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要避免不了有所接觸。特別是年輕的時候,因為要工作生活,所以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要多一些,雖然有時候會有矛盾和分歧,可是為了生存也沒有辦法避開。
可是到了老年,他們的身心會變得越來越敏感和脆弱,越復雜越人多的場合,他們越會感覺很累,后來老人們發現了一個簡單而又長壽的秘訣:不合群。我們來看看三位老人他們最真實的感受吧!
霍大爺,65歲,退休后不合群避免攀比,心情舒暢。
我現在退休都已經五年了,這五年我感觸挺多的。以前忙忙碌碌了半輩子,忙著掙錢忙著爭職位,現在才明白,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其實是身體健康。
退休后不用融入大的集體了,所以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選擇生活方式。我選擇的就是不合群的方式,遠離當初的朋友同事圈。
因為長期和朋友同事接觸,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互相攀比。年輕時大家聚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你工資多少,職位是什么級別,幾套房幾輛車等等。現在退休了人們集群的話題就變成了,你退休金多少,兒女們事業好不好等等。對方要是生活的不如你,會用敵視的酸酸的語氣嘲諷你,而對方生活的比你好的,則會用輕蔑地語氣調侃你。
人到老年遇到這樣的情況多了,肯定對身體不利。所以我為了避免攀比不愿意生閑氣,所以就退出了朋友和同事圈。
李大爺,65歲,退休后閉門謝客避免人情請托。
我退休前是市教育局的局長,以前工作時忙忙碌碌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退休后就想要過怡然自得的生活,可是現實卻無法實現。
退休后,很多以前的朋友還是會來看望我,開始我還以為是念及舊情來探望。可是每個朋友來了都帶著目的,說不到兩句話就開始讓我幫忙,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孩子上學的問題。他們覺得我在任時因為職位不愿意摻和這樣的事情,現在退休了可以利用影響力幫幫他們。
可是我現在已經退休了,在總去摻和單位的事情,特別是這樣的人情請托就感覺很尷尬,可是我拒絕對方的要求后,對方總是不理解,覺得我是故意不幫忙,為此也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后來我就索性搬家了,而且也換了電話號碼,平時就是逛逛公園打打太極拳,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郭大爺,65歲,退休后不合群避免無事生非爾虞我詐的生活。
我開始剛退休時還很不適應,以前整天不得清閑現在有大把的時間。退休后我跟著老同事去參加了老年書法班,原本以為這里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天堂,誰成想這里也是一個無事生非,嫉妒攀比爾虞我詐的小社會。
學校的老師們總是對那些退休前級別高的學員格外照顧,而且到了有書法比賽的時候,也會優先推薦這部分人參加,哪怕對方的水平根本就達不到參賽水準,也照樣會被評選為優秀作品,而那些真正有實力的同志,卻被遺忘在角落里。
而且人多的地方輿論也復雜,不是說東家長就是論西家短,時間久了就會生出是非。所以后來我就不去培訓班了,而是買了一套釣魚裝備,沒事了就去釣釣魚,避免復雜的人際交流,安安靜靜地過好晚年生活。
寫在最后:俗話說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年輕時在江湖飄那是為了生計,縱然有萬般無奈,為了生活也只有忍耐。可是年老了就不同了,辛苦了一輩子,就要享受下晚年悠然自得的生活了,所以一定要遠離復雜的人際圈。
因為人到老年轉化情緒的能力變弱,長時間處于復雜的人際圈,肯定會遇到不高興的事,但是老人又找不到消化負面情緒的辦法,不良情緒積壓在心里,肯定對身體健康有影響。
所以為了身心健康,遠離復雜的朋友圈也是正確的選擇。這種選擇看起來不合群,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是老年人養生的一種絕佳選擇,畢竟人老了不再是拼職位的高低,也不是論財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拼的是壽命的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