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開新篇,事事心如愿。愉快隨身走,幸福永相伴。
那條小魚在乎
這個故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已經耳熟能詳了,無須我再給大家講述了,但故事中揭示的深刻內涵卻令每個人深省.我們作為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學生,他們就像故事中的小魚一樣,如果不幸被沖到岸邊,他們這些涸轍之魚也是非常渴望能有人把他們救回水中的,他們也渴望擁有一個鮮活的生命.有
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相信讀過《哈佛家訓》一書的人都讀過這個故事。一支常見的普通的鉛筆,在人們的學習、生活中的用途有多種多樣,更何況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呢!貝納特牧師的成功做法在于:他通過讓孩子們了解一支鉛筆有無數宗用途,使學生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比起一支普通的鉛筆來,用途更多,并且每一種用途都足以使自己生存下來。因而,他所教的學生,無論貴賤,都有一份職業,并且都生活地非常樂觀。在現實生活中,無數的例子也證明了這個道理: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是有殘疾的人,他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作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得承認我們的學生要比一支鉛筆強百倍、千倍,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和差異,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培養,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通過正常的教育、引導和因材施教,他們今后都能夠成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堂堂正正的人。讓我們每個人都牢記這樣一句話:教育永遠不要輕言放棄!!!
壞牌不一定輸
牢記:如果手里拿到了一副不算太差的牌,我們一定要爭取去贏。如果不幸攤上一副不能再糟的牌,我們也要盡可能找出一兩張還算不賴的牌,用它作為強項,使結局變得相對好一些。牌桌上不只我們一個人,它是一種機制,如果能利用上下家的環境機運,把一張張沒用的牌巧妙地打出去,或許最終我們還是能贏。壞牌不一定非輸不可。詩人荷馬是個瞎子,海倫凱勒聾、啞、瞎三位一體,比誰的牌都糟,但他們沒有輸。
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作為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個個出色,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在社會上大有作為。但是現實總會和每個人開玩笑,于是我們總是埋怨現實不公、埋怨自己運氣不好,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自己的發展,也很難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只要我們把握住自己的命運,與命運、環境抗爭,我們也能讓自己的劣勢轉化為優勢,我們也會有所成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相反有些人天生雖然得到了一副好牌,結局卻相當可悲,清朝的許多八旗子弟便是如此啊!
常言道:寒門出貴子,英雄莫問出處。我們當中很多人手中的牌可能都不怎么好,但是,只要我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與命運抗爭,與困難搏斗,善于利用環境,改造環境,抓住機遇,發揮自己的強項,我們就會成為一個大寫的“人”!
要幫助,不要教訓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教師對孩子存在的缺點、出現的過錯的態度有多種多樣,它也直接影響著教育的結果。有的家長、教師對孩子是“恨鐵不成鋼”,孩子一有過失,就大聲訓斥,還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有的家長、教師則先了解原因、然后和風細雨,循循善誘,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態度、方法的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大不一樣。前者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可能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而后者則往往能使孩子改正錯誤,取得進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一個孩子跨進學校的大門成為你的學生時,他無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話對他來說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來,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為教師,當學生出現過失,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我們應當以平等的態度出現,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以心交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真誠地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無限地相信自己的老師,才能贏得學生的熱愛。
我以性命擔保她行
這是一個表述東西方教育差異的典型的教育案例,盡管相關的案例非常之多,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有時又讓我們慨嘆為什么我們的教育不能如此進行呢?
我們都聽過這樣的話: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自愛。案例中的斯蒂芬被中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心對人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動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理脆弱,情緒易波動,所以,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充滿愛的關切,會改變一個學生的行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當的批評,也可能會嚴重地挫傷孩子的自尊。
杜威說過:“希望得到尊重是人類天性中最深刻的沖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尊嚴,是人類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前進的潛在力量。”兒童的自尊心就像是含羞草,老師應該慎之又慎地對待。案例已經表明:教育是無國界的。誰尊重孩子,誰善于激勵孩子,誰就能找到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誰就能為他鋪設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每個人都是天才
讀罷此文,我忽然想起了農村老家的一句俗語:“破棉絮還有堵風眼的時候,更何況一個人呢?”
“識才”的指揮家能在合唱團“放炮”的歌手中聽到最美的音色,而去發掘他,成為獨唱家。
“識才”的將領,能把最頑劣的士兵,調教為最驍勇的戰士。
“識才”的伯樂,能從一群病馬中看出千里神駒。
“識才”的老師,能把每個學生調教成天才!
特迪的禮物
故事中的特迪是全班同學中對學習最不感興趣的人.你瞧他總是穿著臟兮兮、皺巴巴的衣服;長長的頭發從來也不梳理,像雞窩一樣;一張臉整天都是冷冰冰的,毫無表情;兩只眼睛像玻璃球似的,呆滯無光,一點也不水靈,而且眼神總也不集中,仿佛失去了焦點。每當老師和他講話時,他總是用最簡單的兩個詞“是”或“不是”來冷冰冰地作答。他的性格孤僻,學習不求上進,一點也不引人注意,是個完全不討人喜歡的小男孩。
面對這樣的學生,你會是怎樣的表情?你又會怎樣去教育呢?
