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灘上的堿蓬草蔚為大觀。這里的海灘,是黃河裹帶泥沙淤積而成,沒有懸崖峭壁,不見椰林沙灘,只是一望無際的荒草野樹和大面積生長的堿蓬草。正是因為這些生性奇特的小草,才讓這里的海灘有一種獨具魅力的景觀。堿蓬草晶瑩的葉片隨季節變換顏色,春天嫩黃,夏日碧綠,一到深秋,突然大紅大紫,火一樣燦爛,霞一樣絢麗。自古深秋蕭瑟,草木搖落,登高望遠,臨流嘆息,易感別離之懷,最動故人之思。而這大海灘涂上的堿蓬草,紅透天涯,無論是誰,在深秋時節,見到這湛藍天幕之下的一片石榴紅,定會一掃悲秋的郁悶之情,頓時生出對平凡生命的由衷贊美。
黃河第九次改道,從刁口河入海,行水十二年,淤積了大片陸地,這里叫利北,若是在這里住上一段時間,你會有不少感慨。天邊云卷云舒,像莽蒼蒼的崇山峻嶺,眼前潮起潮落,大海連接著深邃藍天,初始的心情,很有些山川悠遠般的愉悅。
閑云野鶴似的日子過不了多久,就會覺得空虛無聊,四顧茫茫,沒有親友相聚的時光流逝得極為緩慢,好像那無邊無際的海灘、無窮無盡的宇宙,一齊聚攏過來壓迫在心頭,一天到晚無法排遣壓抑的情緒。
心情變化,天地也為之變色,再看那潮漲潮落的灘涂,茫茫一片黑灰色淤泥,找不到一點詩情畫意,甚至恍恍惚惚:出現在面前的到底是沙漠似的海洋呢,還是海洋似的沙漠?天空沒有一絲云彩,地上不見一點綠色,潔凈得讓人失望。登上防潮壩向北眺望,有一種地老天荒似的孤獨與寂寞,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對人生在世、世事紛擾到底有什么意義,都生出些厭倦和懷疑。
行文至此,我對自己也有懷疑,故鄉的歷史,本土的文化,世事的變遷,風俗的漸變,說來說去還有什么意義?聽著隨機反復播放的《遙遠的媽媽》,我經常停止鍵盤踏步,不愿絞盡腦汁似的地將這樣的文章再刪改下去。
哈琳深情吟唱這首蒙族歌曲,婉約凝重,如泣如訴,是那么真摯孺慕,是那么綿邈情深,一如歷史的長河在心中流淌,聽得我如癡如醉,心酸不止。由此沉思,我們尤其是我們的子孫,有幾個關注身邊的歷史、誰還愿意了解父祖輩遭受的苦難呢?經濟接軌繁榮盛世,一切向錢看吧,絮叨些什么呀,哪里還能出現過去那么多的苦難呢!
是呵,傳統道德一錢不值,事事非非與我無關,風花雪月無限景色,鴛鴦蝴蝶翩翩起飛,餐之飲之一擲千金,歌之舞之意猶未盡。看來我從心底傾慕的平淡沖和的魏晉風度是修煉不成了,亦不能再寫那些浮皮潦草的文章去歌功頌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