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焚香靜氣.活煮甘泉. 焚香靜氣就是通過點燃這支香來營造:祥和.肅穆.無比溫馨的氣氛.活煮甘泉就是用旺火來煮沸壺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開屏.葉嘉酬賓. 孔雀開屏就是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1.茶盤也稱茶海. 2.宜興做的紫砂壺,也稱母壺. 3.公道杯,也稱子壺. 4.聞香杯用來聞茶香的. 5.品茗杯用來品茗的. 6.茶道:(茶則:用來輸送安溪茶葉。茶鑷:用來洗杯或夾取葉體.茶漏:防止安溪茶葉外溢.茶匙:撥茶理茶.茶通:也稱茶針,用來通茶.)葉嘉酬賓就是請大家鑒賞茶的外觀形狀.“葉嘉”是蘇東坡對安溪茶葉的美稱.
第三道:大彬沐淋.烏龍入宮. 大彬沐淋就是用開水澆燙茶壺,目的是洗壺并提高壺溫. 烏龍入宮就是把茶葉置入紫砂壺內.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風拂面. 功夫茶茶藝講究高沖水低斟茶,高沖水就是把開水壺提高向壺內沖水,使壺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就是用壺蓋輕輕刮去茶湯表面的白色泡沫,使壺內的茶湯更加清澈.潔凈.
第五道:烏龍入海.重洗先顏. 功夫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茶湯一般不喝用來洗杯或直接注入茶海. 重洗先顏是第二次注水不但要將水加滿而且還要用開水澆林壺的外部這樣內外加溫有利于茶香散發.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母子相哺就是將母壺中的茶湯注入子壺中就好像母親嘴對嘴的哺育自己的嬰兒一樣. 再注甘露就是當母壺中的茶湯倒干凈后再沖開水.
第七道:祥龍行雨.鳳凰三點頭. 祥龍行雨就是將子壺中的茶湯快速均勻的依次注入聞香杯中. 當子壺中的茶湯所剩不多時應快速巡回點斟稱之為鳳凰三點頭.
第八道:龍鳳呈祥.鯉魚翻身. 龍鳳呈祥就是用雙手將品茗杯倒扣在聞香杯上.鯉魚翻身就是將扣和的杯子翻轉過來.
第九道:捧杯敬茶.眾手傳盅. 捧杯敬茶就是用杯墊托起杯子敬給每一位客人.
第十道:喜聞幽香.鑒賞雙色. 喜聞幽香上品茶三聞中的頭一聞.主要是聞茶香的純度看是否香高辛銳無異味.鑒賞雙色就是觀賞杯中茶湯顏色.
第十一道:三龍護鼎.初品其茗. 三龍護鼎就是請大家像我這樣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住杯底.女士可微微翹起蘭花指男士則收攏手指.這樣顯示辦事穩重.三根手指喻為三龍茶杯如鼎這樣的端杯姿勢稱之為三龍護鼎.
初品其茗上一品茶三品中的頭一品主要是品茶湯的濃度.(品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沒有“老火”或“生青.”)茶湯入口后不要急急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舍尖.舍面.舍側的味蕾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的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蘭芷. 再斟流霞就是斟第二道茶請大家像我這樣扣杯在翻杯. 二探蘭芷是請大家第二次聞香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二品云腴是品第二道茶二品主呀哦是品茶湯的滋味. 喉底留甘是看茶湯過喉是鮮爽甘醇還是生澀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蕩氣回腸. 三斟石乳是斟第三道茶請大家在次扣杯在翻杯.
蕩氣回腸是請大家第三次聞香.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的吸入茶香然后慢慢的從鼻腔呼出.也可像男士吸煙一樣.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心的感受茶香.更細膩地辨別茶葉的香型特征.人們稱這中聞香的方法為“蕩氣回腸.”第三次聞香還在于鑒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華.領悟巖韻. 含英咀華是品第三道茶含英咀華就是在品茶時像是在嘴里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的咀嚼細細的玩味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武夷巖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無比美妙的巖韻.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喝了三道濃茶之后我們在來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不要急急咽下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品味直到含不住時在吞下去.吞下白開水后在張口吸一口氣.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龍戲水. 好的武夷巖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中味.名茶探趣是請大家也上臺泡泡茶感受一下.游龍戲水是把泡后的茶葉放到清水杯中讓嘉賓互相傳看一下.人們稱他為“看葉底”.在傳遞的過程中由于茶的葉片在清水中晃動很像龍在玩水所以稱之為游龍戲水.
第十八道:賓主起立.盡杯謝茶. 孫中山先生曾倡導的茶為國飲魯迅先生曾說:“有好茶喝喝好茶是一種清福.”“飲茶之樂其樂無窮.”自古以來人們視茶為健康的良藥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徑友誼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