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軍 知竹圖
■冷軍書法 釋文:天真可貴,無邪價高
冷軍 著名油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湖北省美協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黃賓虹 1955年作 金文七言聯 雅昌供圖 釋文:德業星云閎麗景,康強松柏壽齊年。德業星云閎麗景,康強松柏壽齊年,十四字。熙春先生大方家教正,九十二叟賓虹集古籀文。 此金文對聯為黃賓虹92歲晚年墨跡,書作老氣縱橫,墨重筆拙,字法參差生奇,堪稱其暮年書法的代表作。
■吳昌碩 丁巳(1917年)作 歲朝清供 雅昌供圖
吳昌碩的畫過于潦草,齊白石高很多——
去年收藏周刊與著名畫家冷軍就“素描對中國畫的影響”話題,有過深入的討論,當時他就提出“(中國畫的)問題不在于是否學習素描而是太多人過于輕視書法”,當時他強調,“書法練習的缺失才是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最大短板”。日前,冷軍再次接受收藏周刊記者獨家專訪,對有關話題進行了深入剖析,他認為:“對書法的掌握并非只是技術層面,重要的是修養。”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書法好會帶來書卷氣
收藏周刊:我們談談書法與繪畫?
冷軍:書畫同源,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都是以“盡精微致廣大”的“文以載道”為追求目標和最高表現境界,形式的差異則一目了然。
收藏周刊:您覺得,國畫水平的高低和書法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冷軍:作為畫而言,其表現因素很多,有造型、墨的干濕濃淡、線條及色塊等,并不僅局限于筆的運用。而書法僅限于筆的運用即線條的質量。盡管國畫的水平不完全取決于書法,但如果書法很好,會帶來書卷氣質與修養,給國畫平添幾分文化氣息!
有書法功力的人在國畫上有后勁
收藏周刊:黃賓虹先生有個理論,“畫先于書,訣于書法”。您認同嗎?
冷軍:認同!國畫畫到一定境界是這樣!就是語言越來越純粹與精煉,這時候書畫趨同,沒有區別!一般情況下不可能達到!書法家成為畫家的不多啊!大畫家也少有是大書家的!
收藏周刊:我記得去年采訪您,就談及這個問題,您當時說,“書法練習的缺失才是當代中國畫發展的最大短板。問題不在于是否學習素描,而是太多人過于輕視書法”。您現在還這么看嗎?
冷軍:當然!有一定書法功力的人在國畫上是有后勁的!
收藏周刊:有人認為,以書入畫的說法也不妥,如果以篆書入畫,那就只剩下線條了,而繪畫的需要遠遠不止這些,您怎么理解“以書入畫”?
冷軍:對書法的掌握并非只是技術層面,重要的是修養。
收藏周刊:哪位前輩大家在書法與繪畫方面讓您特別敬佩的?您如何看黃賓虹?
冷軍:他是書寫方式入畫,不是書法,他的書法不敢恭維!今天和歷史上真正能夠書寫入畫的沒有幾人!
收藏周刊:書寫方式入畫與提高書法水平提高繪畫格調,有何異同?
冷軍:書寫對于藝術“表達”來講是一種境界和高級的方式,只有寫出來的才能真實地反映藝術家的情感、修為與功力。
書寫方式入畫與提高書法水平提高繪畫格調,沒有什么異同!黃賓虹是用書寫方式入畫!他本人對書法有精深的感受力,只是依我目前眼光并不覺得他的書法功力有多深!也許太深我還沒能感覺到!依我看書寫方式應該是藝術表現的最高境界,因為它是自由和真實的另類形式的表現,而自由和真實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歸旨!
吳昌碩的畫雖有長跋,仍沉不下去
收藏周刊:書法入畫的代表不少,您怎么看吳昌碩?
冷軍:他的畫太潦草!雖是書寫入畫但書卷氣被躁而飄的線條弄沒了,盡管每幅畫都有長長的題跋,以增加文人氣息,但仍然沉不下去,可能與性格相關。他行筆太快、毛躁、浮華,不太符合傳統“盡精微致廣大”的“道”的要求,倒是合乎西方現代藝術中的表現主義手法。
收藏周刊:在這方面,齊白石與他對比如何?
冷軍:高很多!齊老先生是幾千年出一個的!
收藏周刊:齊老算是書法繪畫雙高的畫家代表吧?所以,我們在討論書法入畫時,齊白石就可以作為一位典型的范例了?
冷軍:是的!齊老先生藝術境界高、功力深!無法用語言描述。
盡精微、致廣大 畫中有道即是好
■冷軍
文以載道,畫中有道即是好,那什么是道呢?
道是宇宙終極物質的特質,是什么呢?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特質,亦即既宏觀又微觀,怎么理解?物理學知道物質可以無限分割下去,分子、原子、質子、中微子等等,一直分割下去,極盡微觀而又遍布宇宙,這就是常說的“盡精微、致廣大”和“博大而精深”,這就是道或者說是道在我們這層境界的反映。
那在中國書畫藝術中如何表現呢?就是筆墨!筆特指書法用筆,墨指墨分五色二性等等。一筆下去,大關系上是形,小關系上就是筆的書味,看看書法中的筆劃,有簡單一劃了事的嗎?你看那點、橫、豎 、撇、捺的寫法不是要用幾個動作才能完成嗎?那些動作含而不露,加上墨的微妙變化,合一起就是筆墨,再加上宣紙的浸染又多一層內涵,這就是盡精微。畫面有構圖、有造型、有筆墨就構成了“盡精微、致廣大”的道的特征,文以載道的追求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