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鼻煙是1581年被意大利人利瑪竇帶進中國的。吸聞鼻煙很適用于游牧、漁獵等野外流動的生活,聞鼻煙可起到輕度的麻醉作用,以緩解神經緊張的壓力,使疲勞的身軀得到暫時的休息和松弛。蒙古族屬于游牧民族,所以屬于蒙古族傳統的民族工藝――金屬工藝制成的鼻煙壺現今存世較多。

  康熙、乾隆年間聞鼻煙風行一時,從最高貴的帝王到最底層的貧民,“無論貧富貴*無不好之,有類于飲食睡眠,不可一日缺其事。幾視為第二生命,可一日無米面,而不可一日無鼻煙。可一日不飲食,而不可一日不聞鼻?”(民國三十一年趙汝珍編著《古玩指南》)。因而鼻煙壺的制作,達到了它的黃金時代。

  清代盛行鼻煙,應運而生的瓷制鼻煙壺也幾乎囊括了所有瓷器類別,斗彩、粉彩、五彩、祭紅、抹紅、珊瑚釉、茶葉末釉、墨彩、琺瑯彩、青花,釉里紅,哥瓷、雕瓷、刻瓷等等無所不有。造型最多的是爆竹筒式,也有方形、扁方,葫蘆形、圓形、瓜果形、雙聯,人物形等。

  康熙時首先燒制的鼻煙壺是以鈷為著色劑的釉下彩--青花品種。色彩明快,圖案紋飾有龍鳳、八駿圖、寒江獨釣等。布局嚴謹規范,畫工精細,繪制風格與當時畫壇藝術相通,造型多為古樸的爆竹筒式。款識多為"康熙年制"雙排四字款,不加雙圈,筆意渾成,頗具韻味。這一時期的釉里紅與紅釉器色彩鮮紅艷麗,瓷質細膩,造型規矩,也可稱為上品。

  清雍正皇帝胤禎對陶瓷工藝頗感興趣。這時的瓷質煙壺增加了漿胎青花、斗彩、琺瑯彩、天藍釉、茶葉末釉、爐鈞釉、醬釉、素白釉以及青花、釉里紅兩種釉下彩同運用到一件器物上一次燒成的青花加紫。紋飾圖案以纏枝蓮最多,松竹悔、桃花、梅花、山水人物、嬰戲圖等,所繪花卉皆工細纖巧,雍正制品,用色以淡雅著稱,釉色清爽,制作極精。

  這一時期最出色的是琺瑯彩鼻煙壺。皿始于清康熙年間,清圣祖康熙非常喜愛琺瑯皿,曾命琺瑯作燒造??滴跷迨四辏ü?719年)特邀法國畫琺瑯匠、傳教士陳忠信在養心殿造辦處琺瑯作傳授法國里摩日畫琺瑯技藝。

  乾隆時期新增加的鼻煙壺造型多種多樣。如葫蘆式、橢圓、扁方,鋪首耳燈籠式、包袱式;瓜果、蔬菜、花朵式、雙聯式、動物式以及八仙、和合、劉海、抱瓶童子等人物式造型。釉色又有粉彩、紅彩、墨彩、胭脂釉、窯變、金釉、仿珊瑚釉、斑花石,松石等。紋飾題材有五谷豐登、平安吉祥、萬福流云、連慶升級、五子奪魁、百壽圖、嬰戲圖、西洋仕女等。

  到了光緒至民國年間,北京出現了仿乾隆內廷制作的料質琺瑯彩煙壺,足部也落有乾降年款,或落古月軒款,雖皆為名家高下繪制,但胎、彩、款識顯然不如前朝水平。

  


  清 黃料刻蘭亭序煙壺

  高60mm 直口,扁圓形瓶體,圈足。通體黃色玻璃,一面淺刻攜琴訪友圖,一面滿刻靜遠居士題《蘭亭序》詩文,底落“乾隆年制”篆書款。

  


  清 青白玉繪風景人物圖鼻煙壺

  高6cm 珊瑚蓋,玉質光潤,配雕風景人物圖,一人撫琴而奏,另一人坐而聽之上有提字“美琴音,招清風,有情趣”;另一面一女子執扇坐于樹下,喜鵲停于枝頭,情趣盎然。

  


  清 白玉鼻煙壺

  高7.1cm 玉質溫潤潔白,隨形雕刻,配珊瑚蓋

  


  畫琺瑯牡丹荷蓮鼻煙壺 清 雍正

  高5.4公分 銅胎,扁圓鼻煙壺。壺內露胎,銅蓋下木塞附牙匙。壺身前后開光內淺藍地,分別繪牡丹和荷蓮,兩側淺紫色地飾西洋裝飾花紋。略內凹的橢圓底,白地書藍色「雍正年制」無框雙行宋體字款

  


  畫琺瑯梅花鼻煙壺 清 康熙

  高7.6公分 銅胎,削肩扁腹鼻煙壺。壺內露胎,鏨花銅蓋下木塞附骨匙。器表白地,頸繪朵花,肩繪花蝶,壺腹前后開光處飾日本風格的黑漆地繪金色梅花,瓶側繪紅白梅花。橢圓形圈足底封實,白地書紅褐「康熙御制」無框雙行隸書款。該器乃接合琺瑯與漆器工藝之稀有精美文物。此件文物曾于公元1996年赴美參加中華瑰寶巡回展。鼻煙壺為裝煙草的小器皿,蓋下所附的骨匙,就是用來舀取煙草。

  


  粉彩開光嬰戲圖獸耳瓷鼻煙壺

  


  粉彩雕瓷博古圖鼻煙壺

  


  灑金星玻璃葫蘆形鼻煙壺

  


  葉仲三玻璃內畫魚藻紋鼻煙壺

  


  掐絲琺瑯西洋人物鼻煙壺 清 乾隆

  高5.6公分 銅胎,削肩扁腹鼻煙壺。壺內露胎,料蓋下木塞附骨匙。器表藍地,頸飾如意云頭紋,其余飾花葉錦,腹前后開光處繪西洋母子圖,兩側四開光處繪西洋房舍景致,橢圓形圈足飾云紋,底略內凹,白地書藍色「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用以儲放鼻煙或把玩。

  黃美人

  


  


  


  


  黑美人

  


  


  


  猴像

  


  


  


  


  


 


  關于鼻煙

  在研磨極細的優質煙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貴香辛藥材,并在密封的蠟丸中陳化數年或數十年就成了鼻煙。鼻煙有紫黑、老黃、嫩黃等多種顏色;鼻煙氣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br>
  


  


  


  


  


  


  


  


  


  


  


  


  


  


  


  


 
  鼻煙壺是如何制作的? 

  鼻煙壺是一種傳統工藝品,始于明朝,盛于清代。內畫鼻煙壺出現于嘉慶末年道光初期。它是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制而成的。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只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面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后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面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后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后來發展為詩書畫并茂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