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古今中外】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項羽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深謀遠慮?




【古今中外】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
項羽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還是深謀遠慮?


    鴻門宴是公元前206年,兩支抗秦軍隊的領袖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劉邦通過巧妙的周旋與眾人的幫助,逃回了軍營,為日后爭奪天下奠定了基礎。鴻門宴上,項羽為何不殺劉邦?

    當項羽志得意滿,率領著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到函谷關的時候,遇到了阻擋,沒有想到盡然守有重兵,原來是友軍沛公劉邦的軍隊在他與秦國最精銳的章邯軍作戰的時候,趁秦國大軍調離,咸陽空虛,函谷無可守之兵的時候突襲成功了,先他一步入關。本來反秦同盟盟主楚懷王與各諸侯有約,哪股反秦力量首先打進關中就當關中王。

    項羽極度自負,認為自己一定是先進關中的,但當他率領諸侯打到函谷關,發現沛公劉邦已經拿下秦國首都咸陽,成為滅秦的第一功臣,這分明就是撿現成的便宜,搶奪勝利的果實,這讓年輕氣盛的項羽無法容忍的,他聽到這個消息,大發雷霆,攜巨鹿勝利之威更加的底氣十足,決定攻擊沛公劉邦。

    此時項羽駐軍戲水西岸,沛公劉邦駐軍霸上,雙方還沒有會見的時候,劉邦內部出現叛徒——沛公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打小報告說:“沛公要在關中稱王,任命秦的亡國之君子嬰為丞相,所得到秦的很多珍寶據為己有了。”項羽更是怒不可謁,劉邦不僅老實不客氣的搶奪他血戰得來不易的勝利果實,而且還要任命秦的亡國之君當丞相。

    他的祖父叔父都死于秦人之手,項氏與秦有著切齒的仇恨,他恨不能即刻殺秦王以報仇泄憤,盛怒之下的項羽下令動員犒賞三軍要在明天早上向沛公劉邦的駐軍發起攻擊。這時候劉項的力量懸殊,項羽有可戰軍隊四十萬,四十萬士氣高揚的得勝之師,劉邦的區區十萬之眾豈是對手,項軍駐扎在新豐鴻門待命,只要項羽的下令,毫無懸念,劉邦必敗無疑。

    項羽的頭號智囊范增也乘機勸項羽說:“劉邦一向是個貪財好色之徒,但是進入關中以后卻一反常態,既沒有霸占一個良家婦女,也沒有索取財物,看來他的志向不限于是金錢和美女,野心可謂不小啊!另外我派人觀察他的云氣,呈龍虎氣象,五彩斑斕,這是非常吉祥的,是要成為天子的征兆,所以趁早除掉這個心頭大患,以免以后來跟我們爭天下,現在正是滅掉劉邦的天賜良機。”這更加堅定了項羽消滅劉邦的決心。

    楚國歷來信任宗族和重用家族內部成員,項氏世代楚將,到此時項羽延續著這樣的傳統,他最信任的人還是他家族內部的成員,他的堂叔項伯現為左伊,做出攻擊劉邦的決定他自然是第一個知道。他想到張良還在劉邦的軍中,他與張良有過命的交情,他清楚劉項兩軍力量的懸殊,一旦開戰,毫無疑問劉邦必敗,到時候玉石俱焚,張良勢必跟著陪葬,他不忍心自己的朋友白白的送死。于是義氣為重的項伯連夜潛入劉邦的軍營,與張良秘密的會見,勸張良迅速離開,不要為劉邦陪葬。張良得到這個消息吃了一驚,他拒絕了朋友的好意,他說:“我受韓王派遣來輔佐沛公,沛公現在有難我豈能就這樣一走了之,我必須去報告沛公!”

    張良進入劉邦的軍帳,將項伯所說的情況如實的報告了劉邦,劉邦坐享勝利果實很是高興了一陣子,輕而易舉的拿下了秦都咸陽,占據關中,函谷關易守難攻,秦人據險而守,因此成就霸業,一統天下,實在是帝王之資,于是野心開始了膨脹了,但是還沒等他稱王,項羽四十萬大軍即將來興師問罪,自己區區的十萬人馬還不夠項羽大軍墊牙縫。

