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一起駭人聽聞的槍殺案讓本應祥和的“平安夜”變得不平安:一名扮成圣誕老人的持槍男子闖入洛杉磯東郊前岳父母住宅,向聚會賓客開槍,造成9人死亡,作案后自殺。同樣在洛杉磯,一名失業數月的中年男子不久前在絕望中槍殺了岳母、妻子和3個兒子后飲彈自盡。此外,美國灣區一名工程師遭到裁員后憤然槍殺公司3名高管……
類似事件在當前并不孤立。“金融海嘯”致使全球經濟亮起“紅燈”,許多國家失業率屢創新高。與此同時,全球有關濫殺、輕生的悲劇頻頻傳出。世界衛生組織日前曾發出預警,金融危機可能引發由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加劇人們的精神問題。
這場伴隨“金融海嘯”而來的“心理海嘯”不可小覷。有研究指出,一種因裁員、減薪與工作壓力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恐懼而引起健康問題的“金融危機綜合征”正在悄然蔓延。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有七成民眾為股市投資面臨大幅縮水發愁,過半數人焦慮無法及時償還房貸與信用卡債務。英國則躋身苦惱人最為集中的國度,英國人日均發愁時間長達2小時15分鐘。另一份報告也指出,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亞洲許多國家的自殺率正面臨迅速攀升的危險。新年伊始“東京自殺防止中心”開通24小時電話求助熱線,并增派人手提供援助。韓國的公眾衛生專家也擔心,經濟危機可能在韓國引發自殺浪潮。
數據表明,當前危機導致焦慮、心理壓力過大而對藥物、酒精上癮、尋求幫助與接受咨詢的人數陡增。更值得警惕的是,危機下的人們時常會用一種驚恐的眼光懷疑周圍的一切,容易變得憤怒、暴躁。有媒體認為,不久前希臘大規模騷亂事件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感染“危機綜合征”的學生對現行體制質疑與不滿的宣泄。經濟壓力增大,民眾快樂指數下滑,人的精神萎靡,就可能造成不小的心理打擊,進而滋生社會問題。
心理危機不同于經濟危機,看不見摸不著。然而,其危害遠比想象的嚴重,這就需要政府和社會對此高度重視,能夠進行必要的心理宣傳和干預。
事實上,危機真正可怕的是害怕危機的情緒。在各類恐懼中“傳染性”最強的是對未知的恐懼。“人類往往夸大未知風險,但同時又忽略真正的危險。”因此,正確認識危機有助于消除“非理性恐懼”。譬如,危機本身不是好事,但能暴露種種問題和弊端,反危機的調整又能形成新的運作機制,產生新的良性循環,而人也經常在壓力下獲取動力、“逆流而上”。從這個意義上說,端正認識,堅定信心,事情往往就比預想的好得多,而“心理海嘯”也自然不戰而退。2009年01月06日 07:37:57 來源:人民日報 (鄒志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