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有世界花后之稱,目前正在北京的各大公園陸續盛開,其中尤以北京植物園的郁金香花海最為壯觀,那里的品種相對也最多,據說有130多種。
多樣的郁金香開花時間并不一致,按開花時間有早中晚花類群之分,所以,植物園的花海景觀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大部分原產地中海沿岸的郁金香雖然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但歐洲郁金香在中國引種馴化成功,不過不到30年的歷史。就是說,我們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才得以見到郁金香在國內展示。所以,中國人能欣賞到來自歐洲的各類郁金香,是經歷了一番曲折的。
隨著引種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品種改良的進展,我們對郁金香的認識也不斷更新。主要體現在花器官的多變上。
原來我們見到的郁金香多是這樣的:
最初我們對郁金香的認識是長得以瘦高的杯狀、碗狀為主,單瓣的居多
近幾年傳統的認識不斷更新、顛覆。首先是花型的變化,由最初的杯狀、碗狀,逐漸見到百合花型、鸚鵡型、星型、流蘇型……花色也極變得越來越豐富,有紅、紫、褐、黃、橙、白、粉、黑、膚色,但唯獨缺少藍色。什么時候藍色郁金香誕生了,必會成為郁金香家族的新寵。
“星狀”郁金香就發現了這一株,有點孤單哦。這似乎也是一個類型
“紫旗的夢”郁金香,應屬于百合花型郁金香,這類也比較普遍,本來郁金香也屬于百合科
郁金香屬于百合科郁金香屬植物,現在栽培的郁金香是經過近百年人工雜交,由多親本參加的雜種,品種達8000多個(分屬于150個種)?;ㄐ?、花色、花期、株型都有很大變化。
郁金香大致可分為4類15群。
1.早花類:包括單瓣早花群;重瓣早花群;
2.中花類:包括凱旋系,達爾文雜種群;
3.晚花類,包括單瓣晚花群,百合花型,花邊型,綠花群,倫布朗型,重瓣晚花群(牡丹花型群),鸚鵡群;
4.原種及雜種類,包括考夫曼種、變種和雜種,福斯特種、變種和雜種,格里吉群,其他種、變種與雜種。
以上前三類是由多次雜交后形成,即為普通郁金香。最后一類四群為野生種、變種或雜種,其原種性依然明顯,所以仍以親本種名稱作為群的名稱。
常見的郁金香品種不計其數,很多都是多少帶有點浪漫色彩的洋名稱,如激情,密戀、風騷之女,杏桃佳人、白色圣誕,夢境、魔術師,夜皇后,等等,很多不太好記,也記不住。
植物的花器官總是容易發生基因變異的,加上人類的精心培育,加快了家族的擴充,這在草本觀賞植物上體現得更加突出。8000多種的郁金香家族,也算是個大家族。也許在比美方面,各種花之間也需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因此,就有了百變郁金香、百變牡丹、百變月季...
其實,郁金香不必都栽成密集的花海,對于有密集恐懼癥的,也許喜歡這樣的郁金香田園野趣。
哎,可惜照片拍的太少了。不過,關于郁金香的品種,網上都的詳細的介紹。
最后再說一下,中國也是郁金香的原產地之一,有14個種屬于中國產,如新疆伊犁郁金香、準格爾郁金香,等等。不過這花兒大概還是更適合歐洲的氣候,當初由土耳其率先栽培,由那里引入歐洲其他國家。品種的多樣性總是依賴于原始資源的多樣性。
荷蘭郁金香最有名,種植最普遍,郁金香是荷蘭的國花,荷蘭的象征。土耳其作為郁金香最早的故鄉,也把郁金香作為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