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動喚出手動模式。
從左至右分別為
①測光模式;
②ISO感光度;
③快門速度;
④Ev曝光補償;
⑤AF對焦模式;
⑥AWB白平衡。
二、參數介紹
(一)測光模式
1. 中央重點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將拍攝主體也就是需要準確曝光的東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間。適用拍攝用途:個人旅游照片,特殊風景照片等。
2. 局部測光。局部測光方式是對畫面的某一局部進行測光。當被攝主體與背景有著強烈明暗反差,而且被攝主體所占畫面的比例不大時,運用這種測光方式最合適。適用拍攝用途:特定條件下需要準確的測光,測光范圍比點測光更大時。
3. 點測光。點測光在人像拍攝時也是一個好武器,可以準確的對人物局部(例如臉部、甚至是眼睛)進行準確的曝光。點測光只對很小的區域準確測光,區域外景物的明暗對測光無影響,所以測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對遠處特定的小區域測光。掌握這種測光方式一是要求
攝影者對所使用相機的點測特性有一定了解,懂得選定反射率為18%左右的測光點,或能對高于或低于18%反射率的測光點憑經驗作出曝光補償。點測方式主要供專業攝影師或對攝影技術很了解的人使用。點測方式使用不當會添亂。適用拍攝用途:舞臺攝影,個人藝術照,新聞特寫照片等。
(二)ISO
1. 定義:ISO即感光度,感光度即是對光線的敏感程度。
2. 介紹:在相同光圈值、快門速度下,感光度越高,照片也就會越亮。低的ISO出來的照片畫質會比較的清晰,高ISO拍出來的照片會有明顯的噪點,
3. 應用:明亮的環境下,白天,室外,我們需要設置比較低的ISO,來獲得比較暗的光線和比較好的畫質;在晚上,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或者在室內,沒有辦法開燈,都需要調高ISO,因為光線不夠,低ISO拍出來的照片也許會有抖動,也許偏暗,所以我們犧牲畫質,哪怕存在噪點,把照片拍清晰才是最重要的。還可以利用閃光燈獲得低ISO。
(三)快門速度
1. 定義:快門速度表示光線照射圖像感應器的時間長短。
2. 介紹:快門速度的衡量標準是秒。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秒的分數。表達快門速度的分數中,一般用1/xxx來表示,分母越大,快門速度越快。舉例來說:1/1000的速度遠遠超過1/30。在成像方面,當快門速度提高時,可以將高速運動的被攝體定格于畫面,被攝體運動之所以能夠定格于畫面,是因為在圖像感應器曝光時,快門速度比被攝體的運動速度更快。而當快門速度降低時,將產生被攝體抖動。快門速度對照片最終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3. 應用:采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拍攝同一被攝體,將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右側示例為瀑布照片。采用高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富有活力,而采用低速快門拍攝的照片則充分表現出水的流動感,創造出了寧靜的氣氛。由此可見快門速度不同會導致照片的最終效果有很大區別。
(四)Ev曝光補償
1. 定義:是反映曝光多少的一個量。
2. 介紹:曝光補償是一種曝光控制方式,一般常見在±2-3EV左右,如果環境光源偏暗,即可增加曝光值(如調整為+1EV、+2EV)以突顯畫面的清晰度。
3. 應用:拍攝環境比較昏暗,進行曝光補償的時候,如果照片過暗,要增加EV值,EV值每增加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增加一倍。如果照片過亮,要減小EV值,EV值每減小1.0,相當于攝入的光線量減小一倍。
注意:被拍攝的白色物體在照片里看起來是灰色或不夠白的時候,要增加曝光量,簡單的說就是“越白越加”,這與曝光的基本原則和習慣是背道而馳的。其實不然,這是因為相機的測光往往偏重于中心主體,白色的主體會讓相機誤以為環境很明亮,因而造成曝光不足,這也是多數初學者易犯的通病。
(五)AF對焦模式
1. AF-S:單次自動對焦 用于拍攝靜止物體,半按快門相機進行一次對焦,對焦既被鎖定,按下快門拍攝。
2. AF-C:連續自動對焦 用于拍攝移動物體,半按快門相機進行連續對焦,可以隨時釋放快門拍攝。
3. MF:手動對焦。
(六)AWB白平衡
不同性質的光源會在畫面中產生不同的色彩傾向,比如說,蠟燭的光線會使畫面偏橘黃色,而黃昏過后的光線則會為景物披上一層藍色的冷調。而我們的視覺系統會自動對不同的光線作出補償,所以無論在暖調還是冷調的光線環境下,我們看一張白紙永遠還是白色的。但相機則不然,它只會直接記錄呈現在它面前的色彩,這就會導致畫面色彩偏暖或偏冷。
(七)光圈
順便說說光圈。光圈越大進光越多,光圈越小進光越少。例:F/2.0是大光圈,F/5.6是小光圈。大光圈(小F/值)會減少景深,小光圈(大F/值)增加景深。
以上,為本人收集整理的P9相機手動模式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朋友。為拋磚引玉,不惜班門弄斧,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