超強能力和實踐,只有作為皇帝的趙佶,才有使命去擔當。
吳釗 蘇州怡園寫生
趙佶是宗師級藝術家,可謂大宋第一藝術家。如他題畫花押“天下一人”而已。23歲(時在崇寧三年)賞賜給常打勝仗郡王級太監童貫而寫《真書千字文》瘦金體書法。大觀四年29歲時御制山水畫《雪江歸棹圖》,寓意天下歸趙。政和二年31歲時畫《瑞鶴圖》,寓意國運祥瑞。自成一家的瘦金體書法風格及審美范式,其藝術獨創精神給予后人啟迪。
宋徽宗藝術上交往的朋友有大宋第一書法家宰相蔡京,其子蔡絳寫了本筆記《鐵圍山叢談》。趙佶和蔡京是親家兼好友。宋徽宗經常去蔡太師家,不拘禮法。蔡絳隨父親出入內府,和趙佶見面相處機會很多,蔡絳回憶徽宗青年時說“嗜玩早已不凡,所事者,獨筆硯丹青,圖、史、射、御而已。紹圣、元符間,年始十六七,于是盛名圣譽,布在人間,識者已疑其當璧矣。初與王晉卿詵、宗室大年令穰往來。二人者,皆喜作文詞、妙圖畫,而大年又善黃庭堅。故祐陵(趙佶)作庭堅書體,后自成一法。時亦就端邸內知吳元瑜弄丹青。元瑜者,畫學崔白,書學薛稷,而青出于藍者也。后人不知,往往謂祐陵畫本崔白,書學薛稷,凡斯失其源派矣。”可見其文脈和藝術淵源。
吳釗寫生 南巖臥游 88x34cm 紙本設色 2019
宋人鄧椿在《畫繼》所言“徽宗皇帝天縱將圣,藝極于神”。據《畫繼》記載,趙佶登基不久,曾直言不諱地向群臣表述:“朕萬機余暇,別無他好,唯好畫耳。”至于他的繪畫水平,當時人評價說:“筆墨天成,妙體眾形,兼備六法。”雖有褒諛之詞,至少說明他是位極有造詣的畫家。同時,他對古籍書畫搜集和鑒賞極熱心,在他主持下,上至三國曹不興下到五代黃居寀,古今名畫總1500件編為《宣和睿覽集》,以及組織編纂宮廷收藏著錄《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以全國之力,集千年之珍寶圖畫,如此領導力和實施力,美育天下,前無來者。
吳釗 南巖玉樹 68x34cm 紙本設色 2019
宋徽宗在宸翰丹青方面,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天下一人”。可以說是歷史上唯一真正擁有極高藝術涵養和書畫才能的皇帝。《宋史》徽宗本紀載“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對于北宋滅亡,他作為皇帝,被金兵俘虜,此時兒子康王趙構已在南方即位。在金軍攻破京師之后,他說去談判,得知被騙后,自殺未遂。雖比不上名臣張叔夜之剛烈,絕食第四天時,要過國界白溝,竭盡余力、生生自掐而死在大宋國土上。政治上不成熟幻想著皇帝身份會被禮遇,茍活之后同宗室、大臣、宮人被金國人掠到東北。所有暫時的擁有,當確定了放下,便將一切都抹去了。富貴書畫,滄桑興詩。余生受辱多難,出過不少詩詞以遣內心。一流的藝術家,同樣一流的詞翰。“徽宗聰敏,實由天縱,特非帝王之才略。無論詩文詞賦,藝苑英才所不及”。這樣的傳奇一生,為藝術文化而生的人設,卻是輝煌而崇高。
吳釗 國清寺隋梅 30x38cm紙本設色 2018
仰視藝術家宋徽宗的崇高,是因其對藝術的貢獻,價值極大,所形成的尊重。
大宋第一藝術家宋徽宗趙佶,自幼愛好詩文書畫,花鳥畫家吳元瑜是趙佶少年時的家臣兼老師,趙佶即了皇位,對文化藝術的領導力和影響是很成功的。當時的文化藝術圈與徽宗交游者有左丞相蔡京、李公麟、駙馬王詵、大畫家宗室趙令穰、書畫學博士米芾、大文豪蘇東坡,畫院畫家李唐、朱銳、馬公選(馬遠的伯父)、閻仲、李從訊、張擇端、兒子趙楷、關門弟子王希孟。18歲少年王希孟,以少年的活力,在徽宗的親自授教下,畫了一幅嚴謹富貴華麗的經典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卷》巨卷。18歲少年的第一江山圖和32歲的宋徽宗意氣風發的一致,意將丹青千古寓意江山昌盛。
吳釗 留園寫生 35x29cm 紙本設色
