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科】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侵蝕孩子童年,
父母一無所知,孩子淚流滿面
父母帶來的言語傷害,在無數人的心底留下了創傷,成為難以言說的痛。然而,很多父母對此卻一無所知,依舊把其視作理所應當。
今天作者想說說語言暴力的事情,最近接了太多這樣的個案。希望更多的父母能看到這篇文章,對自己的孩子,溫柔以待。
最近,有個“新型家庭暴力”的話題,看得人潸然淚下。
有人還是孩童,因長期被父母訓斥責罵,早早患上抑郁癥,對人生失去希望。
有人剛剛成年,為了逃離父母的蔑視嘲諷,義無反顧報考到千里之外的大學。
有人已成家立業,仍遲遲等不到父母的稱贊,始終害怕與父母見面交流。
父母帶來的言語傷害,在無數人的心底留下了創傷,成為難以言說的痛。然而,很多父母對此卻一無所知,依舊把其視作理所應當。
有句話說得好:“世上對別人最深的傷害,永遠是語言?!?/span>
家庭暴力不只是動粗毆打,比身體傷害更痛的,是長期的言語辱罵和否定打壓。
—01—
最親近的人,說著最傷人的話
最近聽一個來訪者哭訴,他的爸爸是一個極度好面子的人,對他的要求很高,也很嚴厲,他不論多努力,都無法讓爸爸滿意。
每次因為學習,他都要忍受爸爸的責罰。
他爸爸說:“不優秀的孩子,就不配活著。”“你這樣的孩子,不配花我的錢。我就是把錢捐了,也不會花在一個廢物身上?!?/span>
他現在很痛苦,再也不想努力了,再也不想上學了,他覺得自己從來就沒有做對過,在爸爸的眼里他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垃圾。
他真的不想活了,好痛苦。
還有另外一個來訪,她覺得自從有了弟弟,媽媽就變了,不再溫柔了。對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媽媽會陪著她,帶她去玩,而現在媽媽對她一點耐心都沒有了。
有一次媽媽罵她,她受不了,就坐在窗戶上,說自己不想活了,媽媽冷冷地說:“你有種就跳呀,你要不跳下去,我都看不起你。”“就你,要是敢死,早就有出息了?!?/span>
然后轉身就出門了,不再理她。她呆愣在那里,心上好像扎了一把刀,感覺好疼,好難過。
后來她每次難過,就會用刀子劃自己的胳膊,她再也不感覺不到快樂,她覺得她的世界一片黑暗。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人身上留下傷痕,卻能在人心里投下不易散去的陰影,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就是語言暴力?!?/span>
語言暴力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你以為不疼,現實卻傷人很深,你以為無礙,卻早已留下陰影。
每一句話,就像是一把刀,都會留下看不見的傷口,這些傷口,有可能終身都不會愈合。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不該以愛的名義,說著最惡毒的話。這樣的愛,給到誰,都不會感到溫暖。
—02—
家庭軟暴力,是一場慢性PUA
網上有人問:“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會怎樣?”
博主奶酪答道:“我天性自卑、抑郁、討好型人格、懼怕社交、愛獨來獨往、玻璃心、敏感、怕給人惹麻煩、共情能力強到可怕……
這些都“得益”于父母對我從小延續至今的語言暴力。
他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讓我痛及肺腑,談笑之間也可以讓我淚如雨下,我愛著他們的同時,也恨著他們?!?/span>
對此,很多人都表示感同身受,其中一名網友也說:“爸媽從小到大都沒有夸過我,有的只是辱罵和要求?!?/span>
別人對我們PUA,我們可能有機會識別,而父母對我們PUA,我們卻很難不中招。最親的人,對我們說最惡毒的話,怎能不讓我們自我懷疑,是不是我們真的一無是處,真的毫無用處。
有的孩子就算長大了,也要努力離開家,因為他們受不了父母對她們的惡言惡語。
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媽媽說,“畫畫有什么用?能養活得了你嗎?學習那么差,要腦子有什么用?滿腦子垃圾。我以后指望不上你,生你有什么用?”
