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時候接診了一位高血壓患者,自述血壓升高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現在血壓長期波動于170?190/100~110mmHg。
我給患者說:“那你現在都有什么癥狀?”
患者說:“現在就是每天都頭暈目眩,口干舌燥,手足心熱。”
看到這里可能有很多人會說,這不就是肝陽上亢的癥狀嗎?用天麻鉤藤飲準好。患者之前也診治過多次,前醫也是按照這個方法治的,用藥的時候癥狀確實會減輕一些,但斷藥之后就又復發了。
我查其舌質紅、苔薄黃而干,脈弦細,并有略微浮腫,于是問道:“平時有沒有腰膝酸軟的情況?”
患者想了想之后點點頭。這下我心里就有底了,于是四診合參之后,方擬:
生地黃、北沙參、杞子、麥冬、當歸,菊花,龜板、牡蠣、牛膝、鉤藤,決明子、桑寄生
患者使用上方七劑,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血壓降為160/100mmHg。后來又在上方的基礎上加減施治一個多月之后,血壓穩定在125/85mmHg左右。
那么這個方子是怎么治療患者的高血壓的呢?這還得從患者病癥說起
初看患者癥狀,確實是肝陽上亢的表現,但在仔細詢問之后,患者還有腰膝酸軟等腎虛表現。這就是因為患者久病暗號腎陰,導致水不涵木,虛陽上亢,血壓持續升高,看起來病在肝上,但其根源是腎。
故而我用這個方子主要就是滋養肝腎之陰,俾陰復陽潛,所以血壓自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