大宋第一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畫卷的尾部,有大宋書法家蔡京的精彩題字。跋文如下: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招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之士在作之而已。”
吳釗 國清寺山門寫生 30x38cm 紙本設色 2018
作者是徽宗畫學生王希孟。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官復宰相得寵超過以前,進入一生中最得意的時期,引薦了17歲畫學畢業生,文書庫的王希孟,給31歲的皇帝趙佶作畫,精心繪制不到半年,完成了趙佶御賜宮絹作品青綠山水畫長卷《千里江山圖》巨作。畫院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充分詮釋了宣和體的藝術,嚴謹真實,造型和結構都無懈可擊,真實再現了當時的繁華。宣和體的藝術表現手法和審美,足以證明宋徽宗的藝術主張。以及宋徽宗本人在29歲時大觀四年的《雪江歸棹圖》,在天下歸趙的寓意下,正為意氣風發,政治上收回燕云十六州大部分故土的背景下,心境開闊。這些出自宣和殿的山水畫,很可能跟王詵和趙大年的藝術有聯系,屬于北宋山水李成余緒,而《溪山秋色圖》就有南宋山水的原型。這兩幅畫是徽宗趙佶的經典山水畫風,組成“宣和體”宣和殿院體繪畫。
吳釗 游春 68x34cm 紙本設色 2019
由宋徽宗本人所畫的《雪江歸棹圖》《溪山秋色圖》,宣和畫院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學生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可管窺見,徽宗朝宣和體繪畫在院體畫的基礎上,不僅造型嚴謹,色彩富麗,還重視刻畫對象的神,強調意境豐富、氣韻生動。宣和體重視傳神和意境創造。從宋徽宗一手創建的畫學,及對學生的詩意考試和要求,也得到證明。宣和體重視法度,一要有傳承,二要有生活的真實和物理規律,也就是師造化。把前人及時人優秀的畫作,累以千計成《宣和睿覽冊》,雖是花石綱內容,但都來源于現實生活,不是憑空臆造的。這些徽宗朝繪畫在造型上要求準確、工整、嚴謹,在設色上追求富麗鮮明華貴,既精致工細,又大度飽滿逼真,既重形似,更強調法度和神似的結合,重視傳承又創造深刻新鮮動人的詩畫意境。沒有刻板纖弱匠氣。宣和體就是院體畫在發展歷史中的典型風格,是院體畫傳統的高峰、精華,是學習經典繪畫繞不過的橋梁,值得傳承與探究,為當下所用,以開新枝葉。比如當代藝術領域優秀的新工筆,其意識形態、表達手段和思想是新時代的,工具材料、繪制技法總逃不過傳統經典,同時也豐富著這個多元化的時代美術展廳。趙佶的藝術是經典的,也是劃時代的,有遠矚性,也有傳承,是多元式存在的。趙佶的藝術修養和文化造詣,絲毫不遜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精英畫家。
吳釗 金身挺立 86x34cm 紙本設色 2017
宋徽宗文人出身,代表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藝術審美。文人士大夫在古代一直屬于社會上層建筑,尤其是宋代重文輕武的社會氛圍影響下,文人士大夫把書畫藝術品的價值看得意義非凡,將掛畫、插花、品茶、聞香等四般雅事作為風尚和時髦。傳世宋畫大量以此為內容真實再現為證。
宋徽宗益興畫學,以教育眾工。崇寧三年(1105年)興辦畫學(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美術高等學院),與太學同屬國子監。大觀四年(1110年),畫學脫離太學,由翰林圖畫院統領,直轄于宋徽宗。這樣,繪畫教育與畫家的發展,和皇帝直接聯系起來。宋徽宗從事藝術管理和教育,極有遠瞻性和規劃性。畫學的考試測驗畫學生文化修養,用繪畫形象表現文學詩句意境的藝術創造能力,以皇帝的超強領導力和實踐能耐,自上而下,從而將自己的藝術理念推廣到整個畫壇和社會。
吳釗 湖山一攬 68x20cm 紙本設色 2015
