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不翼而飛的錢
文/楊華
那是在
“快,給你老師認錯。看你都做了什么,這個書沒法讀了。”A 的外公氣勢洶洶。
我見勢不對,忙端了把椅子讓老人家先坐下,讓他不要激動有話慢慢說。
在老人家如雷般的聲音中,我總算搞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在就要開學的前幾天,A趁外公沒在家,私自用偷配的鑰匙(通過后來的調查才知道的)打開了外公放錢的箱子,取走了箱子里的600元錢。現在已全部用完了。而A告訴其外公他只取走了250元,余下的錢不是他拿走的,但他知道是誰拿走了其余的錢但不能說。他外公問不出所以然所以就把孩子弄到我這兒來了,讓我給他處理,他要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這里,有必要對A這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作一下介紹。
A還在讀三年級時,由于父母鬧離婚,母親被其父氣瘋了,現在東流西竄,不時還由政府出錢帶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但效果卻并不明顯。其父老家在涪陵,由于沒有固定職業,整個大人也還在社會上游蕩,根本談不上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所以,照顧A的重任很自然就落到了其外公的頭上。
A的外公是一個深度近視眼,看起來應該60出頭了吧。他就在就近的鎮上靠賣水果賺點錢以補貼家用,家里還有一個生病的外婆。由此可見其生活的艱辛。
除了外公,A還有一個大媽。但其大媽也遭遇家庭變故:在一次意外中,A的大爹出車禍死了,其大媽帶著一個孩子獨立生活至今,其孩子現在讀初中二年級。一家人的生活也是相當艱苦。因此談不上扶持A一家人。
因為A的家庭背景,所以在平時的學習與生活中,我非常關心與照顧他。現在發生了這樣的事,我自己感覺到身上的擔子又加重了。更加下定決心要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
于是,想了想,沒有先給A報名,先讓其外公回去做生意,免得生意也被耽擱了。接下來,我讓A陪我到教室去聊聊,因為當時辦公室人多,我不想因此而讓孩子有什么顧慮。
到教室后,我沒有直接問他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而是從我小時候的成長講起,當然涉及了很多我也做過的錯事,包括成績不理想、打架、上課遲到等等惹老師生氣的事。看到A再也沒有了開始抵觸的情緒,我才慢慢地詢問他關于拿他外公箱子里的錢的事。
一開始他始終不說出拿錢的另一個人,意思是他如果說了事情就變得嚴重了。除了自己挨打以外還會有另外的事情發生。與其如此還不如閉口不談。
我告訴他,如果真另有其人偷拿了你外公的錢,那他就不是你的朋友,因為他這是在害你外公,而你外公掙的錢很多都用來供你上學用了,這個人不但害了你外公同時還害了你,這種人難道還是你的朋友嗎?同時還從另一個角度贊揚他,那就是他具有一種朋友之間可貴的義氣。從交朋友的角度來說,我也很愿意交像你這樣的朋友,這是很難得的。見他點著小腦袋,我又不失時機地告訴他,你現在的肩膀承擔不起這樣的擔子,你無力承受這樣的一種責任,表面看起來你好像在盡著哥們義氣,其實你是在害“他”,作為真正的朋友,當他做了錯事后你應該及時地給予糾正,讓他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
在我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他最終說了實話:拿他外公錢的另一個人其實就是他大媽的兒子。因為他大媽也很困難,如果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會異常嚴厲地懲罰孩子,因為A曾經看到過他大媽打孩子的程度,因后怕而不敢說出真相。最后A請求我,既然已知道了真相就行了,但千萬不能把這件事告訴他外公,否則就麻煩了。我答應了他。
事情到這兒好像就結束了。但另一個問題又出來了:A的外公等著我處理的結果,而A又要我為他保留真相。我該怎么辦呢?
經過梳理,雖沒有好的辦法,但我還是把老人家約到辦公室來了。
很簡單的對話,很直白的表述,我就把事情說清楚了。原本以為老人家會非常生氣,但超乎我的想象,他卻很平靜。
從老人家充滿皺紋的臉上我看到了歷經滄桑地無奈,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案例,也不是一個平常的盜竊案件,從老人沉默的片刻中我感覺到了人生的凄涼和無助……老人是無辜的,卻無法討回本該屬于他的那部分錢。因為他的話驗證了A的說法,他的大女兒會用極端手段懲罰他的兒子。
最終,我告訴他可以這樣處理這件事:此事至此就結束了吧,你已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就當是發給兩個孫子的過年錢吧!我相信,孩子經過這件事后,會從中受到很大教育,其效果遠遠大于吵他一次或者打他一頓。看著老人無奈地點點頭,我的心也酸酸的。
事情就這樣處理了,我也不知道對與錯。反正,我的心卻怎么也輕松不起來。
二00九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