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小石山房舊藏明清名家篆刻︱中國嘉德2023秋拍


顧湘小石山房藏印淵源與遺印賞析

文/張煒羽

享譽印壇的明末張灝《學山堂印譜》、清初周亮工《賴古堂印譜》,以及乾隆時期汪啟淑的《飛鴻堂印譜》,合稱為“三堂印譜”,集晚明至清代早期印人作品之大成,其中《學山堂印譜》十冊本收印兩千零三十二方,《賴古堂印譜》存印有一千五百五十方,《飛鴻堂印譜》則近三千五百方,合計七千有奇。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物雖常聚于所好,而往往聚散不由己,如此龐大數量的篆刻原石,在藏家身后逐漸散失,歷經數百年后如今只有零星遺存。而這樣聚久必散的輪回同樣無奈地發生在清代道光年間虞山小石山房主人顧湘身上。


Lot 4284
顧崇福輯
《小石山房印苑》
1904年鈐印本
十二冊
26×16.8 cm.×12
顧湘,字翠嵐,號蘭江,別署小石山房。江蘇常熟人。富藏書,珍藏宋元以來舊槧達數萬卷,又樂于雕版刻印古籍。太倉學者季錫疇曾授經其家,因季氏淹通經籍與金石之學,受其熏陶,顧湘遂精于印章鑒別。有弟顧浩,字鳳一,號養之,與兄皆有石癖。凡市肆中遇有名家手刻,必不惜重值購之以歸,數年中獲印累累。每逢春秋佳日,顧氏昆仲瀹茗添香,羅列家珍于一室,展玩不已。曾延請歙縣印人程德椿至小石山房,鐫刻《桃源行》《四時讀書樂》《讀書十八則》銅印三組,甚為精妙。道光八年(1828),顧氏昆仲合輯《小石山房印譜》,卷中有林皋、丁敬、黃易、張燕昌、陳豫鐘、陳鴻壽、趙之琛、楊澥等當朝名流佳作。道光三十年(1850)顧湘又將自藏印輯為《小石山房印苑》和《名印傳真》,兩譜中包含元代朱珪至清代徐三庚等一百余家印人的印作近六百鈕,被鄧石如之子鄧傳密譽為“振芳華于藝苑,洵足廓后學之心胸”。如此大手筆地將元明以來名家刻印匯集成譜,自飛鴻堂主汪啟淑之后當首推顧湘。
張灝學山堂諸多遺印在清代早中期分別被昆山葛氏、汪啟淑、太倉靜逸庵陸氏、廣堪齋畢瀧、吳門寒碧山莊劉恕和季錫疇等好之者什襲而藏,得者珍如拱璧。如汪啟淑得學山堂舊印數十方,輯入《讱庵集古印存》中,后摹刻學山堂文句閑章二百五十四方,合原印輯成《臨學山堂印譜》六冊。嗜印的顧湘搜羅三十載,最終將陸、畢、劉三氏的學山堂舊印悉收囊中。“核之原譜,幾十之三四。欣賞之下,匯而拓之,裒成八卷,題曰《學山堂印存》。”可謂古緣深厚。吳縣潘遵祁在《小石山房印苑》序中稱“學山園舊物數百方,亦為君有,稱大觀焉。”可惜顧湘年齒不永,中年而歿,其一生心血所寄,子嗣雖能暫守,但最后大多與煙云倶化。所幸的是近期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會上,有十五方張灝學山堂與顧湘小石山房的舊印出現,其中不乏明代文人篆刻鼻祖文彭、何震與篆刻大家歸昌世、李流芳、汪關等人的印作,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一、文彭“自顧為人淺”
文彭為文徵明長子,天資卓越,卻屢困場屋,十舉不獲,直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屆花甲時,才以歲貢生被薦舉入京,經廷試獲第一,授嘉興府學訓導。晚年文彭先后出任南京與北京國子監博士,人稱“文國博”。周亮工《印人傳》中關于文彭晚年在金陵西虹橋購買四籮筐燈光凍石材的故事,已成為印壇佳話。對于文彭的傳世印作,歷代學者多抱以謹慎的態度。目前實物印章有上海博物館珍藏的“七十二峰深處”象牙章與西泠印社“琴罷倚松玩鶴”青田印,再參照其書畫作品上印鑒來欣賞,文彭的朱文印繼承了元代圓朱文秀雅流美、平和醇正的風格,白文印則明顯受到漢印的影響,顯示出一股沉穩、質樸的氣息。
“自顧為人淺”著錄于《小石山房印苑》。是印三面款,除頂款刻印文外,另兩面刻有“嘉靖辛丑秋日,三橋。”該辛丑為嘉靖二十年(1541),文彭時年四十有五。“自顧為人淺”用刀挺健,章法疏朗自然,簡約的“自”“人”收縮寬度,“自、顧”右側與“淺”字左側貼邊的線條仿效漢銅印邊線磨損的效果,有意刻細,可見當時印人精研漢印之深。至于文彭以書丹勒碑雙刀法刻制的行書邊款,也為欣賞與鑒定其篆刻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自顧為人淺”行書邊款遒麗流暢,且深刻之,與六年后所鐫的“琴罷倚松玩鶴”邊款淺刻法稍異,對研究文彭邊款的演變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Lot 4276
文彭刻 “自顧為人淺”青田石印章
印文:自顧為人淺。
邊款:自顧為人淺。嘉靖辛丑秋日,三橋。
題跋:壽承遺澤時約四十六,風氣已成,迥異牙銅,越四百七十年,子建記。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冊,P14,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冊,P9,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3.《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1,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2,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2.5×2.4×3.7 cm.
二、何震“竹窗茶話”
何震篆刻取法秦漢,刀法挺峻清健,印格氣勢恢宏,充分表現石章線條之獨特意趣,有意識追求刀法在篆刻藝術中獨立的審美價值,使明代印壇風貌為之一新。何震憑借其全面、精熟的篆刻技能,游藝于士大夫之間,其過人的篆刻天賦與海量、高質的創作,使其蜚聲四海,以致上達名公宿將,下至商賈販夫,無人不曉其印章,時“大將軍而下,皆以得一印為榮”,歿后更是“片石與金同價”,受人追捧,世稱為“雪漁派”。
何震“竹窗茶話”著錄于《小石山房印苑》,據年款是印作于萬歷乙未春三月,即萬歷二十三年(1595),時何震已年逾花甲,用刀雖不及傳世的“聽鸝深處”生辣,已趨向于晚年“笑譚間氣吐霓虹”的線條偶露鋒芒與章法平穩的作風,但依然給人以風骨剛健,古茂淵雅之美感。是印邊款以單刀為之,較他印中欹側險絕、生拙痛快者有別,更顯秀潤峻挺。至于印主“德弘先生”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Lot 4277
何震刻 “竹窗茶話”青田石印章
印文:竹窗茶話。
邊款:萬歷乙未春三月,德弘先生命因作于蘿石山房。何震。
題跋:承清館載主臣印原石,今珍如拱璧。印面有損而邊款之精且宛若新斲,主臣傳世多贗鼎,此可為準繩玉尺者。乙未元月,子建記。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冊,P21,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一冊,P13,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3.《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5,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6,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3.1×3×4.1 cm.
三、蘇宣“一片冰心在玉壺”

