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先教后學,以教定學”,這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讓絕大多數學生不能享受學習的快樂,始終處于被動痛苦的學習狀態。新一輪課程改革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目標,提出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新理念,從根本上解放了學生的學習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高效課堂已成為一面鮮艷的旗幟,開始引領中國教育的改革方向。推進高效課堂,提高教育質量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高效之勁風已吹遍校園的每個角落。然而怎樣推進高效課堂,仍是眾說紛紜,我認為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推進高效課堂難在轉變觀念
課程改革的高效推進,轉變觀念尤為重要。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除了豐富的知識,精彩的講解,良好的教學效果,家長和學生的喜愛,更重要的是他否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普通老師只能解釋知識,中等老師會演示知識,優秀老師則是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
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必須放棄權威,徹底解放學生的個性,重新塑自我。一是新的師生觀,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是促進學生學習、開發學生潛能的協作者,是與學生平等相處、共同發展的合作伙伴。二是新的教學觀,即教師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工作要聯系生活、回歸生活,注重自己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中自己探究、自己思維、自己活動的弊端,要真正把課堂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本屬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還給學生,把本該學生的探究、思維、活動還給學生,從而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有機和諧地統一起來,提高教學的高效性。高效課堂不再是學生跟著老師,而是老師伴著學生跑。變成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二、推進高效課堂重在敢于放手
高效課堂的前提是“以人為本”,教師要改變固有的知識灌輸、知識傳遞的形象,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切實改變知識的獲取途徑,放手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
放手學生,就是要信任學生,相信學生的潛能。習慣于傳統教學的老師,總是在課堂上大包大辦,唯恐學生回答不出,不給學生思考回答的時間與機會,迫使學生被動接受,久而久之,成為一種思維定勢,想主動也不會主動了。
放手學生,就要給學生更多的機會。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自主地解決難題,自主地體驗學習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挖掘他們的創新潛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自然過渡到主動的求識。學生要建立自信心,學會自主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的甚至很漫長。對此老師首先要有信心,要給予每一個學生更多的關懷、引導與鼓勵,決不能半途而廢。相信,只要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具備了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再多困難也會迎刃而解,更不用擔心落下的課程趕不上。
三、推進高效課堂魂在引導學生
學生需要自主,也需要老師的引導,只有恰當的引導,學生才會朝著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高效課堂的主人是學生,學之魂即課之魂。高效課堂改變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使課之魂真正回歸學生。
教師必須改變主導地位。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活動主導課堂的進程,要更多地把自己放到“學習資源”的位置,放到為學生學習服務的位置。變主導為引導,要求教師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與技術應變能力,要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發揮出自己的光和熱,要在學生的學習活動偏離課程目標時給予恰當的引導,從而展示教師的價值存。
學生必須改變被動地位。教師要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自己,將課堂徹底變成學堂。課前首先下發導學案,要求學生結合導學案自學,并在小組內討論歸納出有疑惑的問題。課中將本小組問題拓展開來,與其他小組成員互動交流、合作求解。探究過程中,老師要及時引導鼓勵各組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不斷地調動同學們學習興趣,盡可能探究解決更多的疑惑問題。在探究過程中,老師千萬不可草率出口,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探究解決問題的時間,一定要把握好火候,遲了不行,早了更不行。
四、推進高效課堂成在過程簡單
教育本身就是簡單的,將教育復雜化無異于作繭自縛。高效課堂離不開簡單,簡單到我們只需做一件事,那就是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將學生帶入到迷人的學習情境中去。要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以火熱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將自己的學習潛能發揮到極致。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狀態調解到最佳,課外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課內隨機應變,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帶動學生完成教育任務。復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具體化,具體問題重復化,重復問題靈活化,這就是高效課堂的本質。
高效課堂簡單但也有規律,構建高效課堂應包括創模、成模、修模、固模四個基本階段。每個教育者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天起,便有了自己的教學方法,不管是高效還是繁瑣,也不管是落后還是先進,總之人人都有自己方法;模式是方法的提煉,模式首先應該是科學的,但模式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變式,因此倡導模式并沒有錯,錯就錯在誤讀模式,或者固化了模式。高效課堂改革必然要經歷三個階段,即建構模式、走進模式到走出模式。只有經歷了這一番輪回,高效課堂才能進入高效無模的最高境界,或者說只要高效就是模式。
(來源:中國論文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