    現在共同的敵人已經被消滅了,昔日的友軍將要變成了主要的對手,這意味著一場決定由誰來主宰這個天下的爭奪戰拉開了序幕。但是現在自己處于絕對的劣勢,一戰即可全軍覆沒,再也沒有卷土重來的機會了,所以當他得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一時不知該怎么辦,只好問計與張良。

    于是張良請項伯來,劉邦殷勤的奉承項伯,舉杯為項伯祝壽,完全放下了身段,對項伯恭恭敬敬,這是流氓出身的劉邦從來沒過的。平時劉邦不改他當流氓時候的脾性,痞氣十足,句句不離粗魯的臟字,張口老子閉口豎子,但是今天他卻變得溫良恭儉讓,立刻就跟項伯套上了近乎。

    本來項伯跟劉邦根本談不上什么交情,甚至還存有幾分敵意,但是經過一番忽悠,很快項伯就覺得劉邦是個謙恭實誠的君子,一下覺得劉邦變得不再陌生,對他的敵意全消,似乎劉邦是他的老熟人,連劉邦提出跟他結為兒女親家他也同意了。同時劉邦一再解釋說:“我自入關以來,沒有一點私心,對秦國的財寶沒有要據為己有的意思,一切財物我都派人清點封存于庫中,日夜恭候項羽將軍的到來。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您想現在正值天下大亂,派兵把守是為了防止盜賊和意外事件的發生,勞您向項羽將軍轉達我的忠城,說我劉邦絕不敢背叛項將軍!“項伯很高興,自然很痛快的答應了,并給他的“親家”出主意說:“你最好明天一早來軍中認了錯。”劉邦自然恭敬的接受了他的建議,并且恭送他出賬。

    第二天一早劉邦果然帶著百余名隨從來會見項羽。劉邦的長處除了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主要還是能曲能伸,崇尚厚黑之道,他已經是年過半百的老江湖了,一切棱角早已磨平,而項羽恰好相反,少年得志,勇冠三軍,百戰百勝,巨鹿一戰更是聞名諸侯,奠定了他義軍領袖的地位,本來就年輕氣盛,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更加讓他目空一切,聽不進去任何不同的意見。

    在反抗暴秦的戰爭中,他是最出彩的一個,出力最多,犧牲最大,不想最后本來屬于自己的滅秦首功盡然讓劉邦撿了便宜,威震天下的項羽豈能吃為他人作嫁衣裳這樣的大虧,懷王的約定分明就是想要劉邦來制衡自己,這個他項家立的懷王盡然玩這樣的花樣,也是從這里開始埋下了殺懷王的種子,當然現在他主要對搶走他勝利果實劉邦憤怒不已。

    劉邦沒有想到搶先進入關中,滅了秦朝,盡會這樣的刺激項羽,所以現在他只能裝孫子到底,對項伯尚且肯放下身段,見到項羽更是謙恭之至,不僅不敢居功,完全以項羽的下屬自居,一再的解釋他搶先進入關中的良苦用心,不斷的澄清項羽對他的誤解,他說:“臣與將軍同心協力,與秦軍作戰,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臣在黃河以南協助將軍成功。沒想到臣借助將軍的虎威先進了關中,今天能得以在這里拜見將軍。使得將軍產生誤會,一定是有小人挑撥離間,讓臣與將軍產生矛盾。”

    在項羽剛聽到劉邦先入關的消息時還怒氣沖天,甚至已經做出了消滅劉邦的決定,可是現在被劉邦一番委屈萬狀的陳情,對自己無比忠誠的拜服,這一切表現都讓他很滿意,原來滿腔的怒火早已熄滅,認定自己的確是誤會了劉邦,甚至深感對不起劉邦,所以項羽說:“這是你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來告訴我說你有野心,要不項籍怎么會如此的疑心你呢?”

    一場迫在眉睫的危機似乎化險為夷,表面上似乎已經風平浪靜了,雙方似乎真的化干戈為玉帛了,但是就在項羽設宴款待劉邦的宴席上卻暗藏殺機,劉邦幾乎性命不保,因為項羽肯放過他,項羽的手下還有明白人,宴席上第一個想要殺劉邦的人就是范增。宴席上,項羽項伯作為主人,面東而坐,亞父范增面南而坐,劉邦面北而坐,張良面西陪侍。