每次被父母辱罵后,孩子都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長期以往,她的性格越來越內向,自卑感也越來越強。
直至現在長大成人,網友仍害怕與人往來,不管自己做得有多好,都覺得不配得到稱贊。
哈佛醫學院馬丁教授曾做過相應的跟蹤觀察,結果顯示:
孩子持續被語言暴力,大腦里的海馬體和胼胝體會不斷縮減,導致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下降,同時杏仁核也會反復被刺激,使其可能長期生活在恐懼中。
正如那句扎心的話:“你罵孩子,他不會停止愛你,但他會放棄愛自己?!?/span>
父母長期辱罵孩子,是一種家庭軟暴力,更是一場慢性PUA。
所有的狠話都會悄然滲透靈魂,不斷摧毀孩子的生命力,使他失去愛的能力,跌落在痛苦的深淵里,一生都在療愈童年。
—03—
健全的父母,治愈孩子一生
孩子在不同環境中生長,會呈現出迥然各異的狀態。
自戀的父母,總喜歡用語言暴力教育孩子,給孩子徒增傷害。他們以為的教育不過是為了降低自己的焦慮,維護自己的面子,把孩子當成成全自己自戀的犧牲品而已。
健全的父母,更懂得和顏悅色與孩子相處,讓孩子健康成長。用真正的愛去給與孩子溫暖,去耐心地幫助孩子,接納孩子的平凡,更愿意祝福孩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東方甄選的主播頓頓為什么這么樂觀?頓頓說是因為自己的媽媽,他還分享過一次難忘的回憶。
小時候,頓頓的成績一直很優異,基本上每次開家長會媽媽都會被老師表揚。
但有一次考試,頓頓發揮失??嫉煤懿?,他不好意思告訴媽媽。
媽媽到學校開家長會,聽到老師念到頓頓的名字,就習慣性走上臺領獎。
老師這時才說獲獎的是班上另一個同名的同學,不是頓頓。
媽媽只好當著所有人的面灰溜溜走下臺,場面有多尷尬可想而知。
若換做其他家長,頓頓多半逃脫不了一頓責罵,然而頓頓的媽媽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打趣問他:“你們班還有另外一個人叫王濤???”
健全的父母不會因為自己的面子和情緒,讓孩子拼命討好和滿足自己。會像頓頓媽媽一樣給與孩子足夠的信任和支持。這樣的孩子自然會健康快樂,積極向上。
健全的父母會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一個人,而不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屬品,父母是孩子的容器,幫助孩子消化負面情緒,讓孩子能夠健康積極的長大。而自戀的父母則把孩子當成容器,讓孩子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承擔自己的人生焦慮。讓孩子的心理世界壓抑而窒息。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倡的“和善與堅定并行”觀念:大意是用不懲罰不驕縱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成長,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性、責任感、合作觀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足夠的尊重,孩子才能自信,孩子才更有底氣去無畏生活,敢于挑戰,勇于拼搏。
和善的父母,是孩子內心深處的寶藏,你給過的尊重和鼓勵,會治愈孩子的整個人生。
我們常說“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越是深遠的愛,越不能口不擇言。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家財萬貫和前路坦途,而是健康的心靈和幸福的童年。
—04—
好好說話是最佳修行
雖然打壓式教育不值得提倡,語言暴力需要被制止。但是做一個健全的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父母敢于承認自己的問題,不要固執己見。
當我們因為教育有情緒時,我們要知道,這些情緒是自己的問題,是需要我們自己來修正并改變的。
可悲的是,大多數父母有一套自洽的邏輯,來證實自己的教育是最正確的,絲毫沒有反思能力,不愿意承認自己傷害了孩子,還覺得自己這樣對待孩子,孩子長大了,就會明白自己的用心良苦。絲毫不理解孩子為什么如此痛苦,還覺得是孩子的問題,是孩子太脆弱。
畢淑敏在《家問》中寫道:
病態中的家庭,如履薄冰,全是悲劇。
如果不能卓有成效地打斷鉸鏈,這種會傷人的家庭,就像頑強的稗草,代代相傳,貽害無窮。
錯誤的相處方式會傳染,你不曾讓兒女感受到慈愛,兒女也很難做到忠孝。
父母與子女緣分一場,好好說話是最佳修行。如果孩子得了心病,請重視起來,和孩子一起面對,一起做咨詢,只有家庭健康了,孩子才能真正的健康起來。
如果教育對你來說是一件難事,那么一定是你的方式錯了,需要真正的去反思,去檢討自己。
你對孩子的溫柔以待,他們必會勇敢堅強;你為孩子種下陽光,他們必將溫暖回饋。
家庭溫馨有愛,孩子才能快樂健康,家庭歡聲笑語,孩子才能樂觀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