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前往歐洲參加了阿維尼翁和愛丁堡兩大藝術節。請注意這里用的是「參加」,而非「參觀」。淡淡的流弊之情,盡在這一字之間。我是絕對不會告訴你我有正兒八經工作證的,也絕對不會告訴你上面我的頭銜是「臨時藝術家」。沒辦法,就是那么的低調。
作為一名來自中國的「臨時藝術家」,這個頭銜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當我們從巴黎乘火車去倫敦,經過英國海關的時候,別人好奇地反復上下打量我,然后一口氣盤問了我五分鐘:
---您來過我大英么?
---您表演什么節目?
---您的節目內容具體是什么?
---麻煩您在這里給我表演一段兒好嗎?
在這5分鐘里,我的口語和聽力水平達到了人生的巔峰,連打嗝都不藥而愈了。
經歷了這一幕之后,我在倫敦的幾天里一直都在運氣,催動體內的藝術氣息從頭頂升起,復又如同面紗一般罩在臉上,反復對自己堅定地說:菜頭,你就是個藝術家!這樣的日子,在我來到特拉法爾加廣場的那個黃昏終于宣告結束。
特拉法爾加廣場在倫敦的市中心,廣場的中央是一根巨大的柱子,上面孤獨地站著英國皇家海軍上將納爾遜的青銅雕塑。如果不是因為他在大海上擊潰了拿破侖的海軍,威靈頓公爵在滑鐵盧擊敗了拿破侖的陸軍,我這次就不用過英國海關了。納爾遜,我恨你!
因為有著這樣莊嚴的雕像,廣場邊上都是各種照相的人。我帶著藝術家陰郁的表情站在一邊看著,突然發現了兩件奇怪的事情:
1、我勒個擦!老外也愛自拍!
2、我勒個再擦!為毛女青年都帶著一根棍子?
在國內的時候,通過微博的教育,我認識到出門旅游玩自拍是可鄙的,自拍還比剪刀手那簡直就是可笑了。但是,無論是在阿維尼翁還是在巴黎,在波爾多還是倫敦,滿街都是比著剪刀手露出一臉傻笑的英美意法人士。和三年前相比,盧浮宮蒙娜麗莎畫像前的人頭同樣攢動,所不同的是:三年前他們臉對著油畫,手里高舉手機和相機;三年后他們屁股對著蒙娜麗莎,比出剪刀手,拿著手機咧開大嘴自拍。
自拍在英文里還有一個專門的單詞:Selfie,入選了2013年牛津字典的年度熱詞。
我再也不相信微博上的話了。
那么,為什么女青年都拿著一根棍子呢?請你看一下題圖。這張號稱「史上最強自拍」的照片里,一個飛行員打開駕駛艙舷窗,伸出一根棍子,這個玩意兒叫做:自拍桿。用這根棍子另外一頭綁定的手機,為自己拍下了這張照片。這么做的好處是:自拍的時候終于不再是一張大臉位于圖片中央,遮住了一切,而是可以露出身后的景物來。
我專門去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這種自拍桿在歐美市場爆火,售價49美金一根都供不應求。也就是說,老外不單喜歡自拍,而且還帶棍自拍。在法國,在英國,女青年們人手一根,在旁人訝異或者揶揄的眼光中淡然一下,輕輕按下藍牙快門。
誰特么說自拍傻缺來著?自拍也許傻,但是帶棍自拍就有夠in!
在特拉法爾加廣場,我甚至看到一位來自中東的妹子,穿著黑色的罩袍,蒙著黑色的面紗,只露出一雙眼睛,但手里也攥著一根棍子,和納爾遜上將合影。我忍不住上前問她:大妹砸,你這么自拍有意思么,你朋友們能認出你來不?
以及:「有話好好說,別打人啊?!打人別打臉啊,我可是藝術家!」
通過這一段經歷,讓我換了一雙眼睛去看待世界。愛自拍是人類天性,并非是國產殺馬特專利。人家殺馬特只是自拍,又沒帶棍。也從這一天起,我發現倫敦的街頭,紅燈時也有大把英國人橫過馬路。以至于我們三個好朋友一邊站在街口等紅燈,一邊看著闖紅燈的人群憤憤不平地說:「不,我們不能和英國人一樣沒教養!」
回國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網上訂了一根棍。倒不是為了自拍,而是提醒自己:對自己同胞好一點,別那么苛刻,人民是不同的人民,天性是同樣的天性。
最后,題圖是Reddit網站的用戶chiara1981。跟貼的網友為照片真假吵得一塌糊涂,不過很快,網友I_AM_A_IDIOT_AMA貼出了另外一張圖,于是所有的爭論都煙消云散了: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信號】Bitsea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圖片來自:Dave Su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