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范垂仁等學者從《周易》的基本觀念中,提取和演繹出一個東方和西方思維模式相結合的綜合水文預報方法,在實際的預測檢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們主要應用《周易》中的陰陽交感、否極泰來、陰陽矛盾轉化的思想,以及太極圖、八卦的運行規律,用以選擇洪水長期預報相關的指標,做出八卦定災指示圖,從而據以作旱澇分析,洪水的短期預報。
(1)、陰陽學說的應用
①、選用相關指標
先對臺站、參數按陰陽學說分類。例如,以北緯44°為界,此線以北則為陰,以南則為陽;如把高層空間指標(太陽黑子、日食、月食、大氣環流特征量等)設為陽,則地面指標(水文參數、氣象參數等)設為陰。這樣,位于陰區和陽區所選用的相關指標也不都相同。如要求制定位于陰區臺站的洪水預報方案,選用指標是前一年的海溫、水文站的封河日期等;對位于陽區的臺站做預報意見時則選用陽性大氣環流特征指標比較好。需要說明,每有地區的陰陽性質的確定是相對的:以全國為研究范圍時,把長江秦嶺以南確定為陽,此線以北為陰(包括吉林)。比如以吉林省作為研究范圍時,則把吉林省東部確定為陰,它的西部則為陽。
②陰陽轉化途徑不同
在卦象的描述中,強調了陰陽轉化的路徑是不同的。這這一概念應用到一個地區的旱澇和洪水預報中是很具啟發意義的。例如,兩次降雨量的大小很近似的降雨過程看來似乎性質相似,實質不然。由于它們的前期雨量大小不同,或者由于河道、水庫等現有蓄水量不同,這兩個降雨過程所產生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別。一種情況可能是陰極而衰的、處于上升階段的陽;另一種情況是陽極而衰的、處于衰落階段的陽。同是陽,由于考慮了它的先后的聯系,則有不同的性質,預報中應用的方法也完全不同。
范垂仁在進行東北、華北地區的旱澇分析的研究時,把由旱到澇的過程定為是陰氣萌動上升的復蘇興旺的景象,在這過程中,在發生大澇以前會出現許多次中等程度澇災;相反,在由澇到旱的過程則是陰極而衰、陽氣抬頭的趨勢,就不會出現中等程度澇災。這樣,在發生了特大洪澇災害后,就必須注意防旱。范垂仁先生多年從事洪水預報等工作,他認為:在遵守和注意了從陰到陽,還是由陽到陰的不同轉化階段,可以使洪水預報的效果提高,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八卦定災指示圖
范垂仁等學者采用先天八卦圖方位,按順時針方向,在半徑上以1厘米為間距繪10個同心圓。把圓周(360°)作8等分,定8方位,標出八卦的名稱和地理方位。在應用時,把一些點標在圖上,根據一定程序劃出危險區,可以據此而做出洪澇災害的背景預報。
范垂仁從70年代起就開始應用“八卦”思維于水文預報工作中。他發現:亞歐500百帕的高空氣壓距平圖以及大氣環流在5500米高空的發生和發展過程是符合中國中國古代的太極和八卦的一些運動規律的。在通常情況下氣流呈螺旋式運動狀態,相當于太極式的運動,由此產生洪澇災害方位和與太極及八卦圖的方位有對應關系。
在進行預測之前需要先找到太極,測出太極影響半徑,就可測出洪水危險區。其做法就是根據歷史上前期500百帕距平圖上的一個或多個大氣活動中心平均位置確定太極位置,并統計后期相應的發生洪災的影響半徑和方位角,作為預測未來的依據。具體做法是選定1951年以來洪水災害前在亞歐500百帕距平圖上前一年5月、12月和本年1月、2月的距平中心值大于-5、+8位勢什米為異常標準,計算其中心位置,作為極的原點。其次取全國106條河流167個站資料,選取各站歷來第一位最大洪峰流量,全國各地降水量一日超過300毫米以上25次降雨資料,并考慮周圍洪澇特別嚴重的13個國家(地區)洪水資料,整理出預報危險區影響半徑和方位角。
1977年實際情況表明:在黃河中游降了暴雨,涇洛渭等支流山洪暴發,延安被淹;8月10日陜西內蒙交界處降雨1050毫米。上述結果表明與預測的對應較好。十幾年來用于水文預報的效果基本上是好的。
用八卦定災指示圖預測洪澇,在指標上選用現代水文參數,它的物理機制是明確的,在預測效果上是好的,比一般水文預測方法有所提高。
5、異常氣候
(1)、八卦理論
異常氣候席卷全球。近幾十年來,大旱、洪澇、高溫、凍害經常出現,給全國人民帶來了災難。對異常氣候的預測是一大難題。按拉普拉斯決定論概念為依據而發展起來的數值天氣預報方法對異常氣候顯得無能為力。《系辭上》說:“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周萬福先生根據天文氣候和八卦對這些異常氣候進行解釋和預測,結果表明有相當好的對應關系,可用以改進預測方法。
1665年是百年一遇的寒冷年。當年1月的星象與地象八卦圖的中心
為太陽,由內而外各圈,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并標上月份和24節氣、十二卦和黃道十二宮等。由圖可見,地球在太陽一側,其余水、金、火、木、土五星在太陽另一側,五星所跨經度僅有38°,這種特殊的天象,發生在1月,形成該年的低溫;根據任振球等研究,地球若在冬季單獨在太陽一側,而其余行星在太陽另一側,并且夾角小于45°,則為低溫年。根據八卦分析,行星為兌,日為離,出現澤火革。革卦具有變革之意。行星會聚,則兌體眾多,時遇隆冬,則離體正衰,所以氣溫變冷。革卦互見乾、巽。乾為寒,為冰雪;巽為風,出現了罕見的冷年。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古人的八卦陰陽道理和今人的天體運行分析,其結果是相符合的。
周萬福先生例舉了冷暖、干、濕四例。他應用于預測,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謝義炳先生在1943年用諧波分析對清朝的水旱災害的資料的周期進行研究,發現在長江流域旱災的主要周期是12年,水災為9年。這表明,12年的屬相周期在一些地區可能確實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