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又稱楹聯,自古有之。在古代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平民百姓,酒足飯飽之后,皆以此為樂,或是酒桌上勸酒的娛樂工具。
最初的對聯很自由,幾乎沒什么限止。后來漸入高堂雅室,便形成了特定的格式,規定了平仄和對仗,文人之所以叫文人,就是喜歡以酸腐的東西,讓人覺得曲高合寡,以此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對聯定型以后,也曾風行一時,是日大街小巷皆以門口貼對聯為榮。酸腐書生也潛心修煉挖空心思作出所謂的絕對。后由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大力提倡,對聯得以發揚光大。應課堂的需要,我覺得有必要把對聯拿出來講一下。廢話不多說:先粗略的講下對聯的要求,一般來說對聯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平仄
對聯的上聯一般平仄比較自由,但必須注意不能通體用平聲或仄聲作對。且最后一字必須為仄聲,而下聯的平仄則要求比較嚴格必須和上聯相對。既同一位置的字須上平下仄反之亦然,在放寬一點則直要求偶數字的平仄,也就是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實這個口訣用來說明對聯的格律是再恰當不過了。當然這不包括孤平和三平調的存在。
兩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隔斷是非根
-- 朱元璋
二:對仗
大多數人一聽對仗就頭痛,但是對聯的一大特色就是對仗,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其實對仗也沒大家想的那么難,認真分析過后,也就簡單。對仗說白了,也就是對詞性對意境對句式,大家覺得難大多是分不清詞性,所謂詞性就是詞語的屬性,詞性主要有兩大類實詞和虛詞,而實詞就是有實際含義的詞,這里面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虛詞就是沒有實際含義的詞,在句中充當連結語氣擬聲的詞語,大約有副詞代詞語氣詞等.實詞因為有實際含義我們從詞義上區分應該不難,很多人區分不了虛詞,因為虛詞沒有實際含意不好著手,其實虛詞也不難的,我們可以從它在句子中的位置加以區分,比如副詞一般緊接動詞之后,語氣詞一般在句首或者句尾。
還有很多不一一細說留著你們自己去探索,不懂的可以去資料室翻一下資料。相同位置的詞語詞性相對,既是指相同位置的詞語一致。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而名詞又分小類需按小類對,比如方位對方位,所屬對所屬等。句式相對就是說句子的形式構造也要相對,應該是主謂對主謂,動賓對動賓,至于什么是句子的構造,那是個很復雜的問題,我一下也講不明白,還請你們自己弄清楚。不清楚的也請翻一下資料室的資料。大家可不要小看我們紫雅的這個資料室,幾乎你想找的東西它都有哦。
三:字數相同這個地球人都知道。略過…大家會問是不是知道上面的東西,就會能對對聯呢?當然不是,要想靈活玩弄對聯,還得知道它的大忌,下面就對聯的大忌重點講下.
【二】對對聯的大忌
忌對句子與上聯無關聯,對聯對聯,沒關聯何為對聯?對聯的結構雖然沒有詩詞那樣完整宏大,但簡單的兩句也有它的意境。所以我們在對對聯的時候不能光顧著合律,生拼硬湊對出一些與上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句出來,這樣就鬧笑話了。
忌上下聯有悖客觀事實,其實這個不但是對聯大忌也是詩詞大忌,如果有悖常理,會鬧笑話,有時侯看了會哭笑不得。舉個例子,有聯出句“蝴蝶只只舞”對句“蛤蟆對對飛”。無論從平仄還是對仗來看都沒問題,但仔細一看不免會大笑。
除了我強調的這兩點外,前人總結出了對聯的九大忌。
關于對聯的九忌有個口訣: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對欠平衡。
第四失替應留意,五為亂腳六孤平。
第七切記三平尾,八忌上重下邊輕。
九忌初學用僻典,淺顯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 合掌是指一副對聯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時出現詞義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
思重復的字、詞.
