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chuàng)作
【父母必讀】
父母做好這件事,可以有效激發(fā)孩子的內驅力
蘇格拉底曾說:
“每個孩子身上都隱藏著一顆會發(fā)光發(fā)亮的小太陽,要看父母是如何讓這顆小太陽的光芒充分釋放。”
其實,每個孩子天生都有爭勝心,都愿意變好,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
但是,孩子越小越脆弱,很容易被周圍人事干擾,而不能靜心學習。不是不想變好,而是無能為力。
所以,與其說做父母的要激發(fā)孩子的自驅力,不如說要保護好孩子的自驅力。
怎樣保護孩子的自驅力?
及時排除干擾,呵護孩子心靈。
01.最大的干擾來自家庭,來自父母,父母感情導致的家庭的和諧與否,是影響孩子心靈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在幼小的孩子的世界,父母即是天,父母的情緒就是天空的顏色,如果天空總是布滿陰云,孩子心靈就是抑郁的,不知道活著的意義,根本無心學習,不能學習。
02.其次,就是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模式,如果不健康,不合理,就會傷害孩子的自驅力。
a.包辦,費了父母的勁兒,也廢了孩子的能力,滅了孩子的自驅力。
包括生活與學習,一定要盡量收起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嘴,把更多的動手、動腦、作主的機會教給孩子,讓他去鍛煉,去試錯,去發(fā)現(xiàn),去經歷,去決斷……
這樣的結果,孩子才能不斷成長,不斷形成正確的主見,自主,自發(fā),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
《自驅型成長》中寫到:在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倘若父母比他們的孩子還要用勁,那他們的孩子只會每況愈下,而非逐漸變強。
你付出的越多,孩子鍛煉的越少,你在孩子面前越強,孩子越弱。
b.控制,傷害的是孩子的自主性,極大地破壞孩子的自驅力,導致孩子隨波逐流,或者讓孩子精力被反控制所占。
學習終是孩子自己的事,要以孩子為本,可以循循善誘,潛移默化,不能喧賓奪主,強制執(zhí)行,否則,控制一時,控制不了一世,容易導致畸形成長。
管,是為了不管,教,是為了不教,這才是最終目的。
孩子的事盡量讓孩子自己做判斷,自己安排,孩子才是主角,父母只是參謀,父母越位,意味著孩子的地位失陷。
c.批評,指責等負面語言慎用,不是什么原則性問題,切記一定一定要少,不要隨隨便便放在嘴上,做錯事很正常,相信孩子,給孩子時間和機會,改正就是進步。
你覺得沒什么,對孩子來說,一句指責,猶如寒霜,一句批評,猶如利刺,你的嘴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d.表揚、稱贊,不能濫用,要用在值得的事上,否則,就容易起負面作用。
03.孩子與同學、老師的關系,如果有矛盾,有誤解,或者不能合群,孩子會始終心里不安,想著這些事,無法專心學習。
父母與孩子關系好,讓孩子信任,孩子就會傾訴給父母,父母就能及時給孩子疏解,幫孩子走出來。
如果父母之間關系不和諧,不能給他安全感,他不說,父母也無暇顧及,孩子自己走出來就很難了。
所以說,一個家庭想往上走,它的底層邏輯是:父愛則母靜,母靜則子安,子安則家和,家和萬事興。兒女奮發(fā)向上,多玉樹芝蘭,門楣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