    范增雖然年過七十,但是老謀深算,是項羽倚重的頭號謀士,以他對劉邦的了解,知道此人不是等閑之輩,哪里會那么容易就屈服于項氏,他發現劉邦表面上的伏低做小,低首下心,似乎很服氣的樣子,但是只能說明劉邦確是一只老狐貍,趁其羽翼未豐滿的時候下手,早日除掉這個對手,在席間,范增多次舉起所佩戴的玉訣示意項羽應該當機立斷殺了劉邦,項羽默然不應。于是范增起身找到項莊,說:“大王心慈手軟了,不殺劉邦。你進去借祝酒為名,并請求舞劍,乘機將劉邦殺了,否則你們都會成為他的階下囚。”

    項莊聽從了范增的吩咐,來到席前請示項羽說:“難得沛公與大王相聚飲酒,在下愿舞劍以助興。”項羽很高心的同意了。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看出了項莊的意圖,項伯也跟項羽一樣,深信劉邦的是個忠厚的長者,況且他們算是親家了,雖然這個親家還是八字沒有一撇,口頭上的約定如何算數,但是項伯卻胳膊肘猛外拐,極力回護他的這個“親家”,站起來也拔劍跟項莊對舞,實則擋住項莊不讓殺劉邦。張良何等聰明的人,他知道劉邦危在旦夕,命懸一線,到軍門外,找到劉邦手下最勇猛的大將樊噲說:“情況萬分緊急啊,項莊借舞劍之名要殺沛公啊!”

    樊噲也是吃了一驚,慷慨激昂的說:“我要與沛公同生共死!”馬上提劍持盾闖進來,守門的士兵想要阻攔,被樊噲打倒在地。樊噲進入軍帳中,怒視項羽。項羽按劍而起,喝道:“來者何人?”張良急忙回答說:“這是沛公的車夫,叫做樊噲。”

    項羽方才釋然,并且贊道:“真是壯士,賜酒!”樊噲拜謝,將所賜的酒一飲而盡。項羽又賜給了他一只生豬腿。樊噲將豬腿放在盾牌上,用匕首切著吃。項羽問:“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連死都不怕,還怕飲酒?秦的暴政如狼似虎,殺人如麻,刑法嚴峻,使得天下人起而誅暴秦。懷王與諸侯約定,誰先進入關中就封為關中王,現在沛公完全做到了這點,但是沛公毫無私心,封閉府庫,將軍隊退駐在霸上,專等將軍的大駕。之所以派軍防守,是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沛公如此勞苦功高,不僅得不到封侯的獎賞,而大王卻聽信讒言,打算誅殺有功之臣,這樣的做法正是在步秦的后塵,臣認為大王是不會這樣做的!”

    樊噲似乎是一介莽夫,大膽闖軍帳,當面指責項羽,但是項羽卻沒有生氣,反倒無話可答,只是說:“請坐。”咋一聽樊噲的話句句指責項羽,為劉邦抱不平,但是仔細一聽卻始終是站在項羽那邊說話,一直把劉邦放在項羽從屬的地位上,說的似乎劉邦是項羽的手下,批評項羽冤枉了自己立了大功的部屬,項羽盡管被人劈頭蓋臉這么一頓批評,但是感覺不過是自己另外一個敢言部屬的諍諫而已,不怒反而虛心接受,自我感覺有胸懷,能夠接受不同的意見。

    劉邦早被項莊舞劍這一幕嚇的魂飛天外,在宴席上是如坐針氈,盡管有項伯的極力保護和樊噲勇闖軍帳,但是在別人的地盤上,范增下定決心要干掉他,無論如何也逃不過,在這命懸人手危機關頭,早一刻開溜就多一份安全,于是他借上廁所為由逃宴,順便叫上忠誠的大將樊噲。劉邦出去許久不回,項羽派都尉陳平來召劉邦。劉邦說:“我們要不要向項羽告辭了?”樊噲說:“做大事者不拘小節,現在我們是案板上的魚,人家是刀,還告什么辭啊!”于是劉邦快馬加鞭直奔自己的大營,只留下張良向項羽辭別。

    鴻門離霸上有四十里地,為了盡快脫險,劉邦舍棄車,騎馬逃離,樊噲、夏侯嬰、紀信等持盾緊隨其后護衛。他們從驪山下來,經過芷陽,抄小路而行,劉邦并一再囑咐張良說:“你估計我到軍中了,再去代我辭別項羽!”