其實說到對仗,個人認為可以用杜甫的《絕句》、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中的句子作為實例,不管是平仄或是詞性,這樣更容易讓大家直白的了解,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絕句》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錢塘湖春行》
只要把上面的對照起來弄明白,比先前從百度里弄來的淺顯易懂多了
一副對聯,必須上下比的詞語異義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聯時,有人誤認“詞類相對”,以為上
下聯意思相同才是對仗工穩,其實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字數總是有限的,若在
有限的空間里重復一件事,還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對聯的第一大忌。
比如:五湖傳喜訊;
四海送佳音。
雖說都出于唐詩,早于對聯的普及將近千年,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唐詩都是極佳的對聯
要真正對好對聯,還需平時的積累,我也處于初步學習階段,個人的理解是將自己所熟悉的唐詩宋詞拆散后再基因重組。
“五湖”與“四海”同指廣闊的地域,“傳”與“送”意思相似,“喜訊”與“佳音”更是同 義詞。這樣的對聯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讀起來也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就沒意義了。
【二忌重】 重是指不規則重字,有規則重字是巧聯,無規則重字是病聯。
請看:百鳥鳴春歌盛世;
一龍降世兆豐年。
兩個不在同一個位置上,犯不規則重字。
【三忌失對欠平衡】 在聯語中,結構、詞性等應該對應的地方沒有對應上,就是失對。失對包括聯內節奏失對、數詞失對、疊詞失對、詞性失對等。
例如:奧運精神傳友誼;
圣火輝煌映和諧。
此聯中用“輝煌”對“精神”屬于詞性失對,即形容詞對名詞。
【第四失替應留意】失替也是語病的一種,在同一聯(上聯或下聯)的詞語中,平仄應給交替、 有規律的出現才對。上聯的第2第4第6個字應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聯的第2第4第6個字 應該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聯第2第4第6個字出現連續兩平或兩仄,就叫失替。
【五為亂腳】腳,是指上聯或下聯的最后一字。必須遵守上聯仄收尾,下聯平收尾,即上仄下平, 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是亂腳。
比如:九州迎圣火;
百載圓一夢。
上下聯最后一個字都是仄聲,這就違背了上仄下平的規律,讀起來很別扭,是因為亂腳,就不符合聯 律了。
【六孤平】孤平是指平腳句(下聯)里,除最后一個字是平韻外,其它都是仄韻,這就叫孤平, 上聯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記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對聯的大忌,在撰聯時很容易被忽視,不管幾言聯,
只要尾部連三仄或連三平,都是語病。
比如:爆竹聲聲辭舊歲;
梅花朵朵迎新春。
“迎新春”三字都是平聲,這就犯了三平尾。你不覺得讀起來很別扭嗎?這也就是對聯為什么要求聯
律,沒律的句子就不能給人美感,沒有昂揚頓錯的節奏,就不能算對聯了。
【八忌上重下邊輕】我們知道,一副對聯由上下兩聯組成。如果上聯寫得氣勢強盛(重),而下 聯寫得氣勢軟弱(輕),就會給人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就叫上重下輕,上重下輕也是對聯的病癥 之一。
比如:聽鐵馬聲聲 關山入夢;
看銀鉤筆筆 書畫縈心。
此聯立意很好,可以用“銀鉤筆筆”對“鐵馬聲聲”,“書畫縈心”對“關山入夢”氣勢上就大*R>減弱,明顯的氣勢不足,有損整個聯的美感。
如果上聯的氣勢很低,用下聯來補倒是可行的。
比如:南邦廟死個和尚;
西竺國多一如來。
上聯就沒一點氣勢,如果下聯不能補上,就很尷尬。
【九忌初學用癖典】對聯用典會增加對聯的可觀性,是對聯顯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
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釋一遍吧?特別是對初學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
故的來龍去脈,不然會弄巧成拙,貽笑大方!
