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漢代,行草書興起,歷經千年生生不息。作為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時至今日傳承不斷,且看當代青年風采。
本學期經過14周的學習,同學們積極臨摹實踐與張老師的言傳身教,同學們收獲頗豐,增長了許多專業知識。時間飛逝不知覺間行草書課結課了,幾多歡喜幾多愁,14周的伴隨,感謝張老師認真負責的教導,前路漫漫道阻切長,我們會謹記您的教晦,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重書本勤實踐,端正態度努力學習。行草書課程已圓滿完成,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18級456班的行草書結課展!
教師簡介
指導教師:張秀嶺
張秀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理事,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鄒城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嶧山書院院長。
老師作品
老師寄語
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繼承傳統,深化傳統,升華傳統。以此與同學們共勉!
學生作品
羅健
書貴于恒,吾將上下而求索。跟隨張老師學習,增長了我的書法知識,我深切的明白學書路上的艱辛,正如老師所說的:“忍得住無人問津的寂寞,方能有詩和遠方”,書之酸甜,我愿以身試之,感謝照亮我學書之路的各位老師們。
程寶
通過這個學期在張秀嶺老師的指導下對草書的學習,我越發意識到臨摹的重要性,在書寫過程中一定注意書寫感,切勿“描”。
馬璐瑤
通過張秀嶺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入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反復范寫,讓我們仔細地觀察了老師的運筆過程,學習正確的運筆、用筆。本學期課程時間雖短,但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周麗娟
魯訊曾說:“我國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書法藝術的形式美是通過有規律的組合線條作用于紙上而形成的,通過這學期跟隨張老師的學習,認真臨摹,感受流動線條的美與墨色沖擊,感受到寫好字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持之以恒地堅持練習,就會有驚喜的收獲。
劉明月
時間劃過紙面,不知不覺中過了一個學期,經過張老師的細心指導,對行草書有了深入的理解。感悟了諸多學書方面的道理:首先要與古為徒,然后在規整的技法上追求性情書寫,大膽落筆小心收拾,書寫要追求個性而不破規,要恰到好處,尋找自己的風格。每一種流傳與世的著名書體都有對應的人物朝代生活特征,所以書法藝術要貼近生活,所謂藝術來源生活,生活就是藝術。從中發現了自己許多不足,還需努力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自身各方面欠缺的知識。同時非常感謝張老師的悉心教導和關照。
馬欣
字安寧,山東濟寧人,自幼愛好書法,好臨古人碑帖。跟張秀嶺老師學書一年,收獲頗豐。不僅取得技法上的進步,還學到了書法之外的東西。在注重吸收古代書家“營養”的同時,經常參觀書法大展賽又從中學習其精華,書風從不求其索怪,而是放縱于自然而然之妙處,規規矩矩寫字,本本分分做人。
鄭允娜
山東日照人,日照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愛好書法,在大三下學期有幸受張秀嶺老師教導,進行了為期十四周的書法學習,在這過程中,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時間雖短,卻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老師不僅傳授我們專業方面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在以后的書法學習中更加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寫字,老老實實做人。
宋麗純
在2021學年在張秀嶺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行草書的臨摹和創作后,我們更加深入了解和學習了行草書的發展和創作特點,使我們在今后的書法創作中能夠持續創新。王鐸草書在用筆上,早年受“二王”的影響,筆勢較為平和,行筆溫潤,中年學習米芾后,筆勢、筆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的草書,屬大寫意一派,恣肆任性,揮灑自如,跌巖起伏,有橫掃千軍之勢。
李宇潔
2021學期在張秀嶺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更深一步了解學習行草書的內容,隨著行草書的探索創新,所學知識也運用到了作品中。對書法也均有愛好,面對行草書最重要的就是布局謀篇,我們要錯落大小,調整輕重,左右揮灑,上下貫穿,力求和諧。
房丹
學習書法已經數十有余,大三開始接觸草書的臨寫與創作,對于學習書法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讓自己的字變漂亮起來;還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書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堅持,因此在練習書法的同時,可以修心養性,這對于提高自己的素養,很有幫助。有人說“字如其人”,我想可能指的就是這個方面的意思。
張漫
結課選詩表達出了一種雖處困境而自強不息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人生態度,吾亦往。書寫筆勢需平和,行筆溫潤,筆法亦需靈活多變,表現出草書線條的鋼性!
