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所謂局,就是“系統”,而破局能力,就是系統思考的能力。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反反復復繞不出的問題,好像輪回一樣。這時需要我們后退一步,用更大的視角看到整個系統,才能破局并停止這種死循環。
第一序、第二序的改變
斯坦福大學教授保羅·瓦茨拉維克在《改變》這本書中提出事情改變的兩種形式:第一序改變和第二序改變。“第一序改變”就是不影響原有模式的改變,在系統內改變狀態和體驗等,而“第二序改變”則是模式的改變,改變系統,進而改變結果。
當遇到無解問題的時候,如果辦法一直無效,那么你很可能只是在第一序改變上努力,這時需要切換到第二序改變來實現破局和躍遷。
第二序改變是破局的關鍵,但顯然更艱難。第一序改變則相對容易,但往往會讓我們身陷其中,就像輪圈里的小白鼠一樣不停地奔跑,卻一直停不下來,時間、精力和注意力都花在第一序改變上,會妨礙我們進行第二序改變。法國有句諺語:我們常常改變,是為了不變。
新手看樹木,高手看森林
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的功能或目標。系統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系構成,而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所謂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大于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間的關系。
第一序改變的是元素,第二序改變的則是元素的關系。元素改變時,只要系統的內在結構和功能不變,則系統保持不變,或只是緩慢變化。比如一家企業的員工會更替變化,但只要這家企業的系統模式不變,那么它依然能夠正常運轉。
系統最重要的是元素之間的關系,而關系中最重要的是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高手看問題,無外乎看得遠和看得透。看得遠是指能看清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也就是“回路”;看得透則是能理解事物背后真正的規律,也就是“層級”。
看問題更長遠的系統思維
回路是一種能夠自我增強的以時間為關系的系統。這種自我強化的特性可能是積極的正循環,也可能是消極的負循環。比如“越忙越亂,越亂越忙”就是一個負循環的回路。我們要努力創造積極的正循環回路,避免陷入消極的負循環回路。
要創造正循環,停止負循環,第一步先識局。回路有一個關鍵的特點:短期感受和長期回報是相悖的。正循環的好習慣的養成,一開始的體驗都是很累甚至是痛苦的,比如堅持學習和鍛煉身體等;而負循環的開始,則短期體驗往往是很爽的,比如暴飲暴食,透支消費等,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感。而從長遠的結果來看,正循環最終會給我們帶來正向的收益,負循環則會讓我們受損。
了解了回路的特點之后,我們就要養成通過逆時間打斷負循環的思維方式,放棄短期的舒適和安逸,引入資源,搭建新的回路來終止負循環。其二,就是順著時間、眼光放長遠來搭建正循環使我們自身受益。
看問題更透徹的系統思維
低水平努力者,往往困于“平面思維”,即在最低維度思考。而高手的自我管理體系則是分層的金字塔結構,最底層是資源層,即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情感等資源,如果只在資源層努力就是低水平努力;再往上一層是方法論層,即如何高效使用資源的方法論;最頂層是目標層,目標層是價值判斷,即選擇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這種每一層都調用其下一層,而又被其上一層調用的系統,叫做多層系統。多層系統的特點,一是上層決定下層,即目標決定了方法論以及要投入的資源;二是如果下層如果無解,可以往上一層找答案。
讓復雜的事盡在掌控
要把控一個多層系統,有三個要點:多層布點,單點可控,目標折射。所謂多層布點,就是在多層系統的每個層級都安放足夠多的控制點,特別是關鍵層級,要安置更多的控制點。單點可控,則是說控制點要落在可控區域,否則就是個無效或不牢靠的點,容易導致失控。如果失控了就要調整控制點,讓目標重新可控。
而目標折射,是指實現目標的成功路徑往往是曲折的,因為目標的達成是多層系統,我們沿著直線前行時會遇到各個層級、不同階段的困難和障礙,這就需要我們根據不同階段和層級特性找到更好的切入點,調整路徑,繞道抵達。
縱然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成熟就是要理解世界的復雜性,不一味追求走直線,我們要專注目標,走那條雖然曲折但是走得通的路線。
破局思維就是要我們養成系統思考的習慣,跳出原有的思維慣性,關注系統元素之間的關系,理解回路和層級,從長遠的回報和更高的層級來看待問題,識局并破局。
古典老師是國內資深的生涯規劃師,本文以及躍遷系列文章來自他的《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這本書的深度解讀,這是一部積淀5年的精心力作,值得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