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一癥,古哲從與五臟六腑的緊密聯系中來認識,從伴隨咳嗽癥狀發生的癥侯群來認識,這是很了不起的整體觀。這一節看六腑之咳。
第一,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
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于六腑。
這是一個總觀念,六腑之咳,都是由五臟之咳長久不治而移到六腑的。是按照臟腑的表里關系而移傳的。
第二,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
右脅下疼引肩背的脾咳,嚴重時就會移傳到胃,影響到胃,咳嗽的時候會出現嘔吐,嘔吐嚴重的情況下,咳出物中會看見寄生蟲。這實際上是蛔蟲幼蟲穿腸進入血液系統進入肺中又順氣管上爬時引發的咳嗽。非驅蟲不可。
第三,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
兩脅下疼痛的肝咳,嚴重時就會影響到膽質的分泌,通過咳嗽嘔吐吐出膽質來。這就形成了膽腑咳。
第四,肺咳不已則大腸變之,大腸咳狀,咳而遺失。
肺咳引起大腸咳,咳的時候會有大便遺失的現象。這實際上是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結咳之類的病傳染到了大腸形成了腸結核。古哲對結核病盡管沒有理解到有結核桿菌感染的境界,卻發現了傳染的過程。
第五,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咳嗽時心痛,喉部有如梗的癥狀,嚴重時就會影響到與之相表里的小腸,小腸咳典型的癥狀是咳嗽氣短,聲音小。
第六,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咳嗽時伴隨腰痛疼引發涎水的腎咳,嚴重時就會影響到膀胱,典型的癥狀是咳嗽時遺尿。
第七,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各種持久的咳嗽,都會影響到三焦,也就是影響到體腔與內臟之間的空隙,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腹滿,不思飲食。
此皆緊于胃關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這些咳嗽都緊密與胃相聯系,與肺相聯系,使人涕唾多而面浮腫,氣短促而不得上來。
第八,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臟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對于以上十多種咳嗽,用針剌治療時,凡是臟咳,都可以通過痛部的臟俞來治療,凡是六腑咳嗽,都可以針剌六腑相應的合穴來治療,凡是久咳面腫的,都可以針剌各經的經穴。
帝曰:善。
黃帝聽了歧伯有癥狀有治法的論述,稱贊回答得很好。實際上在現代人看來,并非盡善盡美。卻包含著古哲精細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