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何裕民
《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有云:“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這里所說的消渴并與糖尿病有些類似。
然而糖尿病按其臨床表現,只是隸屬于中醫學中“消渴”范疇,消渴并不等于糖尿病,因消渴的涵義較廣,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尿崩癥等有消渴癥候,也屬消渴之列。
1
治療糖尿病為何需要中醫藥?
我們都知道血糖高是糖尿病的一個顯著指標,糖尿病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是它的并發癥。我們若是及時控制住糖尿病,不給并發癥發作的機會,那就什么問題都沒有了。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常見的有腎病、眼底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它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由于目前西醫還缺乏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在綜合治療血糖且控制良好的基礎上,采用西藥加中藥可以明顯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率。
如采用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中藥(如大黃、葛根、太子參等)以及蟲草制劑(如金水寶)治療,可以使糖友尿蛋白排出減少,保護腎功能,逆轉早期糖尿病腎病;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采用補益肝腎、活血通脈等方法治療,可以促進眼底出血滲出的吸收,提高糖友的視力,延緩其發展;采用補益肝腎、舒筋通脈的方法治療,能夠明顯緩解肢體涼、麻、痛的神經病變癥狀。
傳統的中醫治療糖尿病是根據臨床癥狀“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減輕”進行三消論治。隨著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糖尿病的治療不能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應該納入包括現代醫學檢查項目在內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標,用中醫的辨證和西醫的辨病相結合。
2
什么樣的糖友可考慮結合中醫藥治療?
A
血糖控制良好但癥狀緩解不明顯
臨床上常常可以見到經過綜合治療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癥狀,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無力、體弱多汗等氣陰兩虛的表現,西醫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這時可以充分發揮中醫的優勢,可采用益氣養陰、填補肝腎、清熱利濕等對癥治療的方法,均可取得良好療效。
B
輕中度II型糖尿病
臨床上時常可以見到輕中度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飲食和運動的基礎上可以單純應用中醫藥治療,就可以將血糖控制在滿意的范圍。
C
減少西藥劑量
西藥降糖的療效肯定,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有些糖友為了將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的西藥劑量比較大,而長期大劑量使用西藥必然給身體帶來一定的損害。這時若加用中藥治療,在方藥合理的情況下可以逐漸減少西藥的使用劑量,協助平穩降糖。
當然了,我們并不是說中藥完全沒有副作用,只是在配方的時候,中醫大夫能根據患者實際體征辨證施治,比如對于同樣一種病,有的患者體質偏熱,有的患者體質偏寒,有的體質較虛弱等,在方劑調配中就會充分考慮到患者個體差異,對藥味進行合理加減從而盡可能的將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以便達到最好的康復效果。這也更體現了中醫診療“以人為本”,靈活施治的優勢。
3
中醫如何辯證論治糖尿病?
糖尿患者在中醫診斷上一般分為陰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陰陽兩虛型。
陰
虛燥熱(常見于糖尿病的早期)
患者表現為煩渴多飲,隨飲隨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饑,溲赤便秘,舌紅少津苔黃,脈滑數或弦數。多采用養陰清熱的方劑治療。
飲食方面,糖尿病起始階段應以清熱為主,兼以滋陰,可選用苦瓜、黃瓜、綠豆芽、茭白等清熱養陰之品,可常年食用。另外,可用桑葉等具有清熱作用的重要單品或混合泡茶長期飲用。
氣
陰兩虛(常見于糖尿病的中期)
患者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干舌燥,多飲多尿,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腰膝酸軟,舌淡或舌紅暗。舌邊有齒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脈細弱。多采用益氣養陰的方劑治療。
飲食方面,糖尿病中期應補氣養陰,可選用鮮藕、荸薺、冬瓜、萵筍等養陰之品。氣虛者可在飲食中加用黃芪、黨參,茯苓餅干、山藥餅干也可適當選用;其次,可用生地、麥冬、天冬、枸杞子等泡水長期飲用。
陰
陽兩虛(多常見于糖尿病病程較長者)
患者表現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耳輪焦干,多飲多尿,混濁如膏,或浮腫少尿,或五更瀉,陽萎早泄,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多采用溫陽育陰的方劑治療。
飲食方面,糖尿病后期為陰陽兩虛,可選用羊肉、牛肉加當歸、黃芪燉食,常飲牛乳或羊乳等性能溫熱之品,以溫補氣血,通達經脈。
4
中醫并不能根治糖尿病
中醫對治療糖尿病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說中醫可以根治糖尿病。現階段還沒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所以市面上若有承諾中醫藥可根治糖尿病的一般都不可信。此外,并非所有的糖友都適合使用中醫治療糖尿病,比如:I型糖友。因為I型糖友胰島β細胞功能幾乎完全喪失,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必須補充胰島素,而目前還未發現哪種中藥能夠替代胰島素的。
5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
《諸病源候論》提出,消渴病人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臺秘要》亦強調:“食畢即行走,稍暢而坐”。這些都說明適當運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這一點和現代醫學的認識也是完全一致的。
對于糖尿病患者的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以不疲勞為度”,“不能強所不能”。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散步、快速行走、健身操、太極拳、滑冰、游泳等。運動強度過大或活動時間太長引起勞累,會使病情加重。尤其是嚴重缺乏胰島素的患者及合并冠心病、腎病者,應該限制活動量。但運動強度太小又起不到治療作用,特別推薦打太極拳,它具有輕松、自然、舒展和動作柔和的特點,是糖尿病患者較為適宜的運動形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