兩宋畫院興隆,不僅是由于社會經濟高度發展,而且是歷史上宮廷繪畫機構逐步發展等多方面所形成的。宋朝有很多愛好藝術的君王和望族,包括宗室,只要通過繪畫考試,就可以賜為進士或得官。從西蜀南唐大興畫院以來,尤其是到了徽宗朝為高峰時期,同時也承前啟后,為南宋畫院興盛,做出典范。宋代畫院的畫家有畫“院體畫”,院畫家也畫“文人畫”,而且文人畫、院體畫和民間畫相互交流。李成、范寬是宋初具有文人士大夫思想的杰出山水畫家,不愿入畫院。梁楷是院畫家時,就主要畫減筆畫或現代人稱的“文人畫”。靖康之變后,畫院畫家大量南渡。以宮廷畫家李唐為中心,形成以后的南宋院體畫派,開辟了筆致簡潔、意境空靈的南畫,深刻影響著日本繪畫。相比之下,元代繪畫多以文人畫為主,院體漸衰,錢選、趙孟頫、盛懋等延續著院體山水畫,尚存士氣。明代院畫或粗獷或草率,不如宋代精致。清代院畫流于民俗,偏于工匠氣,由于上層審美的不暇和文人士大夫缺少精湛技巧,離院體畫的鼎盛日益遠去。
吳釗 虎丘晴嵐 68x34cm紙本設色 2017
而宋朝士大夫繪畫包含院體畫、文人畫、宗教畫,表現手法取決于當時畫家的文化修養和審美。上行下效,金字塔最上層的意志,決定著整個徽宗朝乃至整個宋代士大夫精神的形成。徽宗朝的音樂、園林、瓷器、家具、飲茶等高雅的生活氛圍,在宋代是品位最高的,這些都是由宋徽宗的倡導和影響所致,以及皇帝身邊大量精英知識分子的文化體系,合流成強大的士大夫文化。士大夫經常舉辦文化沙龍,最經典的當屬西園雅集,飲酒、吃茶、撫琴、畫畫、寫字、談玄等雅事,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經典剪影,也是整個宋朝文化的剪影。傳世宋畫大量是描繪士大夫高雅閑適生活場景,這也是士大夫精神形成的強大奔流的再現。這些,和宋徽宗的影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吳釗 綠水清山古佛道場 87x34cm 紙本設色 2018
所以,從山水畫的宏觀思維和大文化背景的格局來看,宋朝畫風在宋徽宗的引導和建設上,成為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繪畫的最精致婉約的經典時期。現代博物館和美術學院對宋畫和宋朝畫院繪畫的研究,一直將會以核心內容去對待。
當下快餐式文化的即時即興,很快都被時間淘汰了,而傳統中的經典卻是恒古不變的。作為一個畫家,應該有所傳承并肩負使命,這種責任和擔當是絕不可推卸的。
宋徽宗對宋朝繪畫的貢獻,天下一人。宋徽宗的江山興廢,決定于歷史時代的必然性,是一時事;趙佶筆下的江山,卻是千古事。“已有丹青約”的宋徽宗,千秋彪炳,熠熠奪目,畫卷上風流依舊。文化藝術,是一個民族的唯一精神歸屬家園,在那里,生生不息。
原文發表于《私享藝術:天下一人》己亥卷
吳釗秋江圖 23x68cm 紙本設色
吳釗蓮石友 絹本 湘妃竹團扇
吳釗讀宋畫小品 絹本 湘妃竹團扇
吳釗松石閑意 蘇州獅子林寫生 87x34cm 紙本色 2018
吳釗夏木垂蔭138x34cm 紙本設色 2019
吳釗秋 138x34cm 紙本設色 2019
吳釗一堂和氣 60x60cm 紙本設色
吳釗雙喜保平安 68x34cm 紙本設色 2018
吳釗
畫家,別署梨花山房,1987年生,籍貫信陽,居北京。繪古典山水、文房花卉、古典人物畫,擅篆刻。有國畫專業文章以及繪畫作品發表于《中國文化報》、《北京商報》、《投資與理財》、《私享藝術》等雜志刊物。著有《雅致小品·小寫意技法教程》。吳釗自幼習書畫,喜詩文,傳統文化與生活,他是位以讀書游歷畫畫,閑靜自適,向往文人生活方式有活力的文藝青年畫家,近年國畫作品精彩紛呈,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和參加聯展等藝術活動,較多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和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