蘇宣處在明代印壇從興起到繁榮,人才輩出的年代,世人皆以模仿文彭、何震與秦漢印為能事,形成了蘇宣所描繪的“家家倉、籀(倉頡、史籀),人人斯、邕(李斯、蔡邕)”的盛況。蘇宣長期浸淫于秦漢璽印經典之中,曾自稱“所手捫綠圖青字、龍畫螺書有年。所遇銅章玉璽,斑駁銹蝕,寶氣生白虹有年”。他所鐫刻的作品無論從形式、線條、章法、篆法,還是在神韻氣質方面,更加貼近秦漢原印,表現出成熟的藝術審美構思和醇正的古典氣息,挖掘出文彭、何震不曾涉足或未臻佳境的新印式。晚年輯自刻印成《蘇氏印略》,讓后人領略到其卓爾不群的篆刻藝術風采。

蘇宣“一片冰心在玉壺”著錄于顧湘《小石山房印苑》,以切玉法為之,筆勢圓轉舒暢,章法寬疏空靈,得兩漢未曾有之印式,顯示出蘇宣大膽開拓、追求新意的自覺性和超前的審美意識,也應了其所說的“始于摹擬,終于變化”一語。是印有蘇宣獨創的單刀行書頂款:“辛酉冬日篆,嘯民。”辛酉為天啟元年(1621),蘇宣已六十九歲,對研究其晚年印風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Lot 4273
蘇宣刻 “一片冰心在玉壺”青田石印章
印文:一片冰心在玉壺。
邊款:辛酉冬日篆,嘯民。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5,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4,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3.《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10,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9,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3.5×3.3×5.2 cm.
四、汪關“此鳥安可籠哉”、汪泓“桐遇知音已半焦”與“人臣之義忠正為高” 

