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在資本市場素有“精準投手”之稱。
A股在一季度震蕩向上、突破3000點后隨即陷入調整。此時,保險公司具有怎樣的投資思路?
數據顯示,截至4月26日一季報數據,保險資金一季度出現在309只股票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增倉數量最大的板塊是機械制造,新增1.9億股;其次是化工,增倉1.5億股。
具體到個股,中興通訊成為險資加倉數量最多的股票;保利地產從整個地產板塊脫穎而出,成為險資新進數量最多的股票。
現身309只個股
險資憑借巨大的資金量,已經成為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
從已發布的上市公司年報來看,保險資金在353只股票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出現,持倉數量超過285億股,持倉市值為5629億元。
一季度也毫不遜色,955家發布一季報的上市公司中,出現險資身影的就有309家,占比達到1/3,持倉市值為4517億元。
險資增倉的個股有64只,增持數量達到5億股,市值為128億元。其中,增倉數量前10名股票有中興通訊、文山電力、西南合成、天士力、華發股份、岳陽紙業、順鑫農業、康緣藥業、云鋁股份、神火股份。
中國人壽旗下兩只保險產品對中興通訊新增了2586萬股,還有一只產品新進1728萬股,3只產品分列該股前十大流通股東的第3、5、10名。人壽產品增倉超過500萬股的還有文山電力、西南合成和天士力。
除了加倉的股票,險資還開辟了很多新的投資領域。一季度險資新買進個股277只,總計市值達到168億元。
其中,新進數量第一的個股為保利地產,一季度中國人壽旗下的保險產品買進了3363萬股,市值達到4.5億元。
如果把增倉和新進的股票都算上的話,保利地產也是險資持股數量排名第一的股票。
中國人壽去年二季度末曾經出現在該股的流通股股東里,成功抄底,在公司股價達到最高點的三季度出清。經過半年的等待,中國人壽再次看好保利地產。
險資新買進數量超過1000萬股的還有中國南車、江淮汽車、北大荒、中興通訊、燕京啤酒、福耀玻璃、中遠航運、重慶水務、國藥股份、興華股份、紫江企業、軟控股份、光大證券、美菱電器、深天馬A、豐原生化等16只股票。
當然,保險資金并非對所有個股都感興趣,在增倉的同時,也對部分個股進行了減持。
一季度險資對60只股票進行了減持,減倉數量共計1億股。減倉數量最多的是首開股份,有1530萬股;東方明珠次之,減持896萬股;減持超過500萬股的有好當家、中糧屯河、博瑞傳播。
6家公司持股超10%
機構持倉量是判斷一只股票未來走勢的因素之一,持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直接決定了機構對于該股的控盤實力。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險資持倉比例最大的個股依次是寶光股份、精達股份、大北農、浙江眾成、雛鷹農牧和利源鋁業6只個股,持倉數量占流通股比例都超過10%。
值得注意的是,前兩只都是華安財險重倉的股票。
從去年三季度,華安財險就開始關注寶光股份,此后一路加倉,一直到持有4100萬股,占流通股的19%。
生產漆包線的精達股份,也在去年三季度得到華安財險的關注,到今年一季度末持有5400萬股,占到流通股本的24.3%。
持倉量占比第三的是大北農,經營飼料生產。去年四季度,太保財險大舉買進718萬股,成為公司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占流通股的11.82%,一季度再次加倉至14.5%,在此期間,公司股價下跌了11%。
排名第四的是雛鷹農牧,持倉占流通盤的15.9%,得到平安人壽和平安財險的青睞。
和上述四只個股僅有一家保險公司進駐不同,浙江眾成得到兩家險資的關照,合計持倉量達到11.4%。
一季報顯示,中國人壽的一款分紅險新增108萬股,持股數量達到了139萬,占流通股的5.24%;旗下另一款傳統險種占到了流通股的2.25%;泰康人壽萬能險新進倉了106萬股,占到3.97%。
去年年末上市的浙江眾成,在經歷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后,從今年2月份起陷入調整漩渦,險資則趁機加倉。
除了上述6只個股,華映科技、希努爾、川大智勝、西南合成4只股票的持倉量占流通盤的比例都超過了5%。
圍攻機械化工
2011年初,A股市場最熱門板塊要數機械制造行業。
反映到保險公司投資行為上,《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險資在一季度對機械行業的加倉量最大,增加了1.9億股。
機械行業的代表股票中國南車、軟控股份、江淮汽車、美菱電器,幾家險資都新增了至少1000萬股。
出人意料的是,化工成為險資增持排名第二的板塊。
長期以來化工板塊因為業績表現不佳,不被市場看好,但是今年來,隨著各種化工原料價格的飆升,化工板塊成為資金的聚集地。
《投資者報》記者了解到,一季度業績排名前十的陽光私募也大多配置了化工板塊。
但一季度以來,在市場消息面上,各機構頻頻看好金融、地產,很少提到化工板塊。
聲東擊西或許是機構常做的事兒。
一季報數據顯示,險資新增化工板塊1.5億股,總市值達到30億元。險資重倉持有的化工股包括興化股份、紫江企業、天利高新、佛塑科技等,這4只股票持倉量均超過1000萬股。
險資重點配置的其他行業還有金屬非金屬、信息技術、電子、商業零售、醫藥等板塊。后四個板塊一季度一直處在調整區間。
公募基金發動的地產、金融行情,絕大多數險資沒有參與。從數據中看,險資加倉這兩個板塊的幅度遠遠少于醫藥、商業零售等板塊。
當然,也有不少個股遭到險資的拋棄。身為地產股的首開股份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壽在今年一季度減持了1530萬股首開股份,還剩下3673萬股,位居第三大流通股股東。如今看來,中國人壽的拋售行為是正確的,4月份以來,該股已下跌5%。
另外,一季度CPI高企,通貨膨脹壓力不減,按理說抗通脹的板塊,如農業,應該是資金關注的重心。
但與此相悖的是,在險資減持數量前十名個股中有3只農業股,包括好當家、北大荒和中糧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