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已經當了十幾年的部門經理了,公司從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一百多號人,有他的一份功勞。但最近他很苦惱,因為公司一年前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購,雖然還維持了原班人馬,但也派駐和社招了不少高管。老李自認為自己兢兢業業、認真負責、同事認可、員工愛戴,可怎么也達不到新領導班子的預期,甚至已傳出風聲“不換思想就換腦袋”。
職業經理人和非職業的經理(管理者),相同的地方是“屁股”,不同的地方是“腦袋”。但因為“腦袋”里面裝的東西不一樣,讓一些管理者不知道該把“屁股”放在何處。
老李的困惑,就在于他的觀念還停留在收購前。那是一艘小船,管理的人員少,更強調個人的業務技能,只需要做社會主義一塊磚即可,那里需要那里搬,那里有火去那里;但現在,公司已是一艘大船,老李作為一個部門經理,應更多的考慮團隊的整體規劃與公司發展相匹配,團隊和下屬的績效能否滿足公司要求。
為什么不得力
當老李還停留在通過忙碌的身影來體現自身價值,來贏得員工尊重的回憶時,已慢慢滑向被淘汰的邊緣而不自知。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在社會中都要扮演多個角色,并且在這些角色中不停的切換。
職場上的我們,也是一樣,必須清楚自己在公司所扮演的角色
角色將會決定
哪一個公司經理的角色呢?
角色雷達:掃描經理的定位
角色認知的三個維度
角色定位:職務代理人(上司的“替身”)
下屬和上司屬于委托-代理關系:委托人授權代理人在一定范疇內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相應活動,處理有關事物而形成的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權、責、利分享關系。
委托——代理關系
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不對稱現象:
作為下屬的經理人,基本準則就是信托責任:
作為下屬的經理人常見的錯位
角色定位是:
管理者與領導者
作為上司常見的角色問題
角色轉換一
官的表現:(大陸企業常見的現象,國企尤盛)
官僚
角色轉換二
個性化管理(大陸企業常見的現象,民企尤盛)
個性化
組織化
角色轉換三
角色認知
怎樣才能少“救火” -- 如何處理業務與管理的關系,就需要我們先厘清事情的本質:
角色轉換四
好人經理(好好先生)的表現
老好人
好人經理(好好先生)的團隊表現
針對此類好好先生,LG曾發動過“當惡人運動”;明基李錕耀要求塑造一個讓“主管可以做壞人的環境”;杰克.韋爾奇強調“首先是求得尊重,而不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