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眾長】
如何更好發揮大腦創造力?沒有那么復雜!
作者:芭芭拉·奧克利
【作者簡介】
芭芭拉·奧克利,密歇根州羅切斯特市奧克蘭大學的工程學教授,麥克馬斯特大學全球數字學習拉蒙-卡哈爾杰出學者。
創造力是推動人類進化的重要動力,也是人類明顯區別與其他生物物種的典型特征之一。在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是如何激發創造力的?
—01—
大腦的兩種模式
市場營銷專家阿里·納克維提到,大腦的兩種從根本上講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
研究表明,當你將注意力放在某個事物上時,“專注模式”就開啟了。反之,當你沒有特意思考任何事情時(比如當你在沖澡時,當你坐在公交車上看窗外時,或者當你在跑步時),大腦就開啟了“發散模式”。
通常,我們的大腦不會同時處于兩種模式中——大腦的精力不是用于這一模式,就是用于那一模式。
左邊的氣球代表專注模式下的大腦—大部分能量都涌向你高度關注的焦點。右邊的氣球代表發散模式下的大腦—大部分能量都涌向其他更為輕松、分散的神經網絡。
發散模式其實就是神經的一種“休憩狀態”,即當我們不高度專注于某一項任務時,大腦會進入活動范圍更廣泛的模式中。在這種更為廣闊的發散模式下,大腦中似乎能涌現出許多充滿創造力的新想法。
當我們做白日夢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進入發散模式,有時持續幾分鐘,有時甚至持續幾個小時。但是大腦也會突然開啟發散模式,甚至眨一眨眼睛似乎就能激活這個模式。(聰明的武術高手會抓住對手眨眼的那一剎那—在對方意識改變的稍縱即逝的瞬間,正是進行突襲的絕佳時機。)
—02—
學習的兩個步驟
首先,你會集中注意力,啟動你的“任務激活”網絡,并且你能意識到這一學習過程。然后你會讓大腦進入發散模式,把關注點從所學內容上轉移出去。
你并不會真正意識到第二個學習步驟,事實上,這個過程看起來就像你無所事事一樣。但正是這第二個步驟會讓你的大腦用創造性的方式鞏固你所學的知識。
這就好像一開始你的大腦專注于拾取你眼前的學習材料,接著,當你開始休息并讓思緒離開該材料時,你的大腦空間就會被釋放出來,可以將材料收藏起來。
不難想象,持續依賴專注力的教育體制可能會在不經意間阻礙發散性神經網絡的發育。人的大腦需要不時地休息。當社會所推崇的放松機制,如各種形式的冥想,同樣也在鼓勵專注力時,過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產生的影響或許會被進一步放大。
—03—
不同的冥想會產生不同效果
絕大多數的冥想技巧都致力于培養“專注力”。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開放監控”(open monitoring)型冥想,如內觀(Vipassana)和正念(mindfulness),它們似乎可以鍛煉發散性和創造性的思維。不過,開放監控型冥想的技巧有許多不同的教授方法,要想掌握這種類型的冥想形式,可能需要集中注意力,至少在前期是必要的。
總的來說,培養專注力的練習對于學習固然非常有益,但每天留一些時間讓大腦休息并處于胡思亂想的狀態也很重要,尤其是如果你想變得更有創造力的話。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是一個冥想者,當你發現自己的思緒游離了冥想主題,你不必覺得一定要把思緒拉回到焦點上來。
—04—
工作記憶與胡思亂想
簡言之,工作記憶就等于你的大腦暫時可以記住的信息量,比如一組人自我介紹后,你能記住其中五個人的名字。事實證明,工作記憶與智力和創造力的關系與人們直覺所認為的相反。
1.智力往往等同于工作記憶的強度
頭腦極其敏銳的人,即工作記憶非常強大的人,通常擁有同時在腦海中呈現問題的各個不同方面的能力,從而能夠更加輕松地解決問題,令人非常羨慕。
與此同時,工作記憶較差的人必須找到一種方法把錯綜復雜的問題簡化,才能著手去解決這個問題。尋找化繁為簡的方法的過程會非常乏味和耗時。
但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表明這么做有一個隱蔽的好處—工作記憶較差的人更容易找到捷徑并取得概念上的突破。似乎那些記性好、工作記憶容量大的“聰明人”有時不太愿意用更新穎、簡單的方法來看待問題。
2.頭腦聰明的人還有另一個缺點
如果你能通過輕松地在腦海里保存10個步驟去理解一樣東西,那么你就會更傾向于按照這10個步驟來向別人解釋它——即使有些人在第三個步驟以后就已經不知道你在講什么了。
換句話說,聰明人更難教會別人東西,尤其是那些有著“容不得愚人妄說”心態的聰明人。
3.學校成績和創造力成反相關關系
你可能會說,強大的工作記憶不僅能幫助人們解決問題,還能讓他們取得好成績。
其實,你的成績越好,有時就意味著你的創造力越差。另外,難相處和創造力之間也有關聯。原因或許很簡單,就是難相處的人更加愿意成為淘氣包,不愿意與那些順從、恭敬、和善的同齡人為伍。
順便說一下,增強你的工作記憶是非常困難的。那些增強工作記憶的練習可能只會提高你做某一件事情的能力,但通常似乎并不能增強工作記憶本身。
來源:華章管理(ID:hzbook_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