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嬸68歲時老伴因病去世了,她先后去兒子和女兒家住了一段時間,在見識了女兒婆婆的刁鉆和兒媳婦的強勢后,她改變了自己的養(yǎng)老策略,如今的晚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刪)
張嬸和張叔有一兒一女,老兩口都是工薪階層雖然收入不高,但是卻把兒女培養(yǎng)得很優(yōu)秀:女兒大學(xué)畢業(yè),兒子讀到研究生。
兒女成家立業(yè)后,張嬸和張叔因為自己的退休工資不高,所以還堅持在外面找了份工作,繼續(xù)打工給自己攢點養(yǎng)老錢,免得將來拖累兒女。
張嬸68歲那年,張叔突發(fā)疾病在ICU里搶救了7天后,還是撒手人寰。
辦完老伴的后事,兒子和女兒提出讓張嬸不要打工了,姐弟倆給張嬸養(yǎng)老。
張嬸回家看看空蕩蕩的家,心里覺得難受也就接受了兒女的建議。
她先去了女兒家,女兒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為了照顧倆孩子,女兒辭職做了全職媽媽,生活全靠女婿一個人的收入支撐,婆家偶爾也會給點經(jīng)濟上的援助。
張嬸住到女兒家后也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天在女兒家?guī)团畠嘿I菜、做飯、收拾衛(wèi)生,以減輕女兒的負(fù)擔(dān)。
最初女兒婆婆對張嬸還是很友好的,住了一個多月后,婆婆就話里話外地透著不滿了。
隨后,女兒婆婆也要求搬過來同住,說要幫忙照顧兩個孫女,還經(jīng)常說,自己雖然也有閨女,可是養(yǎng)老還是要靠兒子。養(yǎng)兒防老是天經(jīng)地義。
女兒婆婆還說現(xiàn)在年輕人壓力大,兒子自己一個人掙錢養(yǎng)一家四口實在是辛苦,如今再多個人吃飯他兒子的壓力就更大了。
在女兒婆婆多次嫌棄張嬸做飯不好吃、洗衣服浪費水后,張嬸決定去兒子家住段時間。
張嬸悄悄地給兒子打了電話說想過去他家住,兒子遲疑了下,說先和媳婦商量下。
一直到第三天,兒子給張嬸打了電話說,媳婦安排好了,他過來接張嬸去他家住段時間。
女兒聽張嬸要去弟弟那里住,忍不住哭了說自己沒用,讓母親受委屈了。
張嬸安慰女兒說是自己想兒子,讓女兒別對婆婆有意見,畢竟婆婆也幫她帶大了女兒。
隨后張嬸悄悄地把5000塊錢塞到了枕頭下面。
這天兒子下班后過來接自己,張嬸給女兒發(fā)了條信息說枕頭下給她留了錢,讓她自己留著貼補家用。
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后娶了單位一個領(lǐng)導(dǎo)的女兒,借助岳父的人脈兒子在單位混得還算不錯,但是卻因為岳父的關(guān)系,家里的事情全聽媳婦的自己做不得主。
兒子帶著張嬸回家后兒媳婦不在家,兒子解釋說是岳母家剛好有點事,媳婦回家?guī)椭幚砣チ恕?/span>
兒子說天太晚了就不忙活著做飯了,自己點了外賣一會送過來兩人湊合吃點。
吃完飯后,張嬸就洗漱回房間休息了。
第二天早晨發(fā)現(xiàn)兒媳婦和孫子沒回家,她問兒子,兒媳婦和孫子為啥沒回家
