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讀】
開學前,閨蜜別提有多高興了:小祖宗終于開學了,我可以大松一口氣了!
只是,沒高興多久,就被現實打臉了。
她接到學校通知,自周一開始,一連三天,小學一年級新生培訓,必須家長陪同。我以為我要解放了,原來新的戰斗剛剛打響!
誰說不是呢?雖然孩子送去了學校,可是教育才剛剛起步。
學校教育主要是傳授知識,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也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教育孩子,誰主沉浮?
答案永遠都只有一個:父母!
再好的學校,也比不上父母給的這5種教育,讓孩子生命之初汲取受益一生的營養。
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前段時間,一名4歲左右的男童,在地鐵內嚎啕大哭,還撒潑捶打母親長達5分鐘之久。
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憤怒吼叫,恨不得把整個車廂掀翻。
原來,他是因為要玩手機看動畫片,被母親阻止了,于是用如此極端的方式宣泄不滿情緒,非要母親妥協,方肯作罷。
這個孩子明顯缺少管理情緒的能力。
一個不能掌控自己情緒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做事不計后果,全靠情緒來掌控行為,輕則傷害自己,重則傷害他人。
而情商里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情緒管理。
4歲,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最佳時機,它是孩子全面發育的重要體現。幫助孩子從小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是件關系到未來的大事。
當然,會管理情緒的孩子,并不是不能生氣。
相反地,他可以難過、憂傷、發脾氣、哭泣,因為孩子只有體驗了情緒,才能真正認識情緒,然后學會控制和發泄情緒。
但無論何時,一定要告訴孩子,釋放情緒不能傷害他人。
孩子鬧情緒,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一味縱容。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共情,再講道理!
會管理情緒的孩子,長大后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不會被他人左右。
培養孩子的「身體界限感」
前不久,上海迪士尼樂園內,一名8歲的小男孩碰到了前面年輕女孩的臀部,女孩說了幾句,男孩的媽媽立馬就發火了。
叫囂著說:碰就碰到了,你叫啥?
看完倒吸一口涼氣!
這個孩子之所以會觸碰別人的身體,就是因為從來沒有人教他什么是「身體界限感」,因為他媽媽根本不懂這個道理。
孩子“侵犯”別人,是身體界限感意識不強;孩子被人侵犯,有時候也是缺失界限教育結下的惡果。
我有個女同學,上小學時借宿在她大姨家,常常被姨父親臉蛋、摸頭。而且,姨父還常常把她抱在懷里,問:怎么不穿裙子。
她開始很是抗拒,曾經把這事告訴媽媽,媽媽說:大人親你,那是因為你可愛!
從此,她不再反抗,但這段記憶卻在她心底留下了永遠的陰影!
著名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說:
對于任何一個獨立人格的人,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當我們要跟他進行身體接觸的時候,都需要征得他的同意。
我們需要讓孩子從小明白,你的身體你做主,沒有經過你的允許,任何人都不可以隨意觸碰。
她還強調,孩子6歲前的性教育一定是在家庭完成的。
3~6歲期間,幼兒園可以滲透一部分,可是在0~3歲這部分一定是家庭來完成的。
「媽媽你會死嗎?」生命教育一定要做好
中元節的時候,回老家給奶奶上墳。
兒子很忐忑地問:媽媽,你會死嗎?
當然會啊。我不經意地說。
我不要長大,我不要媽媽死!兒子大哭起來。
兒子的反應,有點出乎我意料。兒子7歲了,在死亡這個問題上,我一直避而不談,因為不知道從何談起。
馬東曾在《奇葩說》中說:
如何面對生死這件事,是我們漢文化缺失的一課。
孩子知道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知道死。
正因為少了對死亡的敬畏之心,才會有那么多孩子自殺、跳樓、害人,輕視生命。
生命教育的缺失,讓人變得冷漠,不愛惜自己,更不尊重別人的生命。
在日本,有一個關于生命教育課的紀錄片,一所高中學校,讓學生每人認領一只雞蛋,然后讓他們孵化、養育、宰殺……
老師說:我們孵化、養育、終結生命,通過這一連串的過程,希望學生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
下一次,當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
不妨告訴他,每個人都會死,媽媽也會,只是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后了,在這之前媽媽會一直愛你,你也要好好陪著媽媽好嗎?
揭開生命教育神秘的面紗,讓孩子了解死亡的意義,讓他們懂得,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亡就是終結。
未知生,焉知死?
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孩子才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
自律,孩子最強大的軟實力
8月26日,雅加達亞運會上,中國紅又一次照亮世界。
男子百米賽跑中,中國男子百米飛人蘇炳添以9秒92打破賽會紀錄,為中國隊奪得冠軍。
這是時隔8年后,中國隊再一次獲得亞運會100米賽跑金牌,也是蘇炳添自己的一個突破,對于29歲的他而言,這個冠軍來得太不容易。
蘇炳添的成功,歸功于他的高度自律。
一周6天訓練,每天4~5小時。跑步前至少一個半小時熱身,跑步后一小時的放松。
他從來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不紋身喝酒、不抽煙,天天就知道訓練,以及思考與訓練有關的事情。
自律究竟有多可怕?它可以打破年齡限制,突破事業瓶頸,再次成就傳奇。
自律,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軟實力,可以讓人生開掛。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3~6歲,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85%~95%的性格在這個階段形成。
這個階段是養成自律品質的最佳時期,一定要教孩子學會有恒心、有毅力地堅持做一件事。
真正的自律是一種素質、一種信仰,它會讓孩子發覺健康之美,感受到幸福快樂、淡定從容、內心強大,永遠充滿積極向上的力量。
一個小時候自律感非常強的孩子,自然會成長為優秀的人。
獨立,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
《少年說》中,一段母子互懟的場景,火了!
兒子向臺下的媽媽喊話說:
洗碗,擦地,摘菜,燜飯,煮粥,拌涼菜……一個不落,可我還只是個孩子啊!
但媽媽卻溫柔而堅定地拒絕說:
不可以!
家務是學習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將來如果能泡得了廚房,下得了書房,能擔當,有責任。那么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會很幸福!
為這位媽媽打call,她的回答簡直不能太贊了!
孩子優秀而獨立,是每位父母最殷切的希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社會意識和獨立意識。
獨立教育可以從身邊小事開始,孩子自己穿衣吃飯,自己收拾內務,自己管理時間……
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放手讓孩子自己走。不讓孩子做溫室的花朵,讓他們去感受陽光的同時,也經歷風吹雨打。
生活獨立,是讓孩子掌握生存技能;精神獨立,是讓孩子學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真理,明是非,知榮辱。
適時適度的理性放手,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靈魂的喚醒師,愿我們都能養育出人格健全,品學兼優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