汪關為晚明印人中追摹漢法,形神兼備、氣韻雅妍的集大成者,其白文宗漢鑄印,線條潔凈光潤,篆法謹嚴規整,章法沉穩安詳。朱文堂皇婉暢,恬靜醇美,圓融凝厚,饒有雍容華貴之氣象。晚明著名書畫家如董其昌、趙宧光、陳繼儒、程嘉燧、李流芳、歸昌世等用印多出其手。汪關之子汪泓也善篆刻,父子曾為張灝的“學山堂客”,有“大小癡”之號。

汪關“此鳥安可籠哉”與汪泓“桐遇知音已半焦”“人臣之義忠正為高”三印先后著錄于張灝《學山堂印譜》與顧湘《小石山房印苑》,流傳有緒。汪關一印篆法精整,用刀細膩,章法隨筆畫疏密自然分布,并注重書法筆意與殘破并筆,深得漢印精純古雅之韻。《學山堂印譜》中的“知我當時自有人”“心如太古結繩時”“空林獨與白云齊”等諸印風格與其相類,從線質與布局手段來看,如出一人之手。汪泓“桐遇知音已半焦”一印線條轉折圓潤,筆意濃烈。“人臣之義忠正為高”章法穩妥,而線條更為峻整挺拔,可見汪泓具有相當是篆刻功力。汪關一印石經火,與汪泓“桐遇知音已半焦”分別有隸書頂款“汪”與“泓”,與遺存的汪關“子孫非我有委蛻而以矣”邊款“汪關”二字及“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空手無金行路難”單字款相似,也為鑒定汪氏父子篆刻的主要參考依據。
Lot 4269
汪關刻 “此鳥安可籠哉”青田石印章
印文:此鳥安可籠哉。
邊款:汪。
出版:
1.《傳經堂收藏印譜》第二冊,P24,劉運齡輯,1818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冊,P25,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三冊,P13,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4.《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14,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5.《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14,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6.《學山堂印譜》P27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7.《孫慰祖論印文稿》P278,上海書店出版社刊行,1999年。
8.《汪關篆刻集存》P25,孫慰祖輯, 西泠印社出版,2016年。
9.《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八冊,P30,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2.5×2.5×3.3 cm.
Lot 4270
汪泓刻 “桐遇知音已半焦”青田石印章
印文:桐遇知音已半焦。
邊款:泓。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二,P41,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冊,P13,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冊,P7,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22,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5.《學山堂印譜》P312,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6.《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八冊,P24,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2.9×5.9 cm.
Lot 4271
汪泓刻 “人臣之義忠正為高”青田石印章
印文:人臣之義忠正為高。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四,P67,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傳經堂收藏印譜》第一冊,P23,劉運齡輯,1818年鈐印本。
3.《學山堂印存》,顧湘原編,1904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冊,P14,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5.《小石山房印苑》第七冊,P7,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28,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7.《學山堂印譜》P347,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一冊,P3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2.9×2.8×3.2 cm.
五、歸昌世“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李流芳“秋顏入曉鏡壯發凋危冠”

晚明藝壇名士風流,他們恃才孤傲,任情自適,追求新奇高雅的生活。此時新興的篆刻已是名士閑情藝術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彰顯其風流本色的絕佳載體。其中明末的歸昌世與李流芳博學多能,性耽印藝,集詩文、書畫、篆刻諸藝于一身,是典型的名士類篆刻家。李流芳曾回憶早年與歸昌世一起刻印過程,稱:“余少年游戲此道,偕吾友文休競相摹仿,往往相對,酒闌茶罷,刀筆之聲,扎扎不已,或得意叫嘯,互相標目,前無古人。”

