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天有24小時,那么我們在思考的時間差不多有10小時以上。
你可能對此說法會有質疑,別著急,聽我給你分析一下。
假如睡覺有8小時,假如你能即刻入睡,那么這8小時或許你是不會思考的,當然,不包括做夢。
剩下的16小時,假設你完全不思考,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者其它事情的時間有6小時,其余的時間都是在思考之中度過的。
就事實而言,你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時間其實遠小于6小時。
數據并不準確,只是為了做一個比較。
更希望因此引發一些爭論。
爭論你到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時間有多少,證實你陷入思考的時間到底有多少。
爭論的目的不是為了證明誰對誰錯,而是讓我們看清一個事實。
而看清事實的目的又是為了讓我們找到一個困境的突破口。
這個困境是什么,會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但是這些不同的定義一定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迷茫、困惑、焦慮、煩躁、找不到方向、找不到自己!
這些感受并不會因為你的出身、學識、地位、財富而區別對待,它一視同仁。
窮人的困惑與富人的困惑可能在內容上有所區別,但是在模式上卻別無二效。
那就是太過于依附思想。
思想是思考的結果。
它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們從這個世界獲取生存物質的有力武器。
但是它又存在著強烈對比的兩面性。
比如:站在利用的角度,火可以取暖燒飯,因此你喜歡它;站在破壞的角度,火可以引發火災燒毀財物,因此你討厭它。
從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思考,并不能讓你真正了解一個事物的本質,它不但有強烈對比的兩面性,還有極其明顯的偏頗性。
因此,完全依賴思考去判斷事物的本質是武斷的,是片面的。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喜歡相信思維的判斷,以至于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
思想,占據了你生命中大部分時間,換句話說,你的生命在大部分時間中是在思考中度過的。
所以,思想就成了你的化身,而你,也因此完全受制于你的思想。
你想發脾氣嗎?你想情緒失控嗎?你想怨天尤人嗎?你想痛不欲生嗎?你想活的空虛嗎?
沒有人希望自己過這樣糟心的生活。
那為什么它們會發生在你身上呢?
因為你受制于你的思想。
若非如此,為什么你說了不算呢?
什么是情緒?
情緒是身體對思維活動(內容)的反映。
為什么思維會對不同的內容引發不同的身體反映呢?
受制于你的認知。
這也是形成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根本原因,有人總是喜歡聯想火的益處,有人總是喜歡聯想火的壞處。
那么你說樂觀主義好還是悲觀主義對呢?
樂觀主義者可能會因為樂觀而被火燒傷手;悲觀主義者可能會因為悲觀而放棄火的用途。
在生活中,像這樣左右為難的事情數不勝數。
怎么辦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呢?
辦法只有一個——依經驗,憑直覺,不思考。
有句話說,思想,決定一切。
那么沒有思想,是不是會有更多可能?
很多人因為我的這個說法而認為我是個瘋子。
我承認我因為抑郁而接受過精神醫院的治療,但正是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感受到,從某種角度來說,精神病院的患者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要比所謂的正常人要正常許多。
而最明顯的區別就在于,他們很少思考,或許這就是他們看起來很快樂的原因。
這也是我從精神病院出來之后反思的問題。
為什么我比他們更自由、更富足、更健康,卻總不如他們快樂呢?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最終發現,唯一的區別就在于我喜歡思考,而他們或許是因為藥物的原因從而不思考。
這也是我回憶自身經歷得出的結論。
抑郁時,痛不欲生卻不知為何,接受治療后,服用兩天的藥物就穩定了病情。雖然思維與反應變得遲鈍,但毫無疑問的是,我不痛苦了!
在最初的時候,我并不認為這是停止思考的原因,直到康復出院兩年后再次復發。
我曾以為自己徹底痊愈,不會再次復發,但現實卻狠狠地打了我的臉。
重溫了治療過程,再見了許多病友。
在離開了這個伊甸園之后,我深深的反思自己為什么會復發,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個我覺得再也不會出現的結局。
這仍然是一種思想,但卻不是那種沒緣由的幻想。
這是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思考。
最終我發現,在第一次的康復之后,短暫的快樂讓我誤以為自己已經看破紅塵,擁有了看透本質的能力,所以,我再一次思考人生:我應該擁有什么樣的人生;我應該擁有什么樣的東西;我應該如何經營自己的生活……
很快,我又一次被思想所綁架,再一次淪為它的奴隸,然后,身體再一次承受不住靈魂的出竅,我復發了!
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我開始嘗試不再漫無目的的思考,雖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是就因為這樣的舉動,在復發后的第六年,我依然很快樂。
或許有人會問,現在你已經做到不思考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雖然最好的狀態是該思考的時候才思考,不該思考的時就不思考,但我現在能做到的只是不再被思考完全左右。
僅僅如此,我的生活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事實上,什么都沒有變,生活仍然在按部就班的進行,但是我的狀態卻與從前大不相同。
或許依然會不快樂,但是卻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