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關節之一,在人體中身兼“重”任,在承受幾乎全部體重的同時,還要擔負起腿部的各種運動任務。步行、跳躍、登山都離不開膝關節,日積月累,膝關節容易磨損、退化,如果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護,膝關節很容易產生疼痛、腫脹,甚至變形、活動受限。在我國,膝關節疼痛在中老年人中十分普遍。
然而,膝關節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滑膜炎、半月板損傷等,其中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骨關節炎俗稱骨質增生,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退行性病變和關節面邊緣繼發骨質增生(也就是常說的骨刺),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比較多見。其發病與年齡、肥胖、干重體力活、過度運動、不合適的鍛煉、遺傳因素等都有關。全身多關節都可累及,主要是膝關節、髖關節、手指小關節、肩關節、脊柱小關節。在我國,膝骨關節炎最常見。
對于膝骨關節炎,有人表現為膝關節持續鈍痛,有人會出現關節腫脹,也有人表現為活動時突然劇痛,出現“打軟腿”現象。關節疼痛的特點是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則減輕,也有的人表現為夜間痛。關節痛最初為發作性,誘因常常是受涼、過度勞累或輕微扭傷等。有的人患病初期一兩年才犯一次,隨著病情加重發作越來越頻繁,最后變成持續性疼痛。
中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疼痛時,應及早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規范、有效的治療。首先,注意保護關節軟骨,在日常生活中應做到“三不要”,不要登山、不要打太極、不要負重上樓梯,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此外,要保持合適的體重,防止身體肥胖加重下肢關節的負擔。一旦體重超標,要積極減肥,注意調節飲食,控制體重。
對膝骨關節炎的患者而言,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臥抬腿、空蹬自行車,都是患者最好的運動。如果關節疼痛比較明顯,可以口服消炎鎮痛藥,軟骨補充劑,也可行關節腔注射,補充潤滑劑。早期的骨關節炎若能采取規范治療,可有效減輕癥狀并延緩病情發展。
但遺憾的是,不少患者對此缺乏正確認識,以為只是受冷,自行穿個護膝,綁個暖水袋,疼痛嚴重時吃些止痛藥,以為可以扛過去,結果疼痛卻越來越嚴重。如果對骨關節炎不加以重視,到了晚期,軟骨磨損會十分嚴重,導致膝關節變形,成為O 形腿或X 形腿,甚至引發其它并發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此時要想解除病痛的折磨,唯有手術治療。因此,中老年人出現膝關節疼痛應引起重視,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