就是這樣的一個學生,后來取得了激動人心的進步,他趕上了大多數同學,甚至還超過了好些人,高中畢業時已經排名全班第二名,大學畢業時竟然成為全校第一名。
是什么力量改變了這個孩子的一生呢?我想是愛,是他的老
在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就像老師欣賞特迪的手鐲和香水一樣,用賞識換回了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了學生的自尊,用關愛呵護了學生的心靈。
在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理解他們身上存在的不足。就像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賞,少一些打擊。你的寬容、關愛與欣賞一定會澆灌出勃勃生機和一片蔥綠,讓每一個孩子都像金子一樣閃閃發光。
翅膀下面的風
我們每個老師可能都問過學生:“你長大了干什么?”你的學生中可能會產生很多不同的答案。有的理想非常遠大,卻渺茫得難以實現;有的充滿憧憬,對未來充滿夢想……在教二年級的一節口語交際課時,我也曾經問過學生同樣的問題,在同學們眾多不同的答案中,我非常欣賞陳嘉洛的答案——我長大了想當一個農民。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孩子沒出息,認為他不可救藥了,其實這個孩子非常的聰明,同時他也非常淘氣。他個子不高,在我們班級中總是排列在隊伍的前面。今天當我看了文中的珍尼,我的腦子里馬上就浮現出了陳嘉洛的影子。珍尼的理想是長大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個飛行員,但是當時這個職業還不允許由女孩來做,因此老師認為她說的"童話“,給她的作文判了一個“F”。當珍尼讀高中時,她遇到了一位從不將就,要求很
我們想想:如果珍尼沒有碰到這樣的老師,她的一生將會是怎樣的?有人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美麗的希望。可是希望卻在你的手中。孩子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思想,一份尊重,一份理解,一份欣賞,一份鼓勵,都是孩子希望實現的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希望別人欣賞自己,贊美自己,認同自己,現行教育中提倡“尊重學生的個性”,也就是尊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堅信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今后的社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而老師的激勵、喚醒和鼓舞,就是孩子展開理想翅膀下面的勁風,它將吹送著孩子們在實現理想的高空中展翅飛翔!
吻豬的諾言
我想這個故事很多老師已經聽過。故事講的是:在英國南部的一所學校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老師調任一個差班的班主任,班級的學生特別愛搗蛋,老師為了讓學生把成績搞上去,就和學生有個約定:如果學生們把成績搞上去,老師就去吻牧場里的一頭豬。學生們為了看到老師吻豬的情景,于是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果有人貪玩,孩子之間也會相互提醒。半年后,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圣誕節前,老師帶著孩子們來到牧場輕輕地吻了那頭特大特肥的豬。孩子們看到老師吻豬,笑得前仰后合,手舞足蹈。
看完這個故事,我有點不敢相信,但是外國人總會做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對我們而言,師道尊嚴是最重要的,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你學好了是老師教的,學不好是自己太笨。對待那些學習暫時落后的學生,老師們也是惡臉相向,甚至向家長責難,讓學生去課外補課,造成學生疲于學習,最后導致厭學,造成惡性循環。如果老師們善于運用一些技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潛力,誘導他們的學習欲望,學生的學習成績肯定會提高很快!
為“我不能”舉行葬禮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叫唐娜的小學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一節課上,讓學生在紙上寫“我不能做到的事”,學生都在全神貫注地寫。來聽課的是
最令人感動的是
“現在,我們已經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這里,并且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墓志銘。希望你能夠安息。同時,我們更希望您的兄弟姊妹‘我可以’、‘我愿意’,還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等能夠繼承您的事業。雖然他們不如您的名氣大,沒有您的影響力強,但是他們會隊我們每一個人、對全世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振奮精神,勇往直前!阿門!”
昨天我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曾想在我們班實驗一下,誰知孩子們卻把它當成了兒戲,以為老師在跟他們做游戲,一點都不嚴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什么比自信心和自尊心更重要的了,我們也愛孩子,但我們又怎樣送給他們這份厚禮呢?目前學生的條子已經寫好收集,我想近日就可以將它寫成一個案例。
每次上線,總是在不經意間走進這座紅房子,是出墻的紅杏吸引了我,是醉人的芬芳陶醉了我,是_____
你的精神,你的勇氣.你的毅力,你的智慧把害羞的我也拉上了前線!!!
今天是我們姐妹的節日,祝你幸福永遠!!!!
最庸俗的人是不愛書的人,最吝嗇的人是不買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書不讀書的人,最無能的人是不會寫作的人。
“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
柳斌曾在致《中國校園文學》的《勉勵與希望》一文中寫道:“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學生是缺乏獲取新知識能力、缺乏發展潛力的學生;一個不重視閱讀的家庭是文化內涵淺薄的平庸的家庭;一個只重視應試的學校是呆板沉滯的令人窒息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閱讀的民族,必然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