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分析
高二級:李文鑫 陳炳鑫 陳小素 鄭 娜 李奕芳 孫秀萍
許釗杰 蔡曉紅 潘 漩 張岳楨 邱培勇
指導老師:劉喜泉
一、課題提出
信息化的時代需要信息化的人才。可以說誰善于利用電腦和網絡,誰就是未來的領流者。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與網絡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那么作為新新人類的中學生對網絡的熱衷程度有多高呢?他們上網的情況又是如何的呢?社會、學校、家長對學生上網又是持何態(tài)度的呢?由此我們進入這一課題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隨著電腦和網絡的普及,掌握上網技術已是當代中學生必須具備的技能。然而隨著網絡的普及,中學生上網所引發(fā)的一些問題已成為社會一個新的熱點問題。調查和研究有關中學生上網的情況,有利于我們看清現(xiàn)狀,引導學生“健康上網”,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發(fā)揮網絡的作用。
三、研究計劃
從了解中學生為什么要去上網,上網去干什么,對上網的看法和吸引中學生上網的原因等上網現(xiàn)狀入手,通過實地調查、上網查閱資料等手段,進行了解。
1、在了解中學生上網情況的基礎上,我們經過討論,決定選取以寶山中學及周邊學校的在校中學生為主要調查對象,對其進一步深入了解。
2、發(fā)放調查問卷,分析學生、家長、社會對中學生上網的看法。
3、對所有資料進行整理和總結,擬寫論文后修改并定稿。
四、調查成果
(一)現(xiàn)狀調查
由于本地區(qū)的經濟相對落后,給孩子買臺電腦對許多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因而許多中學生只能是通過去網吧
1、上網地點:從我們回收的問卷統(tǒng)計,中學生上網地點比例最高的是在網吧,約占了七成,其次是在家里,約占二成,另外還有是在其他地方上網。這結果與我們研究小組實地觀察結果相互。
2、上網時間:在實地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許多中學生節(jié)假日上網的時間平均超過了4小時。節(jié)假日里中學生上網的高峰期一般出現(xiàn)在上午9~11點,下午1~3點和晚上8~9點,而這些時段在平時都是上課或做作業(yè)、復習的時間段,也就說是他們把學習的最佳時段用來上網。平時中學生上網的高峰期是上學前、放學后和晚飯后的時間。
3、上網目的:根據我們回收的調查問卷統(tǒng)計,超過50%的上網學生說不出自己上網的明確目的。按功能使用的頻率高低,依次是網絡游戲、聊天室、電子郵件。但僅僅少部分中學生是為了獲得關于學習提高、建立個人主頁或是其他目的。
4、上網內容:學生在網吧上網究竟在干什么呢?我們根據回收的中學生上網調查問卷和實地調查的數據綜合統(tǒng)計表明——玩游戲的人數所占比例最高。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類似的場面。一群穿著“XX中(小)學”校服的中(小)學生正在網吧里聚精會神地玩電腦游戲,或旁若無人地高聲叫喊,或自己手舞足蹈慶祝游戲的勝利,或如癡如醉地跟人在網上聊天。根據我門調查和一些網吧老板自己介紹,每間網吧都有自己固定的中學生熟客,他們有的單獨一個人,有的三五成群,而且他們一來一般都會玩2~5個小時。而且他們上網的時間都比較有規(guī)律,簡直就象是在上班。整天或通宵泡在網吧里的也大有人在。此外我們還發(fā)現(xiàn)色情網站也是吸引中學生上網的因素。在回收的調查問卷中,有瀏覽過此類網頁的人數達到15%,其中經常瀏覽占4%。
(二)中學生上網的動機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總結出中學生上網有如下幾點主要動機:
1、玩游戲
提到游戲,在我們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qū)很多家長還以為是電子游戲。很多家長可能真的沒有想到,現(xiàn)在吸引他們孩子的已經不再是電子游戲,而是取而代之的網絡游戲了。接受調查的上網學生(特別是男生)有一半以上是為了玩電腦游戲才上網的,這說明電腦游戲對中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了電子游戲。
電腦游戲名目繁多,什么石器時代、 傳奇、泡泡堂、三國群英傳、仙境、大話西游、星際爭霸、紅色警報、CS等等。據了解“傳奇”“泡泡堂”等都是中學生最喜歡的網絡游戲,特別是男同學,三國大戰(zhàn)、星際爭霸、CS等基本上都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在大多數的游戲節(jié)目中,除少數情節(jié)在設計容入了人文、歷史、軍事等內容外,絕大多數游戲節(jié)目充斥著暴力、血腥甚至黃色下流等情節(jié)。這些最能吸引正處在中學階段的青少年,同時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也最為不利。但是它們現(xiàn)在大多數仍然還是合法的。
2、聊天