兒子不自然地笑了笑,說:媽,你別管她了,岳父家有點事,估計沒忙完,等忙完了就回來了。
張嬸也沒往心里去,給兒子和自己做了早飯吃了,等兒子上班后就在家收拾衛(wèi)生。
張嬸打開冰箱發(fā)現(xiàn)沒有菜了,就想出門買點菜,這才發(fā)現(xiàn)兒子沒有給自己留下家里的鑰匙,張嬸給兒子打電話問家里有沒有備用鑰匙。
兒子聽了支支吾吾地說,家里的鑰匙在之前都讓媳婦給岳父岳母了,家里沒有備用鑰匙了,等他抽時間去給配一把。
兒子說中午他先給張嬸叫個外賣,等下午他回家順便買點菜回家。
晚上兒子買了青菜和肉回家,把鑰匙給了張嬸,說讓張嬸先用著。
張嬸問兒子是不是他媳婦不愿意自己住到家里來,兒子說是因為岳父家的事沒處理完,讓張嬸別想多了。
晚上,張嬸聽見兒子在客廳打電話,就聽兒子說:媳婦,求求你回家吧,你不回來住,我和我媽怎么解釋?你先回來住兩天再回娘家也行啊。
張嬸聽了這話淚流滿面,一夜無眠。
第二天,張嬸對兒子說:兒子,我想回家住,想我那幫老姊妹了。
兒子聽了張嬸的話竟然有點松了口氣的感覺,但是還是挽留張嬸再住幾天。
張嬸說她一會就回家了,兒子說那我把你送回家吧,隨后兒子請了個假先把張嬸送回了家,去上班了。
張嬸回家后,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把老伴的照片端端正正的擺在客廳里,喃喃的說道:老伴啊,為什么你走在我前面啊,留我一個人孤零零的。
張嬸有一段時間除了買菜基本不出門,直到一天在樓下碰見鄰居劉大媽,劉大媽一看張嬸的樣子很吃驚:張大姐,你這氣色怎么這么差?不是去孩子家住了么?
張嬸有點尷尬,說:哎,這不在孩子家住不習(xí)慣,還是覺得在自己家里舒服啊。
劉大媽說:是啊,金窩銀窩不如咱們的土窩啊,咱們自己住著自由舒坦。
你這回來啦,就跟我去跳舞吧。咱們老姊妹在一起說說話,把身體鍛煉好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咱們也能過個舒坦的晚年。
張嬸跟著劉大媽一起去了他們老年交誼舞團(tuán),和一幫同齡人在一起,生活過得也很是豐富多彩:寫字、畫畫、吹拉彈唱。
張嬸遇見了大學(xué)退休的老教授宋老師,老宋比張嬸還小了一歲。
宋老師喪偶多年,兩個女兒都是遠(yuǎn)嫁在外地,要接宋老師過去住。
老宋拒絕了,說自己還能自理,不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城市,等到自己真正需要照顧時候再去投奔女兒。
張嬸剛開始跳舞時和老宋搭檔,老宋是個脾氣和藹的人,很耐心地教張嬸跳舞,一來二去兩人就有了點意思。
但是倆人都沒有捅破這層窗戶紙,老宋書法也寫得很好,張嬸在老宋的指導(dǎo)下也開始對書法有了興趣。
老宋給她布置書法練習(xí)作業(yè),第二天張嬸帶給老宋,老宋再給他指點一番,每天去跳舞和練字成了張嬸期盼的兩件事。
有一天,張嬸下樓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了腳踝骨折。
她給兒子打電話,結(jié)果兒子出差去了外地;她又給女兒打電話,女兒緊忙趕過來把她送到醫(yī)院。
安排張嬸住院后,女兒為難地說:媽,孩子這兩天正在忙期末考試,我實在忙不過來,你看我給你請個護(hù)工照顧你行不行?