    張良估計劉邦一行到了軍中,才去向項羽辭謝。他說:“沛公不勝酒力,不能面辭,特委派在下奉上白璧一雙進獻與大王,玉斗一對進獻給亞父。”項羽是個杰出的軍事將領,但是對政治的敏感度卻比較低,方才宴席上的殺機四伏的那一幕他似乎毫無知覺,只是奇怪劉邦為什么會不辭而別。張良說:“沛公知道大王責怪他的過失,獨自回去了,現在已經到了軍中了。”項羽聽后沒有再說什么,接受了玉璧。

    范增卻可惜錯過了這次難得的機會,氣得將玉斗扔到地上,拔出佩劍砍得粉碎,讓劉邦跑了可是放虎歸山,他氣憤而無奈的說:“唉,無知小子,以后跟項王搶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都要做他的階下囚啦!”劉邦回到軍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誅殺了項羽向他提到的叛徒曹無傷。

    鴻門宴上項羽為什么不殺劉邦?

    一,鴻門宴時,項羽的真實實力,好一出借力打力的空手套白狼!

    巨鹿之戰時,項羽率領五萬楚軍,大戰大秦帝國合計四十萬人的長城軍團和關中軍團,先擊退章邯所部,奪占糧道,再殲滅的王離軍團近二十萬人。他的驚人戰斗力把當時作壁上觀的各國諸侯聯軍都嚇怕了,才暫時推舉他當個頭領,即所謂統領四十萬聯軍的“諸侯上將軍”。之后他又歷時半年,先迫降后坑殺了二十萬人的章邯軍團,摧毀了秦帝國的主要軍事力量,也實際宣告了秦朝的喪鐘。

    經過巨鹿之戰的消耗,至入關前,諸侯聯軍明確的增兵記載僅為新安時的“三十余萬”和鴻門宴前的“四十萬”,可見總共只增兵數萬,其中屬于項羽的份額即使最多,其入關中時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七萬。而與此同時,劉邦以兩萬偏師攻破武關,秦王子嬰投降。劉邦招降八萬秦軍留守部隊,擴軍至十萬,欲占據關中稱王,封鎖函谷關,招致諸侯聯軍眾怒。

    項羽因勢利導,以四十萬聯軍兵威,以勢壓之,通過鴻門宴,兵不血刃迫使劉邦拱手歸降,并裁軍至三萬,實力大損,更取得了分封天下的權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七萬軍基本盤,卻能借勢空手套白狼,裹挾了四十萬諸侯聯軍,連續殲滅四十萬秦軍;再靠這些各懷鬼胎的諸侯聯軍,威壓了劉邦,迫其讓出關中,成為天下名義霸主的項羽,自是此時最大贏家,所謂「滅秦之功,又大半成于羽手,故羽得以擅其賞罰廢置之柄焉」整個過程,空手套白狼,精彩之致。

    二,鴻門宴未登場的隱藏主角:楚王熊心。

    若史籍中此時楚王為戰國楚懷王之孫的記載屬實,那么根據楚懷王死于前296年,距離鴻門宴已經過去整整九十年,熊心的年齡最低估計也有五十歲,正是個和劉邦一樣飽經世故的政治強人,絕非無知牧童。后世對楚后懷王評價也甚高,認為其是“有帝王之英略”,“獨運大柄,揮置諸將若素君臣然”,是知人善任,勇智兼備的一代英主。

    項梁死后,楚后懷王為了排擠項羽,奪其兵權,不許其西進發展;北上救巨鹿時,又派親信宋義和范增做主將、末將來壓制他;項羽在安陽絕地反擊,征得范增反水支持,殺掉宋義。后懷王擔心他回師彭城攻打自己,無奈下只得封其為上將軍,讓他去和巨鹿秦軍死拼。沒想到巨鹿之戰項羽大勝,成了“諸侯上將軍”。后懷王完全失去了對項羽的控制,除掉他的決心也更加迫切,才會發出“如約”的詔令,不惜觸怒項羽,也要竭力支持劉邦。

    而除后懷王占據楚地外,田榮田橫據齊,趙王歇據趙、魏王豹據魏、韓王成據韓,除韓廣據燕為新興豪杰,其余五國皆為復辟舊王族。項家本是項國人,春秋時被魯滅后,當了幾百年魯國人,直到戰國末年楚滅魯才成為楚人。一非楚王同宗同姓,二不是楚舊貴族,一直也沒出過什么著名人物,直到項燕在亡國之即,以其才干臨危受命。和楚國八百年歷史沿襲下來的各種源遠流長的舊貴族相比,屬于新興暴發戶。