關于歸昌世與李流芳的篆刻風格,萬歷進士王志堅在《承清館印譜》題跋中稱:“方余弱冠時,文休(歸昌世)、長蘅(李流芳)與余朝夕,開卷之外,頗以篆刻自娛。長蘅不擇石,不利刀,不配字畫,信手勒成,天機獨妙。文休悉反是,而其位置之精,神骨之奇,長蘅謝弗及也。”從二人遺存的印作來觀賞,歸昌世淵雅工穩,而李流芳古拙率真,與他們精心配篆和信手勒成的各自創作作風相關。

歸昌世的“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與李流芳的“秋顏入曉鏡壯發凋危冠”印文分別出之唐代詩圣杜甫《寫懷二首》與詩仙李白《秋日煉藥院鑷白發贈元六兄林宗》五言長句中,皆著錄于張灝《學山堂印譜》與顧湘《小石山房印苑》,且有邊款,可視為歸、李二人篆刻的標準件,足資參考。二印筆力清遒,篆法精良,章法齊整,手法極為相近,可見當時二人創作也是互為影響,尤其在為張灝刻印時潛心設計的態度可見一斑。所不同的是歸昌世行書邊款流暢瀟灑,富有書卷氣,與李流芳率真筆法有異,使二人真情流露無遺。
Lot 4274
歸昌世刻 “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青田石印章
印文:無貴賤不悲,無富貧亦足。
邊款:歸昌世為石尹兄作。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七,P41,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傳經堂收藏印譜》第三冊,P22,劉運齡輯,1818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冊,P5,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四冊,P3,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5.《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15,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15,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7.《學山堂印譜》P17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十冊,P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4.1×4.1×3.1 cm.
Lot 4275
李流芳 “秋顏入曉鏡壯發凋危冠”青田石印章
印文:秋顏入曉鏡壯發凋危冠。
邊款:流芳為古民兄。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七,P50,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傳經堂收藏印譜》第一冊,P13,劉運齡輯,1818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24,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16,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5.《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12,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11,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7.《學山堂印譜》P19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三冊,P27,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6×3.3×3 cm.
六、陳萬言“囊無一文錢坐有萬里客”、吳考叔“火不爇貞玉蠅不點清冰”

張灝于萬歷四十五年(1617)輯成《承清館印譜》正續二集,為明代首創的第一部匯輯各家的印譜。此譜收集了文彭、何震、蘇宣、梁袠、李流芳、程遠等二十二家印人刻印四百八十方。每方印蛻下注明釋文、印材與作者。除石印外,不乏有金、銀、銅、琥珀、瑪瑙、玉石、水晶等印材。《承清館印譜》的面世,為后人展示了晚明印壇相對完整、真實風貌,特別像王梧林、張休孺、徐上甫、周朗生等一些享有盛譽的印人作品,均賴此譜以傳,成為考察晚明印人群篆刻風貌的重要依據。

陳萬言、吳考叔也名列《承清館印譜》,譜中著錄二人各自刻印不下二十方,其中吳考叔也善制銅印、瑪瑙印,若不標注,與石印難分軒輊,可見其腕力之強,功力之深。此二印皆著錄于張灝《學山堂印譜》與顧湘《小石山房印苑》,陳萬言所作勻整工致,雅靜秀麗,而吳考叔結字方勁,追求刀意石趣。此外陳萬言單刀行書邊款與前述李流芳“秋顏入曉鏡壯發凋色冠”印款的技法極為相似,皆署張灝之字 “古民”。另有將“考叔”誤釋為“何考叔”者,查閱《承清館印譜》署名版,可知為吳考叔之誤植。

Lot 4278
陳萬言刻 “囊無一文錢,坐有萬里客”青田石印章
印文:囊無一文錢,坐有萬里客。
邊款:萬言為古民兄。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三,P25,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傳經堂收藏印譜》第二冊,P23,劉運齡輯,1818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3,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苑》第二冊,P3,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5.《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9,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6.《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8,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7.《學山堂印譜》P22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8.《中國璽印篆刻全集》第三冊,P41,茅子良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1999年。(書中誤載此印為汪泓所刻)
9.《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四冊,P2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4×3.2×6.1 cm.
Lot 4279
吳考叔刻 “火不爇貞玉,蠅不點清冰”青田石印章
印文:火不爇貞玉,蠅不點清冰。
邊款:考叔。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二,P32,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苑》第八冊,P6,顧崇福輯,1904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苑》第八冊,P5, 顧湘、顧浩輯,1925年重輯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一冊,P29,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5.《學山堂印譜》P113,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4.5×3.8×3.9 cm.
此次拍賣會還有《學山堂印譜》中的“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坐擁五千卷莊環十二峰”兩面大印、“有恥可教聞過可賢”“口銳者多誕而寡信”兩面印、“詩到無人愛處工”,雖無印款,但為典型的晚明文人刻印風貌,足可珍之。至于清代周芬的“乳鴨池塘水暖”與嚴坤為顧湘所刻的“虞山顧氏鑒藏金石圖記”,為小石山房珍品,也是研究清代早中期名家印風的珍貴實物資料。

