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永遠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后果很“可怕”
人類是一種情感動物,在漫長的余生中,每個人都只有在接受了愛的滋養過后才能活得愈發美滿。
無論是親情還是愛情,這兩種感情都至關重要,有人覺得愛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變成親情,就比如夫妻二人的關系,樂觀來看,成為了親人的夫妻將十分了解彼此,這種關系穩固又長久,能夠讓男女雙方相攜相伴走完一生。
也有悲觀的聲音表示,夫妻最忌諱的就是沒有激情,假如兩個人像親人一樣相處,那他們的日子一定會枯燥乏味,說不定其中一方還會耐不住寂寞,進而越過道德的底線。
心理學家表示,男人永遠都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因為后果非??膳?。在研究這個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不妨思考兩性關系的本質。
戀人關系或親人關系
戀人關系指的是相互仰慕以及親密情感之上的關系,它屬于倫理關系,并不像婚姻那樣具有法律效力。
當然,如果深愛的兩個人已經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那么無論是妻子之于丈夫,還是丈夫之于妻子,他們都是親密的戀人,只不過此時二人的關系會更加深入,并且得到了法律的認可。
男人在迎娶妻子之前都打定主意愛對方一輩子,這并不受外界的驅使,而關乎于他的內心想法。
既然婚前如此相愛,為什么結婚多年之后感情卻變質了呢?
其實任何一對戀人從相識相知到結婚多年都會出現一系列的變化。兩個人剛剛認識的時候彼此的吸引建立在荷爾蒙之上,為了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雙方都會克制住自己的言行,盡量展示出美好的一面。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兩個人愈發熟絡,此時雙方不再像剛開始那樣拘謹了,反而多了些從容和靈活,不僅如此,由于彼此都展示出了一定的真實人格,所以摩擦和碰撞是難以避免的。
這樣的變化相信大家很容易理解婚姻,畢竟夫妻不是親人,他們沒有血緣關系,因此,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是必定要經歷的。
基于姻緣和血緣的兩種關系具有著巨大的差異,親人無需花費大量的時間熟悉彼此,但戀人卻需要。
人類社會中的親屬關系一共分成6種,分別是夏威夷式,愛斯基摩式,蘇丹式,克勞式奧馬哈式以及易洛魁式。這一理論是由美國的人類學家喬治默多克所提出的。
六大稱謂方是基于當地文化所誕生,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地的特色。
親人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些人幾十年沒見過自己的親人,可一旦在某個場域得知了彼此的親屬關系,那么從陌生到熟悉不過是一瞬間的事。
不同社會關系和需求
其實不管是親人還是戀人,這些關系都可以讓我們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在戀人和夫妻關系中,兩個人的相處不光基于經濟,同時也基于社會,他們是性的主體,也是繁衍后代的主體。
戀人的需求包括經濟依賴性需求的滿足,繁衍后代的需要,建立家庭以及維護社會關系,而親人的需求卻并非如此,親人需要經濟物質富裕,情感照顧以及社會和教育支持。
假如女性作為妻子,那么她在男人心中的地位便是與眾不同的,她既要為男人提供情感上的撫慰,同時要在生活上給予依賴。
可一旦女人作為親人,那她就只能為對方提供社會關系和情感上的給予了,即照顧和溫暖。
這兩種關系截然不同,對于女人而言,除了生活受到的待遇和感受差異較大之外,身份上的沖突更是會帶來無限多的負面情緒。
妻子一旦從戀人的身份變成了親人的身份,她的社會角色就會與內在的行為價值標準產生沖突,從而讓婚姻難以長久。
比如該溫柔的時候卻表現的嚴肅,該嚴肅的時候卻過于活潑,總而言之,男人千萬不要把妻子當成親人,后果你難以承擔。
兩個人相守相知不容易,能夠結為夫妻更是有著莫大的緣分,無論日子過了多久,我們都要明白另一半是你永遠的戀人,是你割舍不掉,同時應照顧一生的人。
父母會離去,孩子會長大,但唯有妻子一直陪伴在你的左右,所以不要讓她失望,更不要讓她愛已經消失了,婚姻需要經營,愛更是如此。我是一名咨詢師,遇到情感問題,私信我,告訴你答案。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生煎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