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風險提示·上篇
借條收條不可亂寫 細節一定要注意
本報記者顏敏丹 本報通訊員李 潔
民間借貸是一種合同行為,大多數交易以書面形式進行,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借款人打了借條、出借人打了收條或者簽訂合同。
雖然存在借款債務依據,但借條、收條引起的糾紛案件,在民間借貸案例中的占比較高。在寫借條、收條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近日,記者請溫嶺法院民二庭的法官結合案例說一說,給讀者提個醒。
借條、收條不可亂寫
案例一:寫了一張虛假借條,昔日戀人要求還款
原告張某(女),被告李某(男),雙方離異,后來住到一起。前些年,李某在溫嶺城區分到一套經濟適用房,轉手賣給他人,因房子未滿五年,房子的產權證還未過戶到買房者名下。后來,房價漲了,李某要求買房者加價,但遭到拒絕。
于是,張某出了主意:讓李某寫一張35萬元的借條給她。然后,李某拿著這張借條去嚇唬買房者,“我欠人30多萬元,我要是被她起訴,法院查封了你住的房子,我可不管。”買房者見情況不妙,給了李某15萬元。
一段時間后,張某過問房子加價的事,李某說還沒搞定,實際上他已把錢花了。后來,他們的關系發生變化,張某拿著借條起訴李某。李某慌了。在他人的指點下,李某想了辦法,假裝與張某協商,并把三四次的對話都錄了音。
法官說,這個案子中,李某提供的錄音證據對張某很不利,間接證明了張某的訴訟是虛假的,最后李某勝訴。不過,他說,一旦李某沒有掌握充分的證據,就會敗訴。
案例二:隨意寫了一張收條,20萬元變成40萬元
去年,林某向陳某借了100萬元,約好分期還款。但最終他們鬧到法院,是因為一張說不清楚的20萬元收條。
原告陳某這樣說:“第一筆20萬元,10月8日,林某以銀行轉賬的形式還給了我。10月19日,林某在路上碰到我,說‘我已還你20萬元,你給我寫個收條。’我二話沒說,就給他寫了一張收到20萬元的條子,落款日期是當天。”
而被告林某說:“我已經還過兩筆錢,第一次的20萬元是通過銀行轉賬形式,我保留著憑證;第二次的20萬元是以現金的形式交付的,對方收到錢后打了收條。”
法官說,這個案子從雙方的陳述來判斷,陳某說的話可信度稍微強一些,但從證據的角度來說,林某出示了一張20萬的銀行憑證以及一張20萬元的收條,可以證明他已經還了40萬元。最后,原告陳某敗訴。
如何避免此類情況發生?法官說,如果陳某寫給對方的收條,只是表明收到10月8日那筆銀行轉賬的錢,落款日期要寫10月8日(最好注明以轉賬形式),不應該寫對方找他寫收條的10月19日,否則就容易造成“只還了一筆,結果變成了兩筆”的狀況。
寫借條時,不可忽視的一些細節
細節一:內容表述有歧義
張某向李某借款10萬元,同時出具借條,寫明了借款10萬元。幾個月后,張某歸還了李某1萬元,遂將原借條撕毀。張某重新為李某出具借條一份:“張某原向李某借款10萬元,現還欠款1萬元”。這里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huan)”,又可以解釋為“還(hai)欠” “尚欠”兩種截然不同的意思。
法官說,這是借款人在寫借條時表述不清楚,存在歧義,而這種情況產生的爭議,對出借人非常不利。
細節二:借條存在瑕疵
今年,王某拿著邵某寫下的“借款20萬元,落款時間為2013.10.5”的借條,到法院起訴。邵某在答辯時稱,根本不存在10月借款的事,20萬元是1月借的,5月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還的,“當時寫借條的日期是2013.1.5,該借條是被對方在‘1’后面填加了一個‘0’。”
法官表示,借條是證明雙方存在借款債務的憑證,當借條存在涂擦、添加等瑕疵,出借人(借條持有者)應該對瑕疵的存在作出合理解釋并補強其他證據來消除瑕疵。出借人王某說,他是在10月借出那筆錢,那就應該提供銀行的取款記錄、轉賬記錄等依據。這個案件中,王某不能舉證證明,而借款人能出具相關證據,就可以推定借條上的瑕疵部分系出借人所為。
細節三:利息沒有明確
30來歲的張某與鄭某,兩人曾是同學。去年,鄭某向張某借了120萬元,并出具了一張借條。
今年,張某起訴鄭某,稱對方一直未還120萬元,請求法院判還本金及剩余半年的利息。鄭某在答辯時稱,他借款120萬元是事實,不過,已經通過銀行轉賬,支付了對方12萬元。
張某卻說,之前他們口頭約定年利息2分,這12萬元是付給她的半年利息,而非部分還款。而鄭某堅稱,由于她們是同學關系,對方當初說不用利息,所以借條中就沒寫利息。
法官說,要是雙方口頭約定了利息,而借條中沒有寫明借款利率(利息),就視為不支付利息。
細節四:在空白或格式借條上簽名
借款時,出借人要求你在空白或格式借條上簽名,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借款利率較高的交易。
法官說,一般的民間借貸,形式簡單,多以借條、欠條為據,僅對借款日期、數額和利率加以記載。近年來,進行高利率交易時,出借人往往持有事先打印好的格式化借據、借款合同,利息、違約金、律師費等事項一應俱全。他們提供的格式化借條(合同),出借人一欄為空白,視情形隨時填寫,以規避不利證據。而借款人只簽了自己名字,該填滿的空白處不填,一旦發生糾紛,對自己非常不利。
細節五:還款日期寫與不寫,有何區別
俞圣岳說,對于出借人而言,在借條中最好不要讓借款人寫上還款時間,因為涉及到訴訟時效的問題。
借條(合同)中約定還款期限的,出借人應于還款期限屆滿后兩年內主張權利;未約定期限的,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張權利的時間為20年。實踐中,有的出借人由于不知道這一規定或者礙于情面,不想傷和氣,在有效的期間內未及時有效地催要欠款,以致使債權無法實現。
此外,如果借條中注明了還款日期,作為擔保人的擔保時效是還款期限屆滿后6個月內,如果超過6個月,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沒有注明還款日期的借條,作為擔保人的擔保時效應當從出借人向借款人主張權利的次日開始起算,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