楊凡
學習書法以來,使我受益良多,感謝學書途中各位老師的幫助。書法世界豐富多彩,那一個個精美絕倫的漢字,不斷激勵我向前,不斷去突破自己。
張容瀟
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我愈發認識到“學然后知不足”的重要性與意義性。通過這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我們自身的思維,看問題分析的能力都有著向正面發展的有益進步,也就是在不斷學習,吸取新的知識時,都會讓我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感嘆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中國國學豐富的內涵,包羅萬象。
傅琪
練習書法不但可以讓自己的字變漂亮起來;而且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書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堅持,因此在練習書法的同時,可以修心養性,這對于提高自己的素養,很有幫助。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劃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一定的時間之后才能有所成績,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學習書法要勤于思考,可以經常看看字帖和歷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時候思考這字的結構、形體、筆畫、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感,即既漂亮美觀,又具有神韻。書法應該有自己的特色,這指的是書法到達一定較高的境界,我們應該考慮加上自己的特色,加上自己對書法的理解和領悟,將自己的這種想法在書法中體現出來,真正做到字不僅有形,形美,而且要做到有神,神形俱備,這才是好的書法。
董建琪
經過本學期張秀嶺老師嚴謹的教學態度以及持之以恒、傾囊而授的教學精神,我收獲豐足。感謝張老師一絲不茍的教導,“朝聞道,夕死而已”,我不僅從課程中學習了技法,更在精神上受益匪淺——堅持不懈、腳踏實地,我相信這將會成為我日后書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貴經歷!
尹清月
行書在楷書筆畫橫平豎直,剛正不阿的中正基礎下提煉,創新,更加注重 “氣脈不斷”的飄逸整體美。將一些筆畫化繁為簡,以連筆代之,不僅提高了書寫速度且增加了漢字應有的藝術性。行書主要突出體現字與字,行于行之間的呼應,照顧,左右顧盼,集字成篇,以一整幅為一體的書寫法則,在呼吸之間的節奏感下,形成了神氣十足的藝術感受。正是如此行書既有著楷書的中正之氣,四平八穩,又不會過分恣肆,有著顧全大局的整體美感。而就是在這字里行間,讓我學習感悟到與社會相處也是如此。
梁貽琛
梁貽琛,山東淄博人,就讀于齊魯理工學院,在本學期學習行草書創作時主要學習的王鐸書法,在學習期間努力刻苦,鉆研王鐸書法的奧妙。學習途中在張秀嶺老師的帶領下對王鐸的書法氣息、章法有所領會,感到了王鐸書法的渾厚氣息,并將自己的理解寫進了結課作業。但是,深感自己仍有許多不足,對王鐸書法的學習仍是九牛一毛,在日后定加倍努力學習。
季建平
書法的臨摹與創作時光荏苒,學習書法已有四年多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興趣愛好到現如今從事專業,我想除了堅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領悟和學習古人的經典作品。對于學習書法而言,臨摹與創作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學習書法的人都能言之一二,但觀念和體驗的差異往往會造成截然不同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效果。談臨摹,必須先清楚臨摹的目的。臨摹是中國傳統藝術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他是技藝的學習,風格的吸收,同時更是藝術感覺的積累和提升。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有其潛在的藝術感覺,孩童寫字有他的自然天趣,初習書法亦有他的自然天性,但這些自然大都是原初而低級的,需要通過磨練和打造來提升,使之最終成為一種高境界的自然天成,臨摹便是磨練和打造的最好方法。
仲潔
不知不覺,一個學期的行草書創作課程到這就結課了,感謝張秀嶺專業老師的諄諄教導,我感到非常開心和榮幸。書法雖是書齋之物,但營養源卻來自書者自身。學習、修養只有多讀書。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學的路途漫長而悠遠,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發現,無論途中多少磕絆,我一直會在路上。
陳虞翔
一個學期的行草書已經結束了,書法是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張秀嶺老師的課堂教導,讓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也會謹遵老師教誨,不斷學習。
闞淑云
零零年生山東臨沂人,現就讀于齊魯理工學院。作為書法生,我以書法為一生的追尋。通過跟隨張秀嶺老師的指導,使我獲益匪淺。從對書法一無所知的“門外漢”到若有所思的“初學者”的改變,從一味臨摹字形的“依葫蘆畫瓢”到加入自身思考進行創作的蛻變。雖然自身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希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特色呈現出有個人面貌的作品以示世人。本次網展作為本階段的一個小結,嘗試階段,多多不足,望諸師友批評海涵。
陳文哲
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況云積其點畫,乃成其字。
黃予
大三下半學期已經過完了,在此感謝張秀嶺老師的教導,這學期中指正了我很多地方,在以后的學習中一定加倍努力。同時把主要精力與時間用在鉆研學問、提高素養上,把提高學問、素養放在寫字之上,然后再潛心臨池,則可能把字寫好。對于一個書法專業的學生來說,技法、文化、精神缺一不可。
謝樹生
“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行草書,靈活多變,可說都在一字“變”,我腕僵直遲鈍,張老師簡明扼要的讓我放開手腳來書寫,隨意書之重神韻。學書為己,雖秉性不佳然對其擁有熱情,在書寫中忘卻苦惱,己心平和,向往人書俱老。
楊敏
為期一個學期的書法學習結束了,在學習中得到張老師的言傳身教,感受頗深,受益匪淺,以后的學習中將取長補短,努力學好練好書法。
王啟元
光陰似箭,本學期的行草書創作課程已經抵達終點站,非常感謝張秀嶺專業老師的熱忱教學,為我指點學書迷津。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光彩。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書法的學習是不斷的。雖然學期已至盡頭,但是對于書法的學習應是永無止境的。我應該繼續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在不斷鞏固傳統書法練習的基礎上,拓開自己的藝術眼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書法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情調,隨意的揮灑,才是內心世界真實的表達。學書的過程中即使有重重關卡,我也要逐個攻破,調整心態破釜沉舟,在書法的天地中煥發新顏,博觀進取,再創輝煌!
