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2-3歲的時候,作為家長是否有觀察過孩子在玩游戲的時候,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是否很強,或者說孩子對于每件玩具都十分上心?當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孩子的大腦正在快速運轉,這時候的孩子與1歲的嬰幼兒不一樣,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更喜歡帶有按鈕或者帶有開關措施的玩具,比起一些單純是布料的玩具,這個時候的孩子對有可觸發機制的玩具更感興趣,更專注。
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最強大腦》或是《中國詩詞大賽》等等一些競技類節目,發現很多小孩子年紀輕輕的就頭腦靈活,他們的口才和反應能力都完全不會遜色于大人,那些小孩子們聰明的身姿讓很多家長都很羨慕,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電視上的哥哥姐姐一樣聰明,腦發展水平其實是孩子在發展語言、科學、藝術、表達能力的基礎。一個孩子如果腦發展水平高,那么這個孩子就顯得十分聰明。
有位家長來信詢問,她準備要生寶寶了,希望養一個聰明的寶寶,需要爸爸媽媽注意些什么嗎?許多家長的都會希望孩子能夠成為的一個聰明的寶寶,只有家庭條件好了,寶寶的先天條件才能優秀。就像播種種子一樣,只有肥沃優良的土壤條件才能讓小苗茁壯成長。值得關注的是,當媽媽在孕期的時候更要注意如何正確科學的汲取營養,為小寶寶提供更好的條件,因此在備孕期,孕育期,哺乳期都是養育孩子的關鍵期。媽媽需要了解腦科學的因素,來培育聰明機智的健康小寶寶。
想要養"聰明娃"?家長需要先了解腦科學
有家長說,天才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擁有天才的超級大腦了。但是通過科學解剖和嚴謹的分析發現,世界上沒有存在天才的超級大腦,包括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的大腦也不屬于天才型的超腦模式。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智力是多方面的,有多個組成部分,并且無論如何都無法用某種單一的筆試測量工具(即常見的智力測試)對其進行全面描述。
對于人類來說,大腦智力不是一串固定的數字,更像是浩瀚的星空充滿著未知。
智力有兩大因素,第一個要素的記錄周圍信息的能力,第二個是使用腦內信息的能力。這兩種因素分別影響孩子在未來生存的社會能力。
第一個要素是人類大腦在進化進程中最基本的能力,通過對腦內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創造出腦內最復雜的信息記憶庫。而第二要素是人類大腦中最為重要的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力稱為"流體智力",相比第一個能力,這個能力的運作要更復雜得多,這兩種重要的能力賦予人類強大的智慧與使用社會的能力。
家長想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需要知道這5種能力構成了"智力"。
1. 好奇心
在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就會擁有獨特的好奇心,面對繽紛多彩的世界,孩子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世界。無論古今中外,還是原始的戰士或者說的現代的人類,都需要一種勇于探險的精神,去尋找自我生存的意義。
2. 自我控制能力
對于智商來說,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自控能力往往會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行為能力,決定孩子是否會成為一個可靠的人,是否能在學習進程中有效的過濾各種來自外界的干擾。在這充滿著誘惑的世界里,只有集中精神專注力才能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3. 創造力
創造力的核心是通過發掘新舊事物的聯系從而創造出全新的事物,通過創造能力能改變舊的事物從而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富有創造力的人往往都具有強大的整合能力,以及面對于未知新事物的適應能力很強。
4. 語言能力
說話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在人類發展進程中起到重要的地位。如何讓自己更加會表達,學會講話幾乎成為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必備技能,對于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要十分重視,學會表達是孩子以后社交的最重要的本領,通過強大的語言能力,孩子才能理解和溝通外界的信息并作出高效率的反饋。
5.理解非語言溝通信號能力
有研究發現,在手指精細運動控制能力提高之前,孩子無法掌握復雜的詞匯。 孩子擁有學習能力不如擁有學習非語言的能力,通過學習理解非語言溝通信號,更夠讓孩子準確的讀取未知信息,準確的預測對方的行為和思考。
腦科學角度解密,讓孩子大腦更聰明的4種養分
養分一:哺乳母乳
對于孩子來說,母親的乳汁就是孩子成長的基礎。母乳作為嬰幼兒成長過程中最自然最安全的天然事物,含有嬰幼兒最需要的營養成分和強大的抵抗力。據科學家研究分析表明:母乳滿足寶寶腦部發育所需的脂肪(腦部60%的結構來自于脂肪);豐富的鈣和磷可以使寶寶長的又高又壯;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預防及保護嬰兒免于感染及慢性病的發生;比非得因子和寡糖可以抑制腸道病菌增生和幫助消化。
養分二:與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會察覺,在孩子的日常中,一放學后就會嘰嘰喳喳的告訴家長今天發生了什么,老師教給自己了什么,但是隨著孩子越來越大,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與爸爸媽媽分享了,覺得自己有自己的隱私,自己的東西不想告訴他們,覺得他們不會懂自己的,不想再被認為是一個小孩子了。但是小孩子渴望家長的陪伴,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在溝通的時候必須要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
養分三:親子活動
從1981至1997,美國孩子的自由活動時間減少了四分之一,有許許多多的父母擔憂孩子得不到全身心的全面發育,孩子只要學習就好。對于孩子來說,適當的親子活動更能給孩子帶來開放性的思維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開放性的親子活動對于發展孩子的智力和身體綜合能力頗為重要。
養分四:理解與鼓勵
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說:"鼓勵表揚,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比任何方面都重要。孩子幾乎所有不當行為的原因,都可以認為是缺乏適當的鼓勵表揚。"
據研究發現,在3歲起,孩子開始逐漸透過潛意識去感知周圍的事物。在3歲后,孩子會用更完整的感官去感受、分析周圍的事物。
這時我們對孩子的夸獎就是孩子的敏感點。我們可以夸獎孩子"你好厲害,都自己做完了。""你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媽媽都做不到,你可以教教我嗎?"
這時候可以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會具體感受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確的,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溫暖和支持,越說就會越想說,會漸漸更愿意去跟家長表達,調動孩子大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