學生對朋友的渴求促成了“聊天一族”的迅速竄紅。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最新資料表明,OICQ注冊用戶已經勢如破竹地突破了5000萬,同時在線人數也超過了100萬大關,加上其他的聊天,人數就更不用說了。經常上網的中學生中,95%擁有QQ賬號或其它聊天賬號,絕大多數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網友。根據我們調查的資料統(tǒng)計,有相當多的中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問到“你認為網絡對你有什么用?”回答“可以聊天”比回答“可以獲取信息、幫助學習”還多。在這些學生看來,網絡只是他們的聊天工具。網絡聊天非常方便、快捷,他們可以在網上無限制地隨意暢談,盡情的揮灑心中的喜怒哀樂。而且也沒有人來計較他們的行為。由于這種交流方式互相不明身份,聊天室就像被籠罩著一層神秘面紗,絕大多數的人聊天只是為了尋刺激、尋開心,并不是為了學點什么,甚至少數人聊天數月而不會使用電子郵件,登錄聊天室也靠網吧工作人員來幫忙。聊天就是他們唯一的任務。更有甚者把聊天室當作結交異性朋友的場所,什么“一夜情”、“花花公子”、“愛我你怕了嗎”、“浪漫女孩”、“風流少女”等等之類讓人一見惹火的網名遍地都是,一些污言穢語更是不堪入目。隨著看似“推心置腹”的聊天而來的“網戀”也就緊緊拴在一些青少年的心上。“網戀”也便成了現(xiàn)在一個熱門的話題,部分中學生因此一頭扎了進去,把“網戀”當作現(xiàn)實的戀愛。但是他們又不懂得這是虛擬世界的一種玩笑。結果一發(fā)不可收拾,越陷越深,學習成績受到嚴重影響。
3、獲取信息
查資料、看新聞、下載軟件、收發(fā)E-MALL等也是中學生必不可少的上網內容。但是根據我們調查結果統(tǒng)計出來的數據顯示,能明確說出自己上網是為了獲取信息、學習的卻只有少數人。有上網的中學生基本都有自己的電子郵箱,但是大多數人電子郵箱卻沒能正常使用,也就是說申請電子郵箱是看到別人有他也就想要,所以就申請。只有30%左右的人能夠定期使用郵箱,用郵箱跟朋友聯(lián)系。軍事、新聞也很受學生歡迎的內容,但是主要目的是為了看這些才上網的卻還不到10%,有常瀏覽這些網頁的有60%。他們有看這些內容大多數是在打開網頁后順便瀏覽的。也就是說他們是沒有明確的目的要獲取這些信息的。網絡資源非常豐富,五花八門,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網上新聞具有廣泛性、及時性、娛樂性等特點,能滿足大部分上網學生的好奇性。學生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搜狐、網易。當然,游戲迷們最常打開的就是有關他們在玩的游戲的網站。
4、娛樂
聽音樂、看電影、看娛樂節(jié)目、尤其是視聽音樂現(xiàn)在很受中學生的青睞,什么樣的音樂和娛樂節(jié)目在網上應有盡有,只要鼠標輕輕一點,不費力氣,便能輕松享受音樂的美妙和精彩的節(jié)目。
(三)中學生上網的原因分析
了解了中學生上網的動機后,我們再對中學生上網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內因分析
為何一些中學生不思進取,沉溺于網吧,成為電子海洛因的俘虜呢?用唯物辯證法來分析,事物的變化是由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中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本動力和內在決定因素,外因對事物的變化起加速或阻礙作用,外因是通過內因來起作用的。中學生上網中這一現(xiàn)象有著深層次的內在原因。
1、從中學生的心里特點來看:
第一,網絡成為青少年尋求精神寄托的場所,在現(xiàn)實中得不到滿足,便在網絡這個虛擬世界里尋求,得到滿足。
第二,網絡成為青少年尋求刺激、獵奇的場所。
第三,網絡成為青少年忘卻生活中的煩惱,生活的不順,使自身得到放松。在網絡上個性可以盡情地發(fā)揮,不會受到世俗的束縛。
第四,網絡成為青少年趕時髦的對象。比別人先或多接觸網絡,會感到一種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
2、中學生還不夠成熟,尚未建立完善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極其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中學生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互聯(lián)網沒有國界,任何信息(包括暴力、色情)都可以在其中廣泛地傳播,一些不良的思潮很容易扎根。當這些信息被“免疫力”較弱的中學生接受之后,將會導致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引起中學生犯罪的增加。
3、網絡的發(fā)展密切了人們的聯(lián)系,改變了原始的點對點的交流方式,使人們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結交朋友,交流感情。但是中學生的理想化追求會使其只熱衷于和網上世界各地的人交流情感,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現(xiàn)實中的親情和友情,面對冷冰冰的機器是無法建立起人間的感情,盡管機器后面是一個在與你交流的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由于隔了一道屏障而不可琢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尚且戴著面具,網絡更為掩飾自己提供了最有效的、巨大的面具,信任危機由此產生。
二.外因分析
在使事物發(fā)生變化的因素中,我們不應只注意到外因是事物發(fā)生變化的條件,外因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互聯(lián)網具有以下特征,這也是促成產生中學生上網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