    項羽軍雖有天下第一的戰斗力,實際法理上屬于自己的地盤僅有被封為“魯公”的魯縣一地。要和名義上的主君后懷王為敵,要和齊韓三晉復國的各國舊王族對抗,既無名分,家世亦不敵。所以他才聯合一起入關的聯軍諸將,以裂土封王許諾贏得其支持,實是驅狼吞虎的大手筆,讓這些諸侯聯軍將領和本國君主徹底對立,只能尋求自己的支持。

    同時名義上尊后懷王為“義帝”即天子,自封楚霸王,便可師出有名去奪占彭梁九郡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戰國時魏齊楚百年爭霸,就是爭這一地區的所有權。然后迅速討滅了原楚王熊心,合并原楚國中樞,這才真正成為手握三十萬以上大軍、諸侯實力第一、名副其實的天下霸主。

    三,說到鴻門宴的另一主角范增,他自己才是坑項羽最狠的人。

    項羽的爺爺項燕,曾經擊敗過名將李信和蒙恬率領的二十萬秦軍,是天下人人敬仰的抗秦名將。所以陳勝起義時,都打著他的大旗,而不是末代楚王來號召部眾。作為項燕之子,項梁在遍地草頭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順的楚王。而范增卻竭力忽悠,騙得項梁去立了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給自己平白找了個上司。其次。即使要立楚王后裔,又為何非要立個年齡很長、世故成熟的中老年人?而不當真立個大眾通常印象中的無知牧童?

    懷王之后又經歷了六任楚王,過了整整90年,以春秋戰國傳統,后懷王熊心和真正楚王室的關系已經很疏遠了,若用大家熟悉三國做比方,不過是劉曄這種東漢遠支宗親和漢獻帝的關系罷了。戰國楚懷王為諸侯合縱長,都是百年之前舊事了,而且那時的六國合縱,實為各懷鬼胎。后來懷王逃到趙國,趙人甚至不敢收留,致其憤死。要說這么一個百年前之人的威望,其后裔便因此號令今之諸侯,實是匪夷所思。

    之后的諸侯諸將,完全是攝于項羽巨鹿一戰兵威臣服,和后懷王亦不相干。后懷王的所謂合法性,說白了大半還是靠項家立起來的。范增在《史記》沒有個人傳記,只能單從《史記》相關片段,推導其生平。立后懷王是范增本謀,后懷王奪項氏兵權,對項羽排擠打擊,以范增為楚北路軍末將,與宋義、項羽發兵救趙。

    依常理,此時范增當是后懷王一派的。而項羽既殺宋義奪權,至入關時,范增再次出場,卻成了項羽軍謀主,并冠以“亞父”之稱。何解?正是巨鹿之戰前,項羽已被后懷王、宋義、范增這些人聯手逼得走投無路,不得不厚臉皮認范增做了所謂“亞父”,然后拉攏他反水,這才殺掉宋義,奪回兵權。因此項羽和范增這兩個人,從來不是正常的主君和謀士關系。直到范增死前,項羽恐怕也沒真正信任過他,不對他言聽計從,實在太正常不過。

    鴻門宴上范增力主殺劉邦,主意更加不妙,簡直就是讓只有幾萬兵實力的項羽去當天下公敵。劉邦一人一軍攻落關中,令秦王俯首,畢竟是僅次于項羽的二號滅秦功臣。在劉邦表現如此恭順,放棄關中、拱手歸降的情況下,如果還要殺之,其余入關聯軍諸將該怎么想?勢必要人人自危了。那只有幾萬本部人馬的項羽,這個天下霸主怎么還坐得穩呢?

    四,項羽不以關中為都、還軍彭城,分封天下,同樣是形勢所迫。

    從項羽對秦始皇“彼可取而代之”的宣言,從他先尊義帝,卻又迫不及待殺之來看,他是絕不滿足于做一個虛君名下的天下霸主的。他并非不想成為如秦始皇嬴政一樣統一帝國的集權帝皇,而是實力嚴重不足,根本不可能實現,才玩弄驅虎吞狼之計,攪動天下大亂。傳統史觀的誤認,以為為項羽當時在咸陽本可以憑所謂的四十萬大軍,去直接繼承秦始皇的帝業,虎踞關中,君臨天下,其實全無可行。

