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沒事別惹事,有事別怕事
小安是市人民廣播電臺的一名主持人,他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后,靠自己的努力進入了現在這個單位,一直順風順水,可最近他過得很不順心。
事情的導火索來源于半個月前的一封報告。
小安來到現在所在的單位后,很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一直以來,盡職盡責,每次正式開播前,他都要在私底下練習好幾次,以求做到最好。
可是單位的老編輯們,仗著自己在單位呆了十幾年,架子端得很高,做事還很懶散,每次都要拖到開播的前幾分鐘才把稿子給小安。小安根本沒時間熟悉稿子,節目播出的效果可想而知。
于是趁著午休的時候,小安來到編輯們所在的辦公室。用商量的語氣對大家說:“各位前輩,在節目正式開播前,我需要提前熟悉一下稿子,能麻煩大家提前幾個時辰把稿子給我嗎?”
讓小安驚訝的是,他們直接一口回絕了,還很不客氣的說:“小子,你才來臺里幾天啊,現在就來指揮我們做事了,你以為你是臺長啊!”
小安吃了個鱉,沒辦法,想到自己一新人,怎么去和這些老油條斗啊,就忍了。
可沒想到的是,這些老油條們似乎盯上小安了,給他寫的稿子,用詞非常生僻,晦澀難懂。播節目的時候,小安讀得磕磕巴巴,聽眾一聽,都責難小安不負責任,水平不夠。
小安有苦難言,于是他只好抓緊開播前的最后幾分鐘把那些生僻的詞改掉。
可沒想到編輯部的老油條們竟然拿這個向小安發難:
“誰讓你改稿子的,是你寫稿還是我寫稿啊,給你稿子,你照著讀就行了,現在的年輕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小安莫名其妙被罵了一頓。沒辦法,他只好給臺長寫了一封報告,列舉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沒想到臺長看到這封報告,對這樣干的編輯大為光火,在開會的時候當眾讀了這封報告,并嚴厲批評了那些編輯,還順便表揚了小安。
每次我跟新入職的同事聊天的時候,我都會送他們三個字:不要怕。
很多年青人剛進入職場害怕被排擠,用妥協的方式來換取同事的接納,改變自己,融入另外一個圈子。
特別是在國企,很多人都會選擇忍,打落牙齒和血吞。因為國企的流動性很小,很多人同事要做一輩子,得罪人就得罪了一輩子,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遇事忍讓,成了他們的人生哲學。
于是很多人變成了“忍者神龜”。不過我們的忍讓并不能換來別人的理解,有時候還會讓他們變本加厲,讓他們以為你是可欺負的,人的本性本來就是欺善怕惡。
今天這個時代跟過去不同了,這是一個“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時代,也是一個新人取代舊人的時代。
每個有進取心的公司,都會鼓勵年青人去拼,去創,鼓勵狼性文化。新人再不不必害怕沖突,公司害怕的是那些沒有進取心,選擇安逸,不敢和人發生沖突的人。
該求助的時候,就求助
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很不喜歡那些“愛到老師面前打小報告的好學生”,認為這些人是告密者。
很多學生會孤立那些打小報告的同學。甚至對他們冷嘲熱諷,說:有本事你告訴老師去啊。
這就很多人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有事最好私下解決,千萬不能當告密者。
這種思維到了職場還改不了,有問題不愿意求助,還把領導當班主任。久而久之,不但影響到了工作,公司也會對你形成不好的看法。
在職場上,遇到解決不了的困難,學會向自己的領導和同事求助,是進入職場的新人第一個要學會的本領。
同事關系并不像同學關系,在職場上各個不同職位的人協作,本來就是為了把事情做好。出現你不能解決的問題,必須第一時間向能解決問題的人求助,最終才能解決問題。
那些存心欺負你的人,不可能幫你
職場上,有些工作久了的老油條利用自己多年的職業經驗,喜歡欺負剛入職場的新人。對他們提出一些過份的要求,比如安排新員工去打掃衛生,甚至要求職場新人給他們端茶送水。
公司有什么福利,有些老員工會想辦法故意不分給新員工;節假日他們出去玩,讓你一個人在辦公室里值班;還把屬于自己的工作,要求新人來完成。
和菜頭就曾總結過這個現象:
“那些一開始就和我客客氣氣,堅決不要我端茶送水的前輩,后來都成了我的好朋友,一路上都肯無私地教我帶我,提醒我小心國企里的各種坑。他們一開始怎么對待我,后來也是怎么對待我;
而那些施施然領受了各項服務的人,他們對我的態度千變萬化,隨著我個人境遇的高低起伏而隨之變化。”
那些存心欺負你,告訴你“當初我們也是這么過來的”的人,并不能幫到你什么。他們不過是一些欺善怕惡的人,你越軟弱,他越欺負你。你做好了,他們又會討好你。
努力奮斗,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一類人
你發現沒有,舊社會那些一開始受婆婆折磨的媳婦,最后大都變成了折磨媳婦的婆婆。那些一開始被父母干涉戀愛婚姻的戀人,最后變成了干涉子女婚姻的父母。那些一開始被重男輕女思想歧視的女孩,最后拼死也要生一個男娃。
我不希望最終成為被狼欺負后,看到所有小動物都想上去踢一腳的東郭先生;我不希望成為那個被惡人欺負之后,最后自己也變成了那種欺負別人的惡人。
因為,我不希望最終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
有本書名叫《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當他人惡意的攻擊你的時候,你的鋒芒,不過是為了保護自我的善良。
被同事攻擊了,應該回擊嗎?應該,但你回擊的目的是為了善良,如此而已。
你們知道小安最后的結局是什么嗎?臺里領導也覺得公司缺乏創新,決定成立了一個新欄目,并調小安去負責那個欄目。小安成了他們臺升職最快的年青員工。
一年以后,老部門的同事都跑到新部門來取經學習,因為,那個原先的部門已經到了裁撤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