王蕓
《論語·雍也》:“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質,是我們尋找歲月荏苒的歷史美,是歷史滄海桑田的古樸美。一直以為古樸的另一種描述是不裝飾,但藝術本身就是對大自然中簡練提取,加之裝飾。縱使對生活美的一種提煉,但提煉也是一種“飾”,卻不能把“飾”片面的理解成雕琢。所以“質”本身就是矛盾的,古樸美就顯得困難重重,卻又如此珍貴。
馬西棟
書法的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用一輩子去做好一件事,那么這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這是我從張老師的技法課上所學到的。從他的學書理念中使我受益匪淺,感謝張老師的悉心教導。
劉禹辰
王婷
學然后知不足,悟貴在踐行。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我愈發認識到“學然后知不足”的重要性與意義性。書法藝術就是能讓我們有幸能與古人對話,學習先賢們的智慧的敲門磚。中國國學豐富的內涵,包羅萬象。
賈先偉
高若涵
田永博
光陰荏苒,一個學期的行草書創作課程已經進入尾聲,感謝張秀嶺專業老師的熱心指導與幫助,我非常開心和榮幸。書法是我國傳統經典的一部分,其價值意義十分深刻,學書者應當提高自身的修養,力爭創作出優良的作品。唯有讀書方能開拓視野,增強個人對書法藝術的認識。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習書法的征程是長久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發掘和深造,縱使途中坎坷不平,荊棘遍布,我依然會持之以恒的進行學習。
劉慧敏
在這個學期,跟著張老師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收獲,使我對行草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行書的用筆和章法也有了領悟。學習書法,可以讓我們逐步養成細致耐心、自覺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有益于意志的鍛煉。
李寧
本學期跟隨張秀嶺老師學習草書,在課堂上有了不少的收獲。非常感謝老師的指點,讓我受益匪淺。草書是一種令書家神馳的一種書體,沒有所謂的固定字形,而章法更是隨機而動,我們知道草書在篆隸的基礎得到發展,而篆隸要求中鋒用筆,相對草書而言,更應該保持中鋒用筆的習慣,這樣的草書才有神采,線條才有張力和彈力,才能真正意義上殺入紙。草書除了筆法、字法、章法外,還應講究墨法。墨法即在通篇的墨色上有濃、淡、枯、濕之分。因此,墨法也許正是當今草書,尤其是大草作品最能在傳統上有所變革的一個亮點。
陳姍姍
學習書法從最初的興趣愛好到現在的從事專業,我想除了堅持以外,更主要的是領悟和學習古人的經典作品。行草書講求流暢自然,在不斷的臨摹的過程中書寫能力略有進步,感謝老師的傳授與指導,希望自己日后更進一步。
陳琦琦
一九九八生山東濟寧人創作有感:第一次創寫大字,在張老師這一段時間的悉心指導下,對行草書有了新的認識,對行書的用筆領悟更加深刻。“書之法,故當熟其手,而必先修諸德以熟之以身,如是而為書焉”。書法的最高境界是技法、學養和性情的完美統一。余少時曾習武,亦好文學,又喜音律。武者健吾體魄,心生堅毅;文學強吾思維,通吾邏輯,塑吾修為;音樂使我悟得節奏之美,明了陰陽頓挫之理。三者于今皆大惠我書途,所謂“書外之功旁參得之也”。我想,書者唯堅守傳統,勤學苦練,觸類旁通,內外兼修,隨性而發,方可成就。
逯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