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疼是現代社會的一種常見病,很多原因都會導致腰部疼痛,腰疼是怎么回事呢?腰疼是指外感、內傷、或者氣血不暢導致腰部疼痛,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遇到腰部疼痛的時候要第一時間處理,不然可能會變大毛病。當然腰疼初期我們是可以通過運動的方法來治愈的。
腰痛,中醫(yī)病證名。是指因外感、內傷或挫閃導致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濡養(yǎng),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為主要癥狀的一種病證。其發(fā)病常以腎虛為本,感受外邪、跌仆挫閃為標。治療時實證重在祛邪通脈活絡,虛證重在扶正,補肝腎、強腰膝、健脾氣是常用治法。腰痛日久,虛實夾雜,治療應掌握標本虛實,選用祛邪和培本的方法。治療本病,除內治外,尚可配合針灸、按摩、理療、拔火罐、膏貼、藥物熏洗等方法綜合治療,療效較好。
長期久坐、缺乏鍛煉、外傷引起的肌肉拉傷、骨質疏松、腎結石、婦科病等,都使腰疼成為現代社會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由于引發(fā)腰疼的原因不同,其種類也很繁多,日常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檢查來判斷我們的腰疼是怎么回事,從而對癥治療。
1.能摸到、有壓痛———腰肌勞損
腰肌和腰背筋膜疼痛,位置相對比較淺,如果感覺腰疼,而且能摸到,按壓時有疼痛感,往往可能就是腰背筋膜炎(即腰肌勞損)。腰肌勞損重在預防:首先,應重視避免容易引起“閃腰”的動作;其次,一旦腰部扭傷必須休息,防止脊柱不斷活動,干擾損傷軟組織修復;最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須保持良好的姿勢。
2.位置很深、活動受限———腰椎間盤問題
當腰椎間盤出現問題,其疼痛位置在身體后中心比較深的地方。感覺很疼,甚至活動受到限制,彎不了腰。但觸摸腰和后背時,并沒有很疼的壓痛點。這往往是腰椎間盤引起的牽扯痛,或小關節(jié)功能紊亂引起的疼痛,確診需要借助CT或核磁共振。
3.腰疼并伴隨下肢放射痛———神經受累
所謂的放射痛就是沿著腰一直到大腿、小腿,甚至足背、足底一條線的疼,或有麻木、踮腳走不了路、下肢無力等癥狀,這些情況都可能是神經受累所致。此時千萬不要強忍著,需要去醫(yī)院檢查壓迫程度及壓迫位置。因為神經受累導致的腰疼后遺癥相對較多,干預得越晚,療效可能越差。

4.待著不動也疼———須排除腫瘤可能
出現不明原因的腰疼,又找不到特殊的壓痛點,夜間睡著時也疼得厲害,處于舒適、放松的休息狀態(tài)時仍然很疼,必須及時到醫(yī)院排除是否為腫瘤,以免延誤治療。
俗話說,“十人九腰痛”,要想養(yǎng)出好腰,日常生活中除了需要得到醫(yī)生的幫助外,患者要特別注意自我保健,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
1.小燕飛
人呈俯臥位,雙手背向放好,頭盡量向上翹,然后放松。做這個動作時,不能屈膝,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0分鐘左右,時間、強度因人而異。
2.五點支撐、平板支撐
背部支撐力一旦不足,身體就容易發(fā)生僵硬、椎間盤功能退化。建議每天睡前做五點支撐訓練:仰臥在床上,屈肘屈膝,以頭枕部、雙肘尖、雙足底著床,將臀部及腰背部盡力抬離床面,3~5秒為1次,每天50次。
平板支撐對保護腰部、提高腰部肌力也有一定幫助。俯臥,兩肘打開與肩同寬,肘關節(jié)支撐于地面,上臂與軀干盡量保持90度。兩腳尖并在一起減少支撐面積。頸部自然伸直,眼睛看向前下方,挺胸,使頭、肩、髖和下肢等部位保持在同一平面,腹部肌肉、盆底肌收緊,使脊椎骨處于自然生理彎曲的形態(tài)。自然呼吸,不要憋氣,髖關節(jié)不能下落或向身體兩側傾斜。
3.向后抬腿
趴在床上或站立趴在墻上,讓腳、腿向后方使勁,左右腿交替進行,以感覺到后背肌肉收縮、拉緊,整個身體向后弓為最佳狀態(tài)。
鍛煉是一個長期過程,要慢慢協調肌肉的穩(wěn)定性,不僅能減輕腰疼,還能延緩腰椎間盤退變速度。不過,腰疼急性炎癥期,不主張做功能鍛煉,可能會加重癥狀。此時需要充分休息,最好臥床。當炎癥被控制住、疼痛減輕后,才是做功能鍛煉、減少病情復發(fā)的最佳時機。
病因
1、外邪侵襲多由居處潮濕,或勞作汗出當風,衣著單薄,或冒雨著涼,或暑夏貪涼,腰府失護,風寒濕熱之邪乘虛侵入,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而發(fā)生腰痛。濕性粘滯,所以感受外邪多離不開濕邪為患。
2、體虛年衰先天稟賦不足,加之勞役負重,或久病體虛,或年老體衰,或房室不節(jié),以致腎精虧損,腰府失養(yǎng)而發(fā)生腰痛。
3、跌仆閃挫舉重抬物或暴力扭轉,墜墮跌打,或體位不正,用力不當,屏氣閃挫,導致腰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氣血阻滯不通,瘀滯留著而發(fā)生疼痛。