1、開放性。這是互聯(lián)網的根本特征,也是網絡文化的最大特征。又由于國際、國家的有關法規(guī)不夠完善的因素。使得網絡的開放性過度地開放。所以中學生可以在網上任所欲為,不必過多的顧忌。一些現(xiàn)實生活無法做到的事或物,可以在網絡做到。個性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可以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因為這里幾乎是世俗與道德約束的真空地帶。
2、內容的動態(tài)性。這個特征是以開放性為前提的。由于開放性,信息的傳輸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更加有高效,各種風俗時尚和社會熱點總會以最快的速度在網絡中得到體現(xiàn),同時各種有害、甚至違法的信息也將以“光速”般在互聯(lián)網上傳播,沖擊著稚嫩的中學生。
3、制約的松散性。盡管說網絡文化的存在是以人們之間的約定為基礎的,但由于各類標準的差導性、人與人的交流的間接性、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性、同時也加入了商業(yè)行為等諸多因素,網絡中的制約大大減弱,更容易產生不軌行為。
這些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時起作用,成為左右青少年學生網絡行為的最有力的指揮棒。
(四)上網對中學生的影響
上網的日益普遍,中學生參與上網人數迅速增加。如果對網絡運用得當,它可是像朋友一樣地幫助你,但如果運用不得當,后果將是極其不良的。那么上網對中學生有什么樣的影響?我們從上網對中學生的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分析。
1、積極影響:
從上網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來看,由于互聯(lián)網這一媒體具有即時性、互動性、形象性等許多傳統(tǒng)媒體不具備的優(yōu)點,上網對中學生至少有以下的積極影響:
(1)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信息搜索效率。
(2)可以使中學生開闊視野,網上有許多益智的資訊,對中學生將來進入社會很有幫助。通過上網可以使中學生及時了解時事新聞,獲取各種最新的知識和信息。
(3)是中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重要途徑。學生自己動手做個人主頁正成為時尚。在新加坡,每所學校都有固定時間供學生免費上網,通過網絡完成一些課業(yè)任務,網絡已成為中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工具。
(4)網絡的便利性使得交友變得容易,可以沒有顧忌地向網友傾訴心事,減輕中學生的心理壓力。
(5)可以在各個BBS里張貼自己對各種問題的看法,有利于探究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使自已走向成熟。
(6)上網還能使中學生學會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并且靈活運用課堂內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未來的世界是網絡的世界,中學生適當上網有利于追趕時代潮流,以后便能更快地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
2、消極影響:
上網這個數字化時代的新事物,像一把雙刃劍,具有雙面特征。如果正確利用網絡,會對中學生的成長,發(fā)展起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網絡并不是一個純潔、健康的虛擬天地,因特網上傳輸的不健康信息,一些網絡主體的不良行為也會對稚嫩的中學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面對上網文化對中學生的沖擊,我們應對其負面影響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1、在認識方面:由于電腦技術、網絡技術越來越迎合人性化需求,電腦文本已從最初的純文字向集字符、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身的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大量感性的、稍縱即逝的信息超強度地刺激大腦皮層,將改變頭腦的信息加工方式,使認知模式轉變?yōu)樾蜗笏季S,使人傾向于接受動態(tài)、感官的信息,而回避抽象的邏輯思考,放棄追溯本質的思維方式。如此,中學生將對書本上的知識不知不覺中產生厭惡,對學校正規(guī)教育失去興趣,容易迷戀上網。另外,中學生雖然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很難做到學習和上網兩頭兼顧。學習和上網的時間、精力分配不好,不能正確處理這對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互相轉化:本來居于矛盾主要方面的學業(yè)會轉化為矛盾的次要方面,而本來居于次要方面的上網則轉化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主導地位。有多少學生就是因為這樣而墜落的。他們不是把上網當成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而是把上網當做是一種時尚,并且盲目地追求著他們認為時尚的東西。
