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期間,由于我們的武器質量很差,我們的軍隊在與日本人作戰時經常犧牲許多戰士。為了盡可能減少傷亡,我的抗日軍人和平民經常被迫選擇白刃戰。不過,雖然大刀看起來很威風,但由于材質太差,它不是日本刺刀的對手,而我們使用的刺刀因為往往裝在漢陽造上長度比不過三八式,因此拼刺刀時往往也會處于下風。
日本人不怕大刀,也不怕刺刀,但他們害怕看起來非常簡陋和原始的武器。那就是紅纓槍。在抗日戰爭期間,這首歌被傳播“拿起了紅纓槍,去打那小東洋”。雖然國家軍隊沒有看到紅纓槍,但在敵人之后,我的八路軍官兵非常喜歡紅纓槍。孩子們的軍團和沒有槍支的民兵會用紅纓槍站崗并巡邏。
紅纓槍的歷史很長。據說趙云在三國時期使用了紅纓槍。宋朝的楊業和岳飛也使用了紅纓槍。使用紅纓槍的最大優點是它足夠長并且足夠輕便易于使用。西北大刀隊是眾所周知的,但他們在戰前經歷了非常嚴格的訓練。敵人背后的游擊隊員沒有條件鑄造大刀,他們無法練習。紅纓槍絕對是最好的選擇。在戰斗時,紅纓槍只需要向前突刺就行了。日本刺刀沒有紅纓槍長,只能躲閃。
這時,紅纓槍上的紅纓起了作用。紅纓可以混淆敵人的目光,在刺傷敵人后可以吸收敵人的血液,防止敵人的血液濺到自己身上并讓槍打滑。如果力量足夠大,敵人就會被給敵人刺了個穿,進入敵人身體的紅纓也會對敵人造成更大的創傷。長槍的使用可以保證在與日本步兵的戰斗中具有一定的心理優勢。其次,與雙手大刀相比,紅纓槍不需要大量擺動,對很多人來說更方便合作。使用紅纓槍只需要一定量的手臂力量。是的,你不需要精湛的武術,它適用于主要由農民子弟組成的八路軍。
在神頭嶺的伏擊戰中,我們的許多士兵只有紅纓槍。幸運的是,神頭嶺的地形狹窄。日本無法形成戰斗陣型,無法找到可用的地形。因此,它無法利用火力。結果,386旅和日本軍隊展開了一場白刀戰。最后,我軍紅纓槍展示了它的力量,擊敗了日本人,取得了神頭嶺的巨大勝利。然而,紅纓槍也有很大的劣勢。槍由木頭制成,一旦它被日本人切割,我們的士兵只能赤手空拳對付鬼子。
而且,紅纓槍只適用于白刃戰。它無法對付敵人的機槍火炮。畢竟,日本人經歷了專業的刺殺訓練。在許多情況下,要有幾名士兵使用紅纓槍才能對付一名日本士兵。因此,我軍在設備逐步改進后直接淘汰了紅纓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