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陰澍雨作品展
學術主持:于 洋
策 展 人:張 冀
主辦單位: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北京愛爾公益基金會
展覽團隊:葉紅紅、李 敏、康藝馨、吳鐵漢
開幕時間:2021年3月20日(周六)下午14:30
展覽時間:2021年3月18日-4月20日
展覽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丙11號、北京華亞藝術基金會
走進季節時令——與人居空間的當代花鳥畫
文/于洋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對于藝術創作而言,不同時空的境象感應是一種永恒的召喚。正如我們對于當下所處的季節時令的感知,在春分季節,自然萬物的生機是古今中外藝術創造的生命源泉,更為寫意花鳥畫藝術提供了天人之際的溝通契機和筆墨表現的絕佳意象。
關于春分時令,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有言:“至于仲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之寓意正在于白晝和夜晚時長相等,季節處于寒涼與暑熱之間。北宋初文人徐鉉作《春分日》詩亦云,“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云。”作為農耕的重要時節,這一時段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幾乎相等,萬物復蘇,生機萌發,北方柳條抽芽,南方草長鶯飛,南北各地皆一派欣欣向榮之佳境。
吾之摯友、花鳥畫家陰澍雨,就曾在求藝問道的路上體驗過南北地域的不同物候。其生于華北燕趙之地,負笈南北兩大美院,從南下杭州求學于馬其寬、徐家昌諸師,到返歸京畿師從寫意花鳥畫大家張立辰,于筆墨之意與形制之妙皆有所得。他在江南煙雨濕地中感受過草木蔥蘢,也在北國茂林田畦間領略過清爽醇厚,于南北地域性情與季節物候之差異,他的體會真切而深入。他筆下的故園生趣,初觀時顯北人南相之趣,其筆墨看似簡率放逸,實則精審微茫,清晰見筆,再細品后又會發現筆意中透射的簡勁與粗豪,墨韻中發散的輕快與秀雅。
面對季節時令,面對自然造化的精妙變化,澍雨對于蘭竹花草等傳統題材與農植果蔬等日常物象,皆懷有樸素的鐘愛。其畫中筆意或有大寫意的樸厚氤氳,或有兼工帶寫的精妙松靈,或有沒骨花卉的醇秀靈透,在生拙與野逸之間,竹石葦蕩、藤蘿豆花皆得天然造化之靈韻,又得傳統筆墨之神髓。當我們屏氣凝神感悟其筆下每個花果生命的個性,可以感受到畫家將花草鳥蟲世界的精微個性與豐富結構展現出來,進而呈現創作者主體與自然世界之關系的過程。
更為可貴的是,這些走進時令季節的寫意花鳥畫作品,同時也在藝術欣賞與接收的現實情境中走進了都市日常的人居空間。或者可以說,當這些取自于自然生命物象的畫作被懸掛于當下家居庭室或公共殿堂空間的那一刻,就被賦予了某種嶄新的、帶有寓意性和復合性的社會意義:觀看作品的時刻,即是古意與今情、作者與觀者、畫中意象與自然物象的互動與交融的過程。
在這一意義上,當我們隨著澍雨的畫作走進季節時令,走進人居空間,所能感受到的既有當代花鳥畫藝術對于時間和空間的應和,更有“筆墨當隨時代”的自律與自覺。而這種自覺,也正是陰澍雨寫意花鳥畫中盎然春景背后的文化深意所在。
//展覽作品 //
《喜語》35×138cm 紙本設色 2020
《喜語》局部
《好秋》144×367cm 紙本設色 2018
《好秋》局部
《石榴寫生》59×47cm 紙本水墨 2018
《籬落生香草》59×47cm 紙本水墨 2015
《櫻桃寫生》57×46cm 紙本水墨 2018
《生趣》68×46cm 紙本水墨 2020
《秋語》68×46cm 紙本水墨 2020
《花間逸趣之一》66×66cm 紙本設色 2019
《花間逸趣之二》66×66cm 紙本設色 2019
《春遲》66×33cm 紙本水墨 2020
《大秋》66×33cm 紙本水墨 2020
《籬邊小景》66×33cm 紙本水墨 2020
《庚子畫扇集之一》紙本設色 2020
《庚子畫扇集之二》紙本水墨 2020
《庚子畫扇集之三》紙本水墨 2020
《四君子屏》138×35cm×4 紙本水墨 2020
《四君子屏之梅》138×35cm 紙本水墨 2020
《四君子屏之蘭》138×35cm 紙本水墨 2020
《四君子屏之竹》138×35cm 紙本水墨 2020
《四君子屏之菊》138×35cm 紙本水墨 2020
《野趣》97×26cm 紙本設色 2019
陰澍雨
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1994年畢業于河北輕工業學校陶瓷美術專業。2000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獲學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生導師。《美術觀察》欄目主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