2、在思想情感方面:上網時代的中學生社會將更多地充滿同喻色彩,他們更多地在同輩之間相互學習,老師、家長的社會權威地位逐漸削弱。平等是互聯(lián)網的一大特點,在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網上的等級、性別、年齡等的差別大都被隱去。在網上,人與人的交往是通過人——機——符號——符號——機——人的形式交流。所以不管是誰,每個人在網絡上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xiàn)的。也正是如此,網絡與真實的社會情境的社會化相去甚遠,因而許多中學生產生了精神孤僻、冷漠、情緒低落。缺乏責任感、與家人和朋友疏遠、人生觀與世界觀逐漸偏離正道。據報道:有一女學生經常上網與網友聊天,在網上盡情地說笑,與父母逐漸疏遠。后來竟發(fā)現(xiàn),與自己聊天的竟是自己的父親。此外,中學生網戀現(xiàn)象也比較突出,在我們這次調查發(fā)現(xiàn),有少數中學生偷偷約會網上情人。雖然人數還不是很多,但在我們調查的結果顯示,有接近一半的上網中學生向往或幻想跟網上情人約會。
3、行為方面:自從互聯(lián)網誕生以來,網絡犯罪就成為網絡發(fā)展的伴生物。網絡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廣,隱蔽性強,危害性大,已經成為網絡社會的一顆毒瘤。網絡犯罪有多種形式,如:電腦病毒的制作和傳播;電腦濫用(非法訪問);電腦情報盜竊;電腦破壞;電腦失效制作;電腦欺詐;制作、出版、傳播非法作品;電腦軟件侵權;電腦泄密;甚至直接的人身侵害,等等。中學生是網絡社會中的主要群體。一方面,由于他們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自我表現(xiàn)欲望強烈,法制觀念淡薄,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陷入網絡犯罪的深淵。另一方面,網絡社會缺乏完善、有效的法律體系,青少年相應地缺少法律的保護,他們的個人隱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容易成為網絡犯罪的侵害對象。在金石就有一14歲的女學生,為了追求時尚上網,被三個社會青年帶到酒吧,結果被強奸。
五、調查結論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經過討論做出了以下的總結。但由于我們的認識還不足,對問題不能全面、客觀地分析,因而作出的結論不是很全面。
1、在寶山中學(沙溪鎮(zhèn))及周邊地區(qū)有過上網經歷的中學生已經不是少數,數量比較龐大,僅40.2%的人從沒有上過網。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同學對網絡表示向往,可見中學生上網的人數會越來越多。
2、大部分的中學生能夠做到比較理智上網,大都在周末、假期上網,而且上網時間還是比較有節(jié)制的。癡迷于網絡的中學生還是比較少數,當然我們決不能對這少數人掉以輕心。老師、家長一定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指導,否則,他們沉湎于網絡,會毀了他們的一生。而且他們也會影響到其他的同學或朋友。
3、網絡可以擴大我們的認識面,讓我們更好地學習,尤其是一些網絡學校對我們的學習很有幫助。從調查統(tǒng)計數據來看,我們的中學生還沒有充分地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較多中學生上網的目的為了玩游戲和聊天,約占80%。這也說明了游戲和聊天對中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他們喜歡聊天,反映了他們有很強的交友欲望,可能在現(xiàn)實中這種欲望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想從虛擬的世界得到滿足。
4、從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上網對中學生的生活、學習產生了較大的影響。67.5%的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到影響,其中35%的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上網對中學生的性格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性格外向和中性的中學生許多轉變?yōu)閮认颉T瓉硇愿駜认虻闹袑W生也有一些變得更內向。接觸網絡以后,中學生周圍人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變化,較少部分人對周圍的人的態(tài)度變冷淡。這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學生沉湎于虛擬世界,對現(xiàn)實世界感到不滿,這不利于中學生適應將來的社會現(xiàn)實,對塑造中學生健全的性格也是很不利的。
(2)中學生上網的環(huán)境差。正規(guī)的網吧不多,“黑網吧”較多,這些黑網吧的環(huán)境普遍較差,沒有消防設施,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網吧業(yè)主只管自身的利益,不理學生有任何不良行為。學生在網吧內任所欲為,吸煙、喝酒,任由學生喧嘩。多數網吧顯烏煙瘴氣。(見右圖)另外,網吧內上網的人員復雜,不乏流氓,未成年人易誤入歧途。
(3)網絡引發(fā)的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解決。為中學生正確、理智地上網營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社會、學校、家庭要負起責任。更重要的是,中學生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增強自制力、上好網、上健康網。