Lot 4281
明 “詩到無人愛處工”青田石印章
印文:詩到無人愛處工。
邊跋:學山譜中故物,審為兩汪筆。后七甲子,建觀。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六,P28,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學山堂印譜》P31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七冊,P2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1×3×3.1 cm.
Lot 4282
明 青田石兩面印章
印文:
1. 有恥可教聞過可賢。
2. 口銳者多誕而寡信。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三,P63,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學山堂印譜》P318,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五冊,P28,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3.1×2.9×2.7 cm.
Lot 4283
明 青田石兩面印章
印文:
1. 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
2. 坐擁五千卷莊環十二峰。
出版:
1.《學山堂印譜》卷八,P1,張灝輯,1634年鈐印本。
2.《學山堂印譜》P51,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1年。
3.《中國圖書館藏珍稀印譜叢刊·上海圖書館卷·學山堂印譜》第三冊,P3, 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2016年。
6.8×6.3×5.9 cm.
Lot 4280
嚴粟夫刻 顧湘用“虞山顧氏鑒藏金石圖記”青田石印章
印文:虞山顧氏鑒藏金石圖記。
邊款:粟夫為翠嵐先生作,時庚子六月。
出版:
1.《名印傳真》第六冊,P34,顧湘輯,1850 年鈐印本。
2.《小石山房印譜》第一冊,P6,顧崇福輯,1869 年鈐印本。
3.《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30, 顧允元輯,1985 年鈐印本。
4.《小石山房印存》第三冊,P33,顧允元輯,1985 年鈐印本。
5×4.8×6.2 cm.
Lot 4272
周芬刻 “乳鴨池塘水暖”青田石印章
印文:乳鴨池塘水暖。
邊款:周芬。
出版:
1.《小石山房印譜》第五冊,P18,顧崇福輯,1869年鈐印本。
2.《明清名人篆刻選—小石山房藏印》P24, 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3.《小石山房印存》第三冊,P7,顧允元輯,1985年鈐印本。
3.2×3.2×5 cm.
癸卯菊月望日定稿于春申郢廬

(作者系西泠印社理事、
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上海韓天衡美術館館長)





中國嘉德聯系方式(滑動查閱)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部)

客戶咨詢:(86-10)8592 8288-3

結算服務:(86-10)8592 8288-4

媒體合作:(86-10)8592 8288-5

運輸咨詢:(86-10)8592 8288-9

網拍咨詢:15010006220 / 15910807786轉分機9

官方網站:www.cguardian.com

聯系郵箱: mail@cguardian.com

聯系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客戶咨詢:( 852 ) 2815 2269

聯系郵箱: hkauction@cguardian.com.hk

聯系地址:香港金鐘道89號力寶中心一座5樓


各地區辦事處聯絡

上海

電話:( 86-21 ) 5466 0508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求官的趙之謙 ,歸隱的黃士陵,輝煌的吳昌碩,每方好印都是一個好故事 | 小樸
拈筆古心生篆刻 | 小樸
看:那些精美絕倫的國石篆刻印章
【嘉德春拍】瓦存室存珍——黃士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譜
2020中國嘉德秋拍上的那些金石篆刻
印譜欣賞 | 《小石山房印苑》卷三-汪關篆刻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平县| 平谷区| 吉首市| 合江县| 黑龙江省| 乐亭县| 西青区| 静安区| 高淳县| 堆龙德庆县| 永州市| 隆子县| 商河县| 曲松县| 贵德县| 浮梁县| 广汉市| 阳新县| 庄浪县| 晋江市| 老河口市| 马尔康县| 正宁县| 南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平度市| 庄河市| 融水| 邻水| 富阳市| 三江| 曲松县| 南通市| 高雄市| 仁化县| 鄂尔多斯市| 阿克| 平果县| 榆树市| 洛隆县| 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