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個成熟的市場
在管理咨詢市場,起步十余年的中國與發展愈百年的歐美截然不同。據羅蘭。貝格的報告,過去三年,中國是全球咨詢業唯一還在增長的市場。占全球咨詢3/4份額的歐美市場以及多數的亞洲國家,咨詢業普遍陷入低迷;而中國市場近年來的復合增長率在30%以上。
然而這個增長的市場遠不如停滯但成熟的歐美市場那樣令人放心,因為不管是國際巨頭還是本土企業,都還很難從這里賺走真金白銀。北京科技咨詢協會人士透露,麥肯錫在其全球結算體系下,中國業務曾連續三年虧損。牢牢盤踞戰略咨詢高端市場的麥肯錫尚且如此,其他洋品牌也不會樂觀。
而本土咨詢公司,即使不需要負擔洋咨詢高額的使用國際資源和開拓市場的費用,盈利能力同樣堪憂。按管理咨詢人均30萬年運轉費的標準,100來個顧問和3000萬收入的本土頂尖企業,只能勉強維持溫飽。漢普和遠卓都先后選擇被并購以解決資金之困,財大氣粗的聯想漢普兩年來都未能擺脫虧損。
"不能為客戶創造高價值",是咨詢業難以大幅盈利的源頭。洋咨詢涌入中國后,發現面對著一個非常特殊的市場。一方面中國企業的管理基礎普遍落后,與歐美客戶相去甚遠;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不規范和不確定性太多。這兩者使得洋咨詢很難借助原有經驗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畢博全球執行副總裁黃輝認為:"中國企業的現狀,對咨詢公司的要求非常之高!"所以有麥肯錫兵敗實達,見怪不怪。
而中國本土企業缺乏咨詢經驗和案例積累,在外無品牌、內缺人才的兩難境地下,難以對中國客戶貢獻出比國外巨頭更有價值的咨詢。
不過矛盾越深機會越大。普遍落后的企業管理、正在經歷高速增長和改革開放的中國市場,對真正有價值的咨詢極度渴望。一方面,各路咨詢在搶灘、圈地的過程中等待著中國企業對咨詢有更成熟的認識;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們在等待著管理咨詢能夠貢獻愈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