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
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愿望。這同其生理發展密切相關。因為幼兒的神經纖維髓鞘化未完善,神經興奮強于抑制。幼兒的自控力差還同其受教育的環境有關,如果周圍成人經常溺愛他、遷就他,任其所為,那么孩子必然失去自控力。
自我控制力是兒童意志發展的基礎,堅強的意志是人才的必備條件。自我控制力特別差的兒童則過于任性、沖動,會影響人際關系和智能發展,造成性格偏異。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力?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幼兒自我控制力的培養,最初可以在生活習慣方面,如要求孩子準時起床、準時就寢,按時飲食,不偏食、挑食等。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他的自控能力培養著重于社會道德規范和社會責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體中要遵守集體規則和紀律,不可隨心所欲地侵犯別人的利益事等等。成人如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不作無原則的遷就,孩子就會逐步學會控制、約束自己。
(二)幫助幼兒逐步學會評價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時,成人要堅持說理,要讓孩子知道"要這樣做,不可那樣做"的道理,讓孩子用這些道理來評價判別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這樣他就會以此來約束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情。比如,已經很晚了,孩子仍坐在電視機前不肯去睡,家長若硬拖他去睡,一定會引起他的情緒對立。可以耐心地對他說:"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來,到幼兒園就會遲到,會影響大家,還會使爸爸媽媽遲到"等等。成人堅持這么做,不遷就孩子,又不放棄耐心地說道理,久之就會使孩子漸漸學會評價和判別自己行為的適宜度,增強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幼兒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學藝術作品及現實生活的良好榜樣去影響孩子,引導他學習別人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的良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