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藥對經驗
枳殼、大腹皮(子)
[主治應用]腹脹大如鼓、 腹水或濕熱夾滯者。
[經驗體會]董建華經驗: 枳殼,味辛、苦,性微寒,功能破氣消積,利瞞寬中,通利大小便,善治上中焦之氣滯。大腹子辛、苦、溫,質體沉重,辛苦降下,善行有形之積滯,以消積、行水。大腹皮辛、微溫,質體輕浮,辛溫行散,專行無形之滯氣而理氣寬中,利水消腫。如此配伍,枳殼性寒,善治上中焦之滯,大腹子或皮性溫,善治中、下焦之氣滯,一寒-溫, 一上一下,相互促進,達到行氣消脹、利水消腫之目的。適于腹脹大如鼓、腹水或濕熱夾滯的患者,可使行氣消脹、利水消腫、去滯除滿的力量增強。(《中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集4>)
三七、雞內金.
[主治應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
[經驗體會]朱良春經驗: 三七化瘀和血,善通肝絡:雞內金消積化食,《醫學衷中參西錄》尚日:“治痃癖癥瘕,通經閉”。二藥合用,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改善癥狀,增進食欲,并改善肝功能。(《朱良春醫集》)
黃芪、澤蘭
[主治應用]肝硬化腹水證屬血臌及慢性肝病肝脾腫大。
[經驗體會]王文正經驗: 澤蘭辛散微溫,善入肝、脾,能和氣血、利水濕、破宿血、消癥瘕,通肝脾之血,利營衛之氣,行而不峻,與補氣升陽、健脾磨積的黃芪相配,則消中有補,不損正氣。用于肝硬化腹水證屬血臌及慢性肝病肝脾腫大的治療,往往再酌情配以水紅花子、仙人頭、土鱉蟲及馬鞭草等藥,其效更著。[張文海.王文正治肝膽病常用藥對的經驗.遼寧中醫雜志,2001; 28 (10):598]
關幼波經驗:二藥合用益氣活血利水,通行肝脾血循環。常用以治肝硬化、肝脾腫大、腹水,有改善門靜脈循環、改善肝功能、消腹水、消腫等作用。(《名老中醫經驗集》)
鱉甲、龜甲、牡蠣
[主治應用]滋陰潛陽, 軟堅散結。
[經驗體會]王芳經驗: 三甲同用見于《溫病條辨》中的三甲復脈湯、大定風珠等方,用三甲的目的在于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其中龜甲滋陰潛陽、補腎健骨, 三甲同用,滋陰潛陽,軟堅散結。據現代藥理研究具有抗肝纖維化的作用,故適用于陰虛火旺、肝風內動之證,及慢性肝病、肝脾腫大、肝纖維化者。[王芳. 談三藥組協同作用的臨床應用,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 10 (3): 7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