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3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馮麗妃
12月12日出版的《自然》增刊“2019自然指數—材料科學”聚焦了全球科研機構在材料學領域的高質量科研產出情況。新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材料學領域一支強大的科研力量。
在納入自然指數的82種高質量科研期刊中,2015年到2018年材料科學論文產出增幅最快的50家機構有43家來自中國,并且前10位均為中國的大學,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
中國對自然指數材料科學論文的貢獻在2018年首次超過了美國,同時在貢獻最多的100家科研機構中,中國有34家機構上榜。位居這100家科研機構前十的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德國馬普學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斯坦福大學。
增刊還顯示了各主要國家材料科學論文占其全部自然指數論文的權重情況。其中份額最高的為韓國和新加坡,均在40%以上;中國居第三位,所占份額為35%以上;美國略高于15%。
此外,增刊文章探討了材料學研究的一些發展趨勢。例如,能源已成為材料學研究的熱點,尤其以高性能電池的研究為代表;在能源采集領域,“老”材料有了新用途——人們發現木頭、棉花和紙張中的纖維素存在一種蜂窩結構,能從人體等低溫來源中采集能量,這或許為未來智能手機等小型電子設備的供電帶來應用前景。
責任編輯:王旭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