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要成為自己的靠山,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難自己渡。
?點擊上方可收聽369主播朗讀音頻
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span>
《肖申克的救贖》曾一度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通過原著改編的電影,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等多項提名,被譽為“影史無冕之王”。
讓不少人從中看到了希望的力量,開始思考活著的意義。
當你感到疲憊的時候,生活迷茫的時候,絕望悲觀的時候,不妨去看看這部作品的原著或電影。
人到中年,經歷了世事的變幻,見多了命運的無常,再去細品其中的故事,就會明白:與其指望別人,不如做自己的擺渡人。
而《肖申克的救贖》中講到的這6句話,隱藏的正是人生的真相:何以救贖?唯有自渡。
01
有個高贊回答寫道:“想得太多,事事都是折磨;執念太深,日日都在負重?!?/span>很多時候,困住你的不是事情本身,也不是旁人的評價,而是你自己。你的心境如何,看到的景象就是如何;你的心態怎樣,生活的感受就是怎樣。心事滿滿,整日郁郁寡歡,不愿向前看,把自己困在死角里,永遠看不到陽光。心簡單了,遇事積極樂觀,處世豁達了,一草一木都是風景,黑夜里也有微光。唐代詩人劉禹錫,一生經歷大起大落,可他很少向別人訴苦,也不愿提起那些悲涼遭遇。中年被貶,可他依然能在途中寫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樣激勵人心的詩句。望著世俗的評判,他一笑而過,創作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樣的千古名句。23年的被貶之路,連好友都為之惋惜不已,但他卻反過來安慰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span>在歲月流逝后,面對衰老,他仍覺得自己充滿生機,大袖一揮寫下:“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span>如果一個人給內心戴上重重枷鎖,那么生活也終將成為困住你的牢籠。與其沉浸在往日得失中感傷不已,糾結于雞毛蒜皮的瑣事,和不值得的人較勁。不如清理干凈生命里的垃圾情緒,大雨過后記得抬頭看天,學著放過自己的心。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人生下半場,管理好心態,調整好情緒,用最好的狀態,過最舒服的生活。- “如果你真的想要自由,就要學會承受孤獨?!?/span>
看過一段采訪,主持人問演員陳瑾:“你害不害怕一個人生活?”陳瑾想了想回答:“人一輩子,甭管你有家還是有孩子,始終是跟自己相處的。人始終都是孤獨的,自由是什么?就是你孤獨地站立,不依戀不懼怕。有些事情,別人根本幫不到你,只有你自己?!?/span>現實的確如此。站在擁擠的人群中,往往難以看清自己的真正需求,只懂得遷就別人,就難以照顧到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活得越來越壓抑,精力也會被消耗的越來越多。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發現:有的飯局,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別無所獲;有的朋友,除了能夠一起吃喝玩樂,毫無意義。真正的強者,大多都喜歡避開世間嘈雜,享受孤獨帶來的平靜,從而獲得自由。在有限的生命里,給生活留一點空間,試著獨處,讀一本好書,做一頓美食,養一盆植物,練一手好字,都是日常的樂趣所在。做一個孤獨而不寂寞的人,用寶貴的時間給心中修籬種菊,自有一番新的風景。- “時間很寶貴,別浪費在別人的生活上?!?/span>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99%的事情,對于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一味地把目光放在別人的生活上,只會看不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總是把自己的腳伸進別人的鞋里,自然每一步都走的磕磕絆絆。旁人的幸福,不必過于羨慕;旁人的酸楚,你也未必知道。畢竟我們總是習慣于去觀望別人擁有的,卻忽視了他人失去的。沒看到事情的全貌,就別肆意妄評;不了解他人的苦樂,就別指手畫腳。畢竟世界這么大,你怎么知道,冰山一角的背后到底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心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節奏,若是放不下攀比的心,收不起窺探之欲,就只能失去更多的美好。從今往后,請把握好當下的時間,把生活打理好,專注眼前的風景,守好擁有的,忘記失去的。始終謹記,好的人生,離不開這四個字:管好自己,莫渡他人。- “如果你不想被人當做傻子,就要努力學習?!?/span>
有幸得到了一個很好的賺錢機會,卻因為知識和經驗不足踩了坑,給自己埋下禍患。和朋友談論對于一件事的看法,只能看到表層,總是忽略深層次的問題,最終不歡而散。同學聚會上,高談闊論這些年見過的世面,但其實漏洞百出,成了眾人眼里的笑話。人的認知不足,思想局限,就容易陷入固執中,無論其他人如何勸說,都不能帶其走出困境。比如那些深信騙局的人,在大徹大悟之前,只會一味地認為旁人在阻擋自己奔向幸福的路。蔣方舟有句話說的很對:“一個人如果不看書,那么他的價值觀就會由他身邊的人決定。因為他沒有別的輸入途徑,只能模仿身邊人,周圍流行什么,就跟隨什么,永遠找不到自己?!?/span>你的思維,決定你能成多大的事;你的認知,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的路。當你認知的寬度欠缺,看待問題的深度不夠時,記得及時補充知識,多多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唯有不斷突破自己的認知壁壘,打開自己的思維,才能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遇見全新的自己。- “時間會沖淡一切,甚至是最痛苦的記憶?!?/span>
英國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年輕時,因經歷母親離世,而悲痛欲絕。在此期間,她的丈夫還離她而去,帶著別的女人私奔了。這些種種遭遇,讓她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深陷痛苦之中,無法自拔。后來好友提議,讓她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換換心情,于是她便收拾好行李,遠赴中東,去經受不同風景的洗禮。在旅行的過程中,阿加莎不僅遇到很多新奇的事,還結識了新的朋友,苦悶的心情得以疏散。自那以后,她便放下了過往的痛苦,投入了忙碌的寫作中,寫出了高達20億冊的暢銷書,擁有了新的成就。人最大的優點,是記性太好;最大的缺點,也是記性太好。而想要放下過往,就是利用時間的力量,讓自己忙碌起來,去做有價值的事,朝夕才會有樂趣。路內曾在書里寫道:“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幾口吃不下的隔夜冷飯,必須得咽下去,而不是放在眼前發呆?!?/span>時間終有一天會帶走人生中的大雨,但心里的雨何時停只有自己知道。忙碌,是治愈一切的良藥,生活能治愈的,是愿意好起來的人。近些年越來越明白那句:嘗遍人間甘辛味,言外冷暖我自知。遇到難關,總是等著別人來解救,最終往往等來的只有一場空。緊要關頭,依靠別人,不如選擇自救,尋找生命的出口。人到中年,其實就是自己過日子,自己賺錢養家,難過自己扛,扛不過去的自己想辦法,最終出路還得自己去尋找。行走于世間,看他人有難,在能力范圍內,施以援手,照亮別人的生活。人生這一程,孤立無援時,也不要自暴自棄,再多走幾步,必定會有晴天。從現在開始,要成為自己的靠山,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難自己渡。“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span>來人間走一程,你在哪里付出,就會在哪里收獲。你選擇了什么路,就會過完什么樣的一生。接下來的每一天,經營好生活,好好愛自己,別再虛度光陰,別再荒廢時間。點個“在看”,愿你在歷經滄桑后,依然能對自己說一句:“這一程人生,我不曾辜負?!?/span>作者:枳為橙,本文首發名著聽書(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與聽書同行,名著君與你一起,聽國學經典,品中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