    批判項羽分封是開歷史倒車、對抗大一統歷史洪流云云,更是后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完全不顧及當事人所屬軍政集團的實際利益。項羽親手覆滅大秦帝國,斬殺秦軍將士超過四十萬人,更為了徹底斷絕秦國如六國一般的死灰復燃可能,就非得盡滅秦王室宗族,摧毀其貴族世家,血海深仇導致故秦遺民對其恨之入骨,也沒有任何可能收得秦人擁戴,難以御使其為己用,更勿論在關中立足,以為根基。

    項羽部幾萬楚軍戰力精良,冠絕天下,是項羽爭霸的根本,軍心思歸人情之常,身為主帥也不得不俯仰麾下將士的意志,所以才有“衣錦夜行”之嘆。那個吐槽“沐猴而冠”被烹殺儒生的建議,猶如癡人說夢。鴻門宴后,項羽頭號大敵已經并非劉邦,而是義帝為首的已經恢復六國的舊王族們。所以在項羽的角度看來,劉邦非但不是敵人,而是作為新興諸侯之一的代表,可以作為一定程度的盟友,安排在巴蜀漢中,可以和三秦王彼此牽制。畢竟項羽兩人從前在項梁賬下關系甚好,同甘共苦,并肩作戰,結為異姓兄弟,以項羽的“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的為人,感情并非虛假。

    甚至項羽之所以會在鴻門宴后告訴劉邦,是其賬下左司馬曹無傷告的密,看似無謀之極;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不過是一個年輕人因為借勢算計了自己的兄長,有些歉疚,向長兄道歉賣好之舉罷了。項羽的分封方式,其后亦為劉邦全盤繼承,甚至就連延綿四百年的漢朝的國號,并成為之后漢民族名稱的“漢”字,來源也是項羽這次分封劉邦為“漢王”。

    西漢時成書的《史記》將項羽列入本紀,并非單因作者對項羽的何等偏愛,而就是源于項羽的這次分封,是漢王朝的上溯法統之由來。劉邦的漢王,既非自封,亦非名義上的天子“義帝”所封,而是“政由羽出”的西楚霸王項羽所直接封授。同理亦將陳勝這個在后世王朝史書中只會享受反賊待遇的草莽,列入世家,表彰張楚政權的首義反秦之功。

    當然隨著幾百年后漢王朝政權鞏固,就不再認項羽的法統了。東漢班固修《漢書》就只將項羽和陳勝合傳,秉承「秦朝滅亡后,漢王劉邦和楚王項羽都是楚義帝熊心的臣子,項羽弒君,劉邦討逆」的歷史觀。

    漢勝楚敗,天命使然,非因鴻門。

    劉邦起兵時都48歲了,就比剛歸天的秦始皇小3歲而已;項羽起兵才24歲;兩個宿敵根本不是一代人。所以,作為年紀比項羽大了一輩、人生閱歷遠非項羽可比的長者,劉邦當然有一肚子的人生經驗可以教育項羽這個年輕人。除了個人勇武、軍事指揮能力不及項羽外,其余用人識人、智謀權術、政治聲望,劉邦都不在項羽之下,最后得以龍飛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偉略、理所當然。

    楚漢戰爭中,項羽采取的斬首劉邦的戰略完全正確,事實上之后三次將劉邦逼入生死一線的絕境。如彭城之戰大勝,本可一戰擊殺劉邦,卻被突起的沙暴所阻;兩破滎陽,劉邦亦能在城破后幸運逃脫;這正說明劉邦實為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實非人力所能抗,卻絕不是項羽“婦人之仁”、鴻門宴沒有殺死劉邦的過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鴻門宴: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實下一句更重要,但竟然從未被重視!
《鴻門宴》優秀教案
《鴻門宴》 教案教學設計
劉邦為什么會封閉函谷關
鴻門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毕节市| 贡嘎县| 景宁| 阜新市| 任丘市| 茂名市| 郸城县| 大名县| 磐安县| 长春市| 孝感市| 景洪市| 上栗县| 南投县| 兰西县| 兖州市| 呈贡县| 托克逊县| 鸡泽县| 新宾| 五台县| 新沂市| 屏南县| 崇义县| 周口市| 远安县| 美姑县| 息烽县| 龙口市| 汤阴县| 即墨市| 全椒县| 临邑县| 长泰县| 闽侯县| 兰西县| 喀什市| 淳化县| 叙永县| 洪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