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在高速公路上勻速前進。在我們的視力范圍內,除了遠在天邊的白云還有比白云顏色更白、云團更大的從煙囪里冒出來的白煙。
光天化日之下膽敢煙囪冒煙,這就證明企業使用了環保設備。為了達到排放標準減少粉塵污染,企業會在設備排放終端安裝水過濾設備,鍋爐的廢氣進入水過濾,把里面的粉塵全部過濾出來,然后再排放到大氣中。在過濾粉塵的同時,廢氣中的高熱也被水分吸收,形成水蒸氣從煙囪排出,遇冷后就是我們看到的白煙了。
開旅游大巴的胖師傅想中途下車休息一會兒,我們當然也就可以下車透氣、抽煙了。
海德堡實在有太多理由值得被人寵愛,這是一個“偷心”的城市。德國詩人歌德“把心遺失在海德堡”,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海德堡是他“ 到過的最美的地方 ”。
歐式建筑是一個統稱。歐式風格強調以華麗的裝飾、濃烈的色彩、精美的造型達到雍容華貴的裝飾效果。噴泉、羅馬柱、雕塑、尖塔、八角房這些都是歐式建筑的典型標志。
海德堡古橋是一座有9個橋拱的石橋,跨越內卡河南北兩岸,于1786─1788年間由Elector Karl Theodor所建造。海德堡古橋是海德堡美景和靈氣的渾然天成的點睛的一筆,因而成為海德堡的象征。
海德堡古橋的守護神,靠南面的雕塑是選帝侯卡爾特奧多,猴子手里拿著一面銅鏡,鏡子下面有兩只小老鼠。據說,摸了鏡子會帶來健康,摸了老鼠會帶來子孫。為了健康與子孫,我怎么也得摸一摸啊!
橋頭的另一端是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塑像。
海德堡不僅有著引以為榮的中世紀城堡,它還擁有歐洲最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的海德堡大學。曾在海德堡大學學習和工作的名人有著名思想家有黑格爾、詮釋學哲學家伽達默爾等大師,最著名的學生當屬1817年發明自行車的 Karl Drais及浪漫主義詩人艾興多夫。
海德堡大學廣場,是一個丁字型廣場,位于舊大學的西側和南側,并向南延伸,廣場上有獅子噴泉。當年馬丁·路德和奧古斯丁修士曾在廣場上論戰。
臨街鋪面開得最多的就是大大小小的書店,從而更加襯托出了大學城濃厚的讀書氛圍。
近百年來突飛猛進所創造的知識,特別是自然科學的知識,已經超過有人類歷史以來的總和,人們把當今社會形象地稱之為“知識爆炸時代”。面對“知識爆炸時代”的正確態度要比掌握知識多少更為重要,那種“把信息當做知識”和“把知識當做智慧”的態度都是有失偏頗的。在我記憶中比較深刻的一句勸學勵志的話,本該由教育部部長來說卻被美國前國防部部長Newtondyd·baker說了出來,“如果你今天畢業而不打算明天繼續學習的話,從后天開始你就猶如沒有受過教育一樣?!比瞬粚W習要落后。然而,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更落后。所以,繼續教育與終身學習將成為現在以及將來的人們生存與發展的一種常態。
海德堡老城在內卡河南岸傍河而建,為長條形。盡管老城也十分現代化,但街道、小巷和主要建筑都保留了原來的古樸風格。
13世紀開始興建,歷時400年才完工的海德堡城堡為一座紅褐色古城堡,是海德堡城的標志。城堡坐落在內卡河畔樹木繁茂的王座山(Koenigsstuhl)上,為選帝侯宮邸的遺址。
在海德堡,可以到“騎士之家”就餐,也可以去“哲學家小道”漫步。
騎士之家,又稱圣喬治騎士之屋(Hauz Zum Ritter St. Georg),屬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因其外墻上繪有騎士像而得名,是城里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騎士之家是1592年一個名叫查理斯·貝利爾的德國布商建造的,專營中國的綾羅綢緞。后來騎士之家成為私有民宅。1705被改造成為飯店,并經營至今。
騎士(Knight、Cavalier) 是歐洲中世紀時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的騎兵,后來演變為一種榮譽稱號,用于表示一個社會階層。騎士是個很神圣的職業,它代表著光明,代表著一諾千金,代表著修身恪己,代表著永恒不變的贊美。騎士自有一套完整制度,包括騎士法規、騎士宣言、騎士精神和騎士授封等。
騎士及其騎士制度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由“謙卑(Humility)、榮譽(Honor)、犧牲(Sacrifice)、英勇(Valor)、憐憫(Compassion)、誠實(Honest)、公正(Justice)、靈魂(Spirituality)”八大美德構成的“騎士精神”所轉化而來的“紳士風度”和“貴族氣質”已經成了現代文明生活中男人的基本人格準則,并推而廣之蔓延到了全世界。騎士精神易懂難學,更難堅持,所以,社會上經常聽見“一夜可以產生一個暴發戶,三代也培養不出一個貴族”的話才會廣為流傳。
歐洲的中世紀,是指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公元1640年)的這段時期。最先使用“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比昂多。這個時期里,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時,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
時代是溫床,社會在昏睡,即使如雷貫耳的驚天霹靂都無法驚醒夢中人。
城堡就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公元1066年至1400年是興建城堡的鼎盛時期,歐洲貴族為爭奪土地、糧食、牲畜、人口而不斷爆發戰爭,密集的戰爭導致了貴族們修建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城堡,來守衛自己的領地。堅不可摧的城堡除了在軍事上的防御用途外,還有政治上擴張領土和控制地方等用途。
法國的城堡是最多的國家,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堡多達10000座以上。城堡越多說明勢力范圍劃分越小,爭斗的機會也隨之增多,普通老百姓所受的苦難就會更為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