張嬸理解女兒的難處,說自己也不是很厲害,讓女兒先照顧兩個外孫子。
就這樣,女兒給張嬸請了個護(hù)工后就趕回家了。
第二天,老宋給張嬸打電話問她怎么沒去跳舞,張嬸說自己住院了,老宋問明白在哪個醫(yī)院后很快就趕過來了。
老宋陪著張嬸聊天、也陪著她去康復(fù)、檢查。
張嬸出院后請了個保姆照顧自己,老宋天天去家里陪她聊天拉呱。
都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張嬸這期間的復(fù)查啥的都是老宋和兒子、女兒輪流陪著去的。
等張嬸康復(fù)后,老宋提出兩人一起生活,張嬸說都回頭征求下兒女的意見,免得孩子們不同意心里不痛快,影響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張嬸的兒女支持母親的決定,老宋的兩個女兒也支持父親找個伴,畢竟兩人離得遠(yuǎn)不能隨時照顧父親,并且說老宋和張嬸確定時間他們回來給老人舉行個儀式。
張嬸和老宋及兩家兒女坐聚在一起吃了頓飯,算是過了兒女這一關(guān)。
張嬸把自己和老宋定的生活原則向雙方的兒女做了交代:
倆人搭伙過日子前的財產(chǎn)都?xì)w各自所有;
婚后倆人的生活費用AA制,家務(wù)活倆人共同分擔(dān);
等倆人覺得做家務(wù)累的時候再AA制請個保姆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
至于生病后,各自的兒女承擔(dān)主要照顧責(zé)任或者請護(hù)工照顧,費用由各自的子女負(fù)擔(dān);另一方協(xié)助護(hù)工照料,免得一方生病把另一方也拖累垮了。
雙方子女聽過了兩位老人的安排,都表示沒有異議,說兩位老人比自己想得更周到更全面。
婚后,張嬸搬進(jìn)了老宋的房子,老宋讓她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租金張嬸自己留著做養(yǎng)老錢。
老宋工資收入比張嬸高很多,兩人經(jīng)常出去吃飯、旅游,老宋從不和張嬸算錢。
每次張嬸說AA,老宋都拉著她的手說:你是我的老妻,是要和我走完后半生的人,這些都是我作為一個丈夫應(yīng)該做的。
張嬸和老宋請了個鐘點工,每天中午去家里做飯、收拾衛(wèi)生。
倆人每天吃完早飯后就去菜場買菜,中午鐘點工做飯、收拾衛(wèi)生,下午小憩一會,然后兩人練字、追劇,晚上一起去跳舞。
有人說,他們太不會過日子,張嬸笑著說:錢,這個東西能讓生活變得輕松和美好,就是物盡其用了。否則就是一堆廢紙、一串冰冷的數(shù)字,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張嬸和老宋的再婚生活,因為兩個人的“想得開”,少了因為家務(wù)帶來的雞毛蒜皮的紛爭,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兩人都喜歡的興趣上。
倆人的再婚生活過得愜意而溫馨,既讓自己的身心愉悅,也減輕了兒女的負(fù)擔(dān)。
回答題主問題:
晚年喪偶后的老人,是自己一個人過還是跟著兒女過,要看個人情況。
1、如果自己一個人身體好,完全能照顧自己,也不覺得孤單寂寞,享受一個人的自由世界也未嘗不可,但是還是建議能和兒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年紀(jì)大了意外隨時可以發(fā)生,和兒女住得近不僅保持了彼此生活的獨立性互不打擾,又能及時得到兒女的照顧。
2、如果身體健康狀況不允許的情況下,需要跟著兒女生活,那就要注意少干預(yù)兒女的生活,遇到事情盡量換位思考,多理解兒女的生活壓力,包容兒女的不同生活習(xí)慣。
兒女是自己孩子,但是兒媳婦和女婿卻是別人家的孩子,要給與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切記倚老賣老擺家長的架子。
3、如果有情投意合的人,老年人重組家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但要注意提前做好各自財產(chǎn)的分配。
既不能把錢看得太重一毛不拔,也不能把錢隨意給到子女或者對方,免得自己將來遇到突發(fā)狀況手里沒錢。
錢,對于老年人而言,就是自己幸福后半生的底氣和依靠。
談錢很俗,不談錢很難。所以,該談錢的時候就大大方方地攤開來說,畢竟沒錢的生活真的很難。
愿所有的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
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