六、建議
1、中學生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多與同學、老師、家長交流,豐富自己的精神、情感世界。應該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興趣,使自己的生活更充實。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制力,不去看色情、暴力的網站,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習、生活等方面服務。同時也要自覺遵守有關法規(guī),以《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見附錄)為準則,嚴格律已。
2、社會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有關執(zhí)法部門要加強對網吧的整頓力度,嚴厲打擊“黑網吧”,決不姑息。國家應加快網絡技術的研究,對色情、暴力網站進行有效的管理。通過各種形式,加強網絡道德建設。網吧業(yè)主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有關規(guī)定,抱著對社會,對未成年人負責的態(tài)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完善法規(guī),如《互聯(lián)網上網服務營業(yè)場所管理條例》(見附錄二)、《未成人保護法》等法規(guī),更有效地規(guī)范吧網經營及保護未成年人。
3、學校應真正地落實教育部關于“減負”的有關規(guī)定,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開展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普及電腦和網絡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正確、理智地上網。多讓學生了解網絡存在的問題,教導學生處理這些問題,使學生能夠辯識網絡的是非、利弊。
4、開設學校網吧。現(xiàn)在許多學校都開設有信息技術的課程。在此基礎上,開設學校網吧,讓學生在學校上網,由學校專人統(tǒng)一管理,避免學生與網絡中不健康的信息接觸,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與上網的關系。2001年10月我國的萊陽師范學校率先開放校園網吧。在校園網吧上網環(huán)境潔凈、空氣清新、上網環(huán)境好,既沒有不三不四的人,也無人吸煙,還有老師管理和指導,玩游戲、聊天很有節(jié)制,受到家長的稱贊和學生的歡迎。
5、家長應多與子女溝通,了解他們的情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方面的需求。讓孩子得到情感上、精神上、心身上的滿足。正確地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七、心得體會
經過一個多月的研究活動,我們懂得了應該如何正確地憑借事實,從具體的感性材料中總結經驗,提取出具有可行性和代表性的理論。以小組討論為主的研究方式使我們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有所提高,研究學習一方面要求我們要有主動性,我們不能單純依靠老師,也不能指望有答案給我們參考,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收獲;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研究過程不是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嚴謹、艱難的研究工作需要組員的配合、群策群力,只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大家互相幫助下,我們的研究工作才能有效率地進行。
通過本次的研究調查活動,我們從中認識到自身的某方面的不足,例如對問題如何客觀地看待、分析和下結論的能力存在不足,在處理意見沖突的能力等的不足。在調查的過程中看到的現(xiàn)象,也讓我們對自身行為有所思考。要正確地、合理地處理好上網與學習和其它方面的關系,利用上網學習,讓上網向有利的趨勢發(fā)展。我們也要以上網不良的現(xiàn)象引以為戒,提高自身的素質,尤其是是非的辨別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有正確的上網意識。
最后我們呼吁青少年朋友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增強道德觀念、增強自制力、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上好網,上健康網。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為中學生凈化上網環(huán)境,讓中學生安全上網,健康上網。
八、附錄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 |
要善于網上學習 | 不瀏覽不良信息 |
要誠實友好交流 | 不侮辱欺詐他人 |
要增強自護意識 | 不隨意約會網友 |
要維護網絡安全 | 不破壞網絡秩序 |
要有益身心健康 | 不沉溺虛擬時空 |
參考文件
1、有關教育網
2、《關于中學生沉溺于網吧的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