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當下大齡青年比較多,尤其是女青年。為什么呢?
因為婚姻的本質是生存,而愛情的本質是生殖。
幾千年來,由于人類社會都是男權社會,所以女性要生存,就必須依靠一個男性。婚姻,就是這么來的。
當下的社會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女性,尤其是優秀的女性,不再依靠男性就能很好的生存。如此一來,婚姻也就不是必需品了。
我國杰出的企業家曹德旺先生就曾表示:
我調研了100個家庭,沒有一個是幸福的,都是生存需要!
一針見血啊。
當然,這個生存,包含個人的生存,家族的生存,甚至一個族群的生存。
對個人來說,要養兒防老;對家族來說,要光耀門楣;對族群來說,要延續種族。
所以,才有了婚姻要講究門當戶對;相親要先問有沒有房子、票子。
愛情就不需要這些。
七仙女不在乎董永是不是大款,白娘子不在乎許仙家里有沒有雞蛋,白馬王子不在乎灰姑娘家庭背景是否顯赫······
七仙女和董永
婚姻不行,真不能不在乎這些。
婚姻不單純是兩個人的問題。
婚姻從兩個人的結合,拓展出兩個家庭,兩個宗族,甚至兩個國家、民族的緊密聯系與合作。
婚姻講究強強聯合,資源互補,互相支持。之所以這樣,都是為了雙方更好的生存。最起碼不能一方拖另一方的后腿。
歷史上的公主和親就是一個典型。
和親之前,中原公主和草原可汗有愛情嗎?沒有吧。那為什么要和親呢?
和親以后,公主和可汗的后代往往能夠繼承汗位,這樣兩國最高統治階層就成了親戚。親戚嘛,當然有事就好商量多了。兩國的生存也就有了更好的保障。
昭君出塞
先看一個例子:
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是愛情,賈寶玉和薛寶釵之間是婚姻。
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區別是什么呢?
林黛玉家道中落,父母雙亡;身體又病弱不堪;平日里只知道吟詩作對,不會持家。
薛寶釵出身顯赫,家財萬貫;身體康健好生養,母親哥哥又尚在;不僅熟讀詩書,更會持家。典型的家里家外一把手。
寶玉和黛玉
如果現在你是賈寶玉,你選擇誰來結婚呢?
理性的話,當然是薛寶釵。可偏偏賈寶玉看中的是林黛玉。
書中描述:賈寶玉頭一次見到林黛玉,說的第一句話是:“這個妹妹我好像在哪里見過。”
而黛玉呢?
書中寫到: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瞧瞧,這叫什么?一見鐘情啊!
婚姻解決的是生存和發展問題,因此講究的是理性;愛情解決的是異性相吸問題,因此講究的是感性。
愛情的感性就是荷爾蒙,當然就與生殖本能相近。
所有的愛情首先必須是吸引,沒有沖動的愛情是不存在的。
唐代詩人韋莊有詩《思帝鄉·春日游》云: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
陌上誰家年少?
足風流。
妾將擬身嫁與,
一生休。
總被無情棄,
不能羞。
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首先考慮的是生存與繁衍。男性高大、健壯;女性豐乳肥臀,好生養,這就是互相吸引,產生愛情的標準。
現代社會,溫飽無虞,人們不再為生存和養老發愁。
男性陽光帥氣,談吐幽默,懂得浪漫;女性膚白貌美,溫柔可人,懂得體貼。這是互相吸引,產生愛情的前提。
相對來說,原始社會婚姻與愛情高度重合,現代社會婚姻與愛情分離嚴重。
當下,在一些優秀的人眼里,婚姻就不再是必需品,而愛情就變成了奢侈品。
大齡青年就是這么產生的。
從一定意義上說,當下男愁娶,女恨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把婚姻與愛情混淆了。所謂寧缺毋濫,所謂一定要找到我的白馬王子或者白雪公主才能步入婚姻。
其實,婚姻更像是公寓,愛情更像是別墅。前者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后者更多滿足的是精神享受。
為什么所有的文藝作品,什么詩歌啦,小說啦,戲劇啦,電影啦等等,都濃墨重彩的描寫愛情,卻對婚姻一帶而過呢?難道婚姻不是文化,不值得謳歌嗎?
小時候讀過的很多西方童話故事,在描述了動人的愛情故事后,結尾一般都是這么說的:
青蛙王子和公主結婚后過著幸福的生活;灰姑娘和白馬王子結婚后過著幸福的生活。
灰姑娘和白馬王子
還是中國故事比較實在:
白娘子和許仙結婚生子后被法海拆散,白娘子還被鎮壓在金山寺;
織女私自下凡和牛郎結婚,后被天庭發現抓了回去,他們日后只能通過鵲橋來相會。
這是為什么呢?
我猜,因為婚姻和愛情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前者是平凡,后者是傳奇。前者易得,后者難尋。前者是快餐,后者是文化。
一部《紅樓夢》,通篇是愛情,主角賈寶玉的婚姻生活可有絲毫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