對于對聯愛好者來說,只要認真避免以上九忌,就不愁對不出好的對聯!
下面例句一些對聯的基本句式:
【平仄符】:○代表平聲 ●代表仄聲 ⊙代表可平可仄 。
【又一體】:表示聯句組合的另一種平仄正格?! ?nbsp;
【長聯】:表示超過一句,兩句或兩句以上的對聯?! ?nbsp;
【古仄聲】:原指古漢語四聲之“入聲”后歸劃為古音“仄聲”?! ?nbsp;
【聯譜圖示】:由于長聯組合千變萬化,只略舉每邊一至八句較常見之例圖.
【應為平】:在不影響總體聯意情況下,犧牲個別字的格律,應為平卻用了仄。
【應為仄】:在不影響總體聯意情況下,犧牲個別字的格律,應為仄卻用了平。
【句中平仄】:指一個聯句中每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nbsp;
(示例大部分是上聯正格[下聯與之相反],句中平仄作長聯時為配合句腳平仄皆可相反) 。
一言句:●
二言句:●●
三言句:○○●,○●●
四言句:○○●●
五言句:●●○○●,○○○●●
六言句:●●○○●●
七言句:○○●●○○●,●●○○○●●
一至七言,最為常用,
八言以上,視節奏而定。
【句腳平仄】:指對聯若干句每句最后一個字的平仄安排規則,公式如下 (所舉例皆為上聯句腳,下聯與之相反即可。)
一、每邊一句者 [句腳為●,下聯句腳相反,以下皆如是]
六例:
【四言】
風梳碧柳
○○●●
雪印紅梅
●●○○
【五言】
月斜詩夢瘦
⊙○○●●
風散墨花香
⊙●●○○
【又一體】
霧雨沉云夢
●●○○●
煙波渺洞庭
○○●●○
【六言】
風展紅旗似畫
⊙●○○●●
春來綠水如藍
○○●●○○
【七言】
畫上荷花和尚畫
●●○○○●●
書臨漢帖翰林書
○○●●●○○
【七/四言】
上:●●○○●●○,○○●●。
下:○○●●○○●,●●○○?!?nbsp;
【又一體】
上:○○●●●○○,○○●●?! ?nbsp;
下:●●○○○●●,●●○○?! ?nbsp;
【五/六言】
上:●●●○○,●●○○●●?! ?nbsp;
下:○○●●●,○○●●○○。
【又一體】
上:○○●●○,●●○○●●?!?nbsp;
下:●●○○●,○○●●○○。
【五/七言】
匹馬斬顏良,河北英雄齊喪膽?! ?nbsp;
●●●○○ ●●○○○●●
單刀會魯肅,江南名士盡低頭。
○○●●● ○○⊙●●○○
(注:“會”字應為平聲)
又一體】
上:○○●●○,○○●●○○●。
下:●●○○●,●●○○●●○?!?br>【七/五言】
上:●●○○●●○,●●○○●。
下:○○●●○○●,○○●●○。
【又一體】
上:○○●●●○○,●●○○●。
下:●●○○○●●,○○●●○。
【六/七言】
文開白話先河,自有勛勞垂學史?!?nbsp;
○○●●○○ ●●○○○●●
政似青苗一派,終憐憑借誤英雄。
●●○○●● ○○⊙●●○○
(注:上聯“白”字為古仄聲)
【又一體】
上:○○●●○○,○○●●○○●。
下:●●○○●●,●●○○●●○。
請看題:《楚國大夫沉汨水》簡要說明
上聯格律:仄仄仄平平仄仄 (國是入聲字音仄,新韻可以不考慮)
則嚴格的下聯應為:平平平仄仄平平
再來一個,《一夢春風常帶雨》
上聯格律:仄仄平平平仄仄(一是入聲字音仄,新韻可以不考慮)
則嚴格的下聯應為:平平仄仄仄平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