4、由于脊柱骨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5、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疼。
6、由于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疼,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癥候。
7、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并無客觀體征,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這種腰疼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可見,引起腰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比較復雜的,存在很多身體健康隱患,所以出現持續(xù)且不明原因的腰疼,不要掉以輕心,應盡快到醫(yī)院確診,避免某些嚴重疾病的發(fā)展。
病機腰為腎之府,乃腎之精氣所溉。腎與膀胱相表里,足太陽經過之。此外,任、督、沖、帶諸脈,亦布其間,故腰痛病變與腎臟及諸經脈相關。
腰痛的病因為內傷、外感與跌撲挫傷,基本病機為筋脈痹阻,腰府失養(yǎng)。內傷多責之稟賦不足,腎虧腰府失養(yǎng),外感為風寒濕熱諸邪痹阻經脈,或勞力扭傷,氣滯血瘀,經脈不通而致腰痛。
外感腰痛的主要發(fā)病機理是外邪痹阻經脈,氣血運行不暢;內傷腰痛多因腎精氣虧虛,腰府失其滋潤、濡養(yǎng)、溫煦。
診查要點診斷依據
1.急性腰痛,病程較短,輕微活動即可引起一側或兩側腰部疼痛加重,脊柱兩旁常有明顯的按壓痛。
2.慢性腰痛,病程較長,纏綿難愈,腰部多隱痛或酸痛。常因體位不當,勞累過度,天氣變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處潮濕陰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閃或勞損等相關病史。
病證鑒別
1.腰痛與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背及其兩側部位的疼痛,背痛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兩側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應予以區(qū)別。
2.腰痛與腎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為主;腎痹是指腰背強直彎曲,不能屈伸,行動困難而言,多由骨痹日久發(fā)展而來。

相關檢查
腰痛是一種多病因疾病,進行血常規(guī)、抗溶血性鏈球菌O、紅細胞沉降率、類風濕因子等檢查,有助于風濕和類風濕等疾病的診斷;拍攝腰椎、骶髂關節(jié)X光或CT片有助于腰椎病變的診斷;部分內臟疾病也可引起腰痛,血、尿檢查和泌尿系統(tǒng)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泌尿系統(tǒng)的診斷,婦科檢查可排除婦科疾病引起的腰痛。
臨床上許多疾病可以引起腰痛,可分為內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和外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內科疾病所致的腰痛包括胃腸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婦科、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全身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腰痛。
腎臟及腎周圍組織疾病是腰痛的常見原因之一。下面介紹一下腰疼的分型及其診斷。
鈍痛和脹痛
多是由于腎臟體積增大、腎包膜被牽撐所致。于站立過久或勞累后可加重。視病變范圍表現為一側或雙側持續(xù)隱痛。多見于非感染性腎臟病,如急性腎炎、腎腫瘤、梗阻性腎病、多囊腎等。
急性腎炎:雙側脊肋角壓痛點、肋腰角壓痛點可以有壓痛,多不劇烈,也可無壓痛。實驗室尿液檢查多可見蛋白尿、血尿,血生化及免疫學檢查也有相應的改變。腎腫瘤在體檢時有時可觸及腫大的腎臟或包塊,多伴有血尿。
梗阻性腎病:有時可無明顯陽性體征,可表現為上述壓痛點及腎區(qū)叩痛可陽性。
多囊腎:于腹部多可觸及雙側腫大的腎臟,結節(jié)感。上述疾病可進一步行B超,X線腹部平片,靜脈腎盂造影,CT等檢查加以明確。
酸痛
多位間歇性、勞累時腰酸,疲憊加重,平臥休息時緩解,多見于腎下垂,慢性腎盂腎炎、尿路靜止結石等。
