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過“毀三觀”、“三觀不正”這樣的說法。可是,“三觀”的來歷以及“三觀”的作用卻鮮有人知曉。下面,我們就詳細分析一下。
常掛嘴邊的三觀,你真能說清楚?
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對世界總的看法,世界是物質的還是意識的,是思維決定存在還是存在決定思維,兩種對立的觀點,代表了是馬克思主義者還是反馬克思主義者。這說明,世界觀具有明顯的階級性。
所謂人生觀,就是對人生價值的看法和觀點。也就是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是益于人民的人,還是益于自己的人。
所謂價值觀,就是對“價值排序”的選擇。所謂價值排序,就是把價值大的排在前面,把價值小的排在后面。這種排序的不同,代表了一個人對價值的觀點。
以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傳統的“老三觀”。
老三觀,于普通大眾而言早已不適用!
可是,上面的老三觀是既模糊又不適用,因此必須重新進行總結。
這是因為,第一,一九八二年,中央宣布,在中國,作為剝削階級的階級已經不復存在,所以,階級斗爭已經不是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因此,什么樣的世界觀,對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已沒有多少意義。第二,價值觀是個模糊的概念,按照一般的理解,與人生觀重復,因為人生觀就是人生價值觀。方墉新學總結后的新三觀如下。
“方墉新學”總結的新三觀很實用!
一、人生觀
“人生觀”是一個人首先的選擇,是人對自己價值的定位,是生命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是非觀
“是非觀”是由人生觀決定的,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是非觀。人可以為圣賢,也可以為鼠盜,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能做,都要有自己的行為準則。
三、方法觀
“人生觀”確定以后,就有明確的“是非標準”,在“是非標準”確定以后,用什么方法才能干得更好,這是衡量成功與失敗的關鍵。所以,“人生觀”、“是非觀”、“方法觀”是個漸進的過程。“人生觀”是道路和方向,“是非觀”是原則和方針,“方法觀”就是技巧和策略。
如果大家認為“新三觀”比“老三觀”更實用,以后就不要再提“老三觀”了。
方法觀,能避免為人處事中的爭論不休!
最后強調一下“方法觀”。
方法,有沒有錯誤的方法?答案是“沒有”。不管做什么事情,總得有個方法吧?那么這個方法就一定是最好的,不然你為什么要用它呢?除非,你發現了更好的。也就是說,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好與不好是比較出來的。由此可以推理,所有的方法沒有對與錯之分,只有好與更好之分。
找方法時的方法記住兩點!
這就給我們帶來兩點啟示:第一,找方法時要“立三儀”,就是電視里常說的“我有上中下三策”,在“三策”里面比較;第二,討論方法時,千萬不要說別人的不好與不對,要“先立后破”,找到一個與別人的做比較,讓大家看哪個更好。這就是“千載休談他人錯”。
智無常局,以恰肖其局為上。故下下之人有上上之策。
下一篇預告:八、做到24個字,必得上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