①腎下垂多見于消瘦體型者。直立時腎靜脈受擠壓引起腎瘀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尿。分別在平臥位和直立位攝片有助于了解腎臟的位置和移動度,以明確診斷。
②慢性腎盂腎炎,腎區(qū)可有叩痛,脊肋角壓痛點及肋腰角的壓痛可陽性亦可陰性,尿細菌學檢查對診斷有幫助,確診有賴于X線靜脈腎盂造影的特殊征象:局灶的粗糙皮質瘢痕,腎盂擴張、變鈍。
③腎臟靜止結石多有賴于B超,腹部平片或CT檢查。
劇痛
為持續(xù)性劇烈的脹痛,多見于腎或腎周圍的化膿性炎癥,如急性腎盂腎炎、腎膿腫或腎周圍膿腫。可有明顯全身感染癥狀,如寒戰(zhàn)、發(fā)熱。活動時疼痛加重,故患者常取靜臥位。檢查腎區(qū)可有明顯壓痛、叩擊痛。脊肋角壓痛點、肋腰角壓痛點壓痛陽性。腰椎可向病側彎曲,病側腰肌可痙攣、僵直。尿液細菌學檢查、B超、腹部平片和CT檢查對診斷有幫助。
辯證論治辨證要點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為外感、內傷與跌仆閃挫。外感者,多起病較急,腰痛明顯,常伴有外感癥狀;內傷者,多起病隱襲,腰部酸痛,病程纏綿,常伴有臟腑癥狀,多見于腎虛;跌仆閃挫者,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癥狀明顯,常有外傷史。
治療治則
腰痛治療當分標本虛實。感受外邪屬實,治宜祛邪通絡,根據寒濕、濕熱的不同,分別予以溫散、清利;外傷腰痛屬實,治宜通絡止痛,活血祛瘀為主;內傷致病多屬虛,治宜補腎固本為主,兼顧肝脾;虛實兼見者,宜辨主次輕重,標本兼顧。
證治分類
1.寒濕腰痛癥狀
腰部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逐漸加重,靜臥病痛不減,寒冷和陰雨天則加重。舌質淡,苔白膩,脈沉而遲緩。治法:散寒行濕,溫經通絡。方藥:甘姜苓術湯加減。
2.濕熱腰痛癥狀
腰部疼痛,重著而熱,暑濕陰雨天癥狀加重,活動后或可減輕,身體困重,小便短赤。苔黃膩,脈濡數或弦數。治法:清熱利濕,舒筋止痛。方藥:四妙丸加減。
3.瘀血腰痛癥狀
腰痛如刺,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日輕夜重,輕者俯仰不便,重則不能轉側。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澀。治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方藥:身痛逐瘀湯加減。
4.腎虛腰痛
(1)腎陰虛癥狀
腰部隱隱作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心煩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紅,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弦細數。治法:滋補腎陰,濡養(yǎng)筋脈。方藥:左歸丸加減。

(2)腎陽虛癥狀
腰部隱隱作痛,酸軟無力,纏綿不愈,局部發(fā)涼,喜溫喜按,遇勞更甚,臥則減輕,常反復發(fā)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質淡,脈沉細無力。治法:補腎壯陽,溫煦經脈。方藥:右歸丸加減。
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主穴:腎俞、腰眼、委中、阿是穴、大腸俞。
配穴:寒濕痹阻者,加腰陽關;濕熱阻滯者加大椎;瘀血阻滯偏于脊柱正中疼痛加水溝;偏于腰外側疼痛者加后溪;腎氣虧虛者加志室、命門。
操作:寒濕痹阻、濕熱阻滯、瘀血阻滯均采用瀉法;腎氣虧虛證用補法。寒濕證、腎陽虛證加灸法,瘀血證在委中點刺放血。
2.皮膚針選擇腰肌疼痛部位,用梅花針叩刺出血,加拔火罐。適用于寒濕痹阻、濕熱阻滯和瘀血腰痛。
轉歸預后腰痛患者若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但若失治誤治,病延日久,痛久入絡,氣郁血阻于絡脈,邪氣益固,營血益虛,腰部筋肉骨節(jié)失榮,可能發(fā)展成腰部強直、痿弱(痿病),癱瘓于床榻,則預后不良。
預防調護
預防腰痛,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坐臥行體位,勞逸適度,不可強力負重,避免腰部跌撲閃挫。避免坐臥濕地,暑季濕熱郁蒸之時應避免夜宿室外,貪冷喜涼。
涉水冒雨或身汗出后應換衣擦身,或服用生姜紅糖茶,以發(fā)散風寒濕邪。急性腰痛,應及時治療,愈后注意休息調養(yǎng),以鞏固療效。慢性腰痛除藥物治療外,注意腰部保暖,或加用腰托固護,避免腰部損傷。
避免勞欲太過,防止感受外邪,經常活動腰部,或進行腰部自我按摩。打太極拳等醫(yī)療體育活動,有助于腰痛的康復。
結語:其實我們每天身體多動一動能預防很多疾病,長期坐在椅子上不動,缺乏鍛煉才使我們的腰疼,但是如果我們每天都堅持做一些簡單的小運動,或者對身體進行簡單的的按摩,我們就能很大程度的減少腰疼,讓我們有一個健康舒適的身